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颖,李孟歆,侯 静
(沈阳建筑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2015-10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开始推进应用型转型人才培养系列工作,辽宁省政府随后发布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在政策引导和学校着力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宽视野”的特色研究应用型人才定位下,沈阳建筑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于2016年开始转型试点。经过多次调研、学习和研究后发现,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存在实践能力培养不足,校企融合深度不够,与社会需求脱轨等问题,因此,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强化能力培养为重点,确定了“产教融合,多元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框架,开展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兼顾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行业发展现状和人才培养需求出发,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构建了包含个性化培养模块和应用型培养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1-2]。
为了解决产教融合中的“引企入教”的问题,构建了三元模式下“双螺旋”推进模型,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相辅相成作为人才培养的递进支撑,以政府、企业和学校三元模式为平面支撑,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并补齐学校实验教学中设备更新速度慢,知识体系不能紧跟技术发展的短板[3]。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三平台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基本技能训练平台、综合能力训练平台、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以及专业实习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研究性实验模块、创新实践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三平台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2.2.1 校内实验教学中心
沈阳建筑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重点实验中心,面向通信工程专业,中心除了提供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外,还提供通信原理、移动通信、交换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嵌入式系统等专业实验,为课程提供支撑。实验课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性强,教学质量好。
2.2.2 校内实训基地
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现通信工程专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转型期建设,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进行了调研,将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要求引入教学体系,整合各个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科技竞赛和毕业设计等,同时,具备通信网络综合实验室、城市建设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实验室、罗克韦尔实验室等校内实习基地,为专业学生校内实习实训和参加学科竞赛提供平台支撑。研祥集团资助建立的国家特种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分中心项目正在沈阳建筑大学校园内建设之中,分中心成立后,将为专业学生提供充足的校内实训条件。
2.2.3 校外实训基地
鼓励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利用企业教学培训资源,增加创新创业类课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深圳研祥集团、沈阳东软集团有限公司,沈阳中兴软件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并开展了相关的校外实训课程建设。
2.2.4 科技创新社团
在个性化培养模块中设立了多种有助于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等培养的社团,其中科技创新社团负责各类学科竞赛的组织、培训和学习小组互助工作,在专业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方面起到了切实有效且直接的指导作用。
2.2.5 创新创业基地
依托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开展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培训计划,选派教师参加地方企业技术指导团队,指导专业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执行和孵化。
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三平台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以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思政教育、国际化视野等多维协同,形成了“学—练—创—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路径。
2.3.1 基于OBE的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设置按照电子信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对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进行设置,兼顾建筑智能化特色。基于OBE理念,根据教师企业调研、高校调研、毕业生意见反馈调查等多种形式的反馈,不断完善专业培养方案。
2016级培养方案中增设“数字微波通信”课程及其实验和“物联网应用技术”课程,2016级学生毕业学分要求200学分。2017年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及企业调研、教师教学研究、专家指导下对培养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
修订后学生毕业要求完成185学分。2018年和2019年,按照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通过多轮专家审定、论证和调研,形成了2018级、2019级培养方案,毕业要求将学分进一步修改为173.5学分。
此外,为了突出学生个性化培养,开设了17门专业任选课供学生选择学习。
2.3.2 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学校与深圳研祥集团、沈阳中兴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沈阳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实习、培训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将综合课程设计放到企业进行,及时更新学生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认知,同时加强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2.3.3 加强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
专业注意加强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通信专业学生入学时,专业会进行专业教育,对专业发展现状,在校生学习、竞赛和参加科研项目情况及相关政策进行讲解。通过在专业类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重新撰写带有思政元素的课程大纲,并在课堂中实施,使学生在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现状的同时,对中国科学技术领域先进技术加以了解,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3.4 课程建设
面向日趋成熟的信息化课堂建设,专业组织教师开展系列信息化课堂建设方法学习和培训,助力课程建设,开展跨校课程修读、金课课程建设、一流课程建设以及思政课程建设等多种形式的课程改革,为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有效吸收知识提供基础。
成立以学院领导和专业骨干教师为主导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督导教师授课和教研情况,每年组织教师根据培养方案的变动更新教学大纲。定期进行学生评价和教师自评,形成完善的评价机制。此外,基于OBE理念,通过在校生座谈、问卷、网络评价等形式,对课程开展监督、评价,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进行授课形式和内容的调整和优化。
基于OBE理念,聘请行业专家,针对行业对学生毕业要求,不断修订和完善培养方案,同时,对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及就业单位进行跟踪调研,基于反馈,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
“产教融合,多元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以“三元模式”构建产教融合的实践体系,以“OBE”方式进行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并在社会需求和学生学情影响下,不断动态调整。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以强化人才能力培养为目标,不断完善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提高人才就业质量、升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更多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