张遂峰,庄文革,吴 玥,陈代兴,杨小军,田锋亮,王仁强
(1.重庆市中医院脾胃病科,重庆 400021;2.重庆市中医院宣传统战处,重庆 400021;3.重庆市中医院消化内科,重庆 400021)
医院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主要场所,药物治疗是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主要手段,而中医是常用治疗方法,以中成药使用最多、最广。中成药是以中医药理论作为依据,以中药材作为原料,根据相关标准、处方等制作成的药物,可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势。近年来,人们越发关注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且医院所开具中成药处方的合理性,可对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产生直接影响[1]。药房是医院的重要窗口之一,主要负责为患者调剂、发放药品,药房发放药品的质量高低,可对患者治疗有效性、安全性等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药房不仅承担着维护患者用药安全的责任,也是医院展现自我形象的窗口。处方指临床诊疗活动中,由注册执业医师依据患者实际病情所开具的医疗文书,可作为患者用药凭证,同时由药学人员进行核对及调配[2]。一旦处方出现不合理情况,就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延误,甚至加重患者病情,进而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3]。由此,处方调剂人员需采取有效、科学管理措施,以规避处方不合理事件,在保障患者安全用药同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4]。本次选取我院药房收到的682例中成药处方,调查分析其中的不合理处方,并提出有效管理措施,报道见下。
选取我院药房于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到的682例中成药处方为研究对象,涉及的科室包括内科、妇产科、外科及儿科等,涉及的患者包括男362例,女320例,年龄20岁-75 岁,平均(45.29±2.38)岁。我院于2019年8月开始实施中成药处方管理,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药房收到的341例中成药处方为管理前组,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药房收到的341例中成药处方为管理后组。
以中医药理论为依据,结合《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5]、《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6]等标准,并参照各中成药说明书,对我院药房收到的中成药处方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调查处方书写规范性、用药合理性为重点内容。定期、定时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实例点评,并对处方相关人员进行宣教,包括指导各项中成药正确用法、用药、给药途径,指导正确书写处方等,并由主管药师给予现场指导和点评。由中药师对不合理处方进行专业指导,并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不合理用药管理工作。
①不合理处方情况:记录不规范处方、超常处方及用药不适宜处方情况。②不合理处方计分:由药房工作人员组成调查小组,对中成药不合理处方进行调查,对不合理处方进行计分,包括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及不规范处方3 个维度,共计16 个条目,各类不符合均计1 分,各维度分值依次为9 分、3 分、4 分,总分0-16 分,分数与处方合理性成反比。不规范处方包括书写不规范、缺项、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开书写、药师未对处方进行审核、开具处方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处方修改未签字、超量处方、用法及用量含糊、缺乏诊断或诊断不明。超常处方包括无适应证用药、开具>2 种药理作用相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用药不适宜处方包括用法用量不适宜、用药不符合适应证、配伍禁忌、给药途径不适宜。
采用SPSS24.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及具备方差齐性者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及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 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管理后组用药不适宜处方、不规范处方及超常处方所占百分比均低于管理前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合理处方情况比较[n(%)]
管理后组用药不适宜处方、不规范处方及超常处方计分均低于管理前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合理处方计分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不合理处方计分情况比较(±s,分)
组别管理前组管理后组χ2 P例数341 341用药不适宜处方1.89±0.69 1.21±0.42 15.545 0.000不规范处方2.98±1.22 2.11±1.03 10.062 0.000超常处方0.39±0.21 0.00±0.00 34.294 0.000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均发生变化,各类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人群趋向于年轻化。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中医、西医均为有效治疗方法,但相较于中医,西医治疗疾病后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严重时对患者影响较大。而中医治疗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可提高用药安全性,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患者耐受度更高,由此,中医治疗越发受到临床重视[7-8]。处方是指诊疗工作中,以患者实际病情为依据,结合药物效果,由注册执业医师所开具的医疗文书。有研究发现,近年来医院药房中成药处方方面存在着较多不合理情况,较为典型的例子有药物适应证不适宜、用法不适宜及用量不适宜等。此外,部分药房工作人员未能够完全掌握药品说明书,导致药物使用频次错误或超量使用药物等情况时有发生[9]。对于幼儿、老年人群等特殊患者,在既定的中成药处方下,需以其实际情况为依据,并结合患者生理特异性情况,以随症加减药物剂量、种类等,而一旦无法掌握这些专业知识,就可能出现不合理处方,进而对患者治疗有效性、安全性等产生影响[10-12]。因此,针对以上不合理处方问题,必须对药房中成药处方给予质量管理措施。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管理前组(7.33%、25.51%、4.40%)比较,管理后组用药不适宜处方(0.88%)、不规范处方(7.62%)及超常处方所占百分比均更低;用药不适宜处方、不规范处方及超常处方计分比较,管理后组均低于管理前组;提示质量管理措施应用于中成药处方管理,可有效降低不合理处方占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分析中成药处方不合理情况及有效管理措施,包括以下方面:①用药不适宜:多数西药医师对于中医理论知识缺乏了解,在开具中成药处方时,无法以患者实际病情为依据,对其进行辨证施治;用药不适宜主要包括用药方法、剂量及用量不适宜等;中成药应用原则之一就是需以患者实际病症为依据,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若中成药处方中出现用法用量不适宜等情况时,就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药物中毒反应;此外,给药途径不适宜多以注射给药为常见体现方式,而重复用药多为具有相同成分的药物叠加使用,不仅导致药物剂量超标,还会引起不良反应,进而对患者病情产生不利影响。有效管理措施:ⓐ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与学习和培训,增加其对于中成药的用药认知,强调医师需加大对处方的审核力度,在了解药理特性基础上,慎重用药。ⓑ对临床用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定期组织中成药新药介绍会,向医务人员讲解新中成药用药方法、途径及剂量等。ⓒ对于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由于其免疫力相对低下,在临床应用中成药时,需尽可能从最小剂量开始[13]。ⓓ合理选择用药途径,对中成药处方进行仔细核对,确定未将具有相同成分药物叠加使用,以规避不良反应。②超常处方:多数患者缺乏对中成药的了解,认为中成药不良反应极少或无不良反应,要求医师开具处方时过度用药,使得超常处方给药情况发生[14]。有效管理措施:ⓐ于药房公告栏中张贴中成药处方相关知识,或利用药房电视播放中成药用药规范相关视频,加强患者对于中成药了解。ⓑ由药师对中成药处方进行严格审核,及时发现不合理处方,并退回医师,在药师指导下重新开具处方。③不规范处方:书写不规范、处方缺陷等均是常见不规范处方,由于医师开具处方时,对于用药种类、剂量等书写不规范,使得药房发药出现错误,进而对患者疗效及安全用药产生影响。有效管理措施:ⓐ在药房中建立不合理处方登记表,实施追责制度,明确惩罚措施,以促使药师认真核对每个处方。ⓑ指派药学人员深入临床实践中,调查分析用药情况,并参与到用药讨论中,以指导医师合理开具处方。ⓒ加强科室间合作,采取处方医师与药师直接联系的方式,了解处方登记表中不合理处方原因、类型等,并通过面对面沟通,解决问题,以预防矛盾发生[15]。
综上所述,中成药处方采用有效管理措施,可有效减少不合理处方,提高用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