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下的孤独身影

2021-07-25 16:33刘璐明
南方人物周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聚光灯柳传志普通人

刘璐明

曾经有人问我:你采访过的六十多家初创公司,活下来的有几家?

答案是个位数,其中真正能够在商业历史上留名的少之又少。采访这些企业的时候,我刚毕业,很轻易为之动容。但现在看到那些曾经的采访对象的朋友圈,我当时给他们的备注和他们如今发的毫不相干的内容,总有一种恍惚感。

这些公司有的停留在了PPT阶段,有的倒在了A轮融资之前。当时还有一位朋友采访了最早期的ofo创始人戴威,那时候的小黄车丝毫不起眼,后来风光无限,最终却从商业世界里消失。

在做智能电动汽车这篇稿件的时候,我把相似的问题,抛给了投资人和这个领域的专家们。他们给出的答案是,保守估计,这个领域里最终能活下来的企业不过5-10家。也就是说,我今天采访的每一家公司,未来都有可能被淘汰。

真正做到与采访对象平视,这是我常给自己的忠告,避免采访企业家的时候带着一层仰视的滤镜。但实际上采访的时候也会发现,他们的确只是选择了不同道路的普通人,个人爱好不过是看架空历史的网络小说、跑步,或者看动画片。

只是,这是一条更为艰险的路,有可能赌上他们的声誉、财富,聚光灯下的他们有时候也是孤独和痛苦的。

一家车企的CEO曾和我說,他们董事长在最绝望的时候甚至跟他说过想从楼上跳下去。这位CEO沉默了几秒钟,补充道,就算现在,他也依然充满危机感。这令我在写这些公司出现的问题时,更加谨慎,而因为无法预知的未来,也让我在面对一家公司的优势时,不得不更加冷静。

每一位采访对象脚步都很快,从进门到坐到座位上,像是在赶时间,没有人早到,也没有人迟到,没有人会因为聊得正在兴头上而多给我时间采访,也没有人提前离开。他们的时间卡得刚刚好,采访结束之后,永远在赶赴下一场会议。

采访行程早已安排得极满。有时候一个采访需要提前一个多月去约,最后三个采访中,其中一位是趁着他去登机前的这段时间在电话里完成的。电话那头,他在安检,放行李,检票,最后被乘务员催着关掉了手机。

能近距离观察这群走在时代前列的人物,见证这一次汽车领域的创业浪潮,何尝不是件幸运的事。这其中,还有更多没被记录下来的普通人。

在正式开始所有的采访之前,我先去见了一位叫“电池不胖”的汽车极客。那天我们聊到半夜1点多。为了更了解车,他曾自己动手拆装,翻看资料,花了大量时间研究每款车型的用料、零部件、技术原理和优缺点背后的技术难题。

难得的是,他极其克制,说罢每家车企的优势,都不忘继续讲述劣势。他试图为自己输出的信息找到一种平衡。他与很多车企高管常有来往,给出的建议也曾被采纳。但因为不愿意为哪家“站队”而夸大其词,所以至今没有靠此赚得什么收入。

从采访对象的身上,我会不由自主地映照自己——这样纯粹的热爱,为了琢磨清楚一件事不惜花费一切的勇气——引以自省。

这个领域不乏真正有理想有情怀试图改变世界的人,但是也不乏投机者。在这篇稿子里,我只讲了故事的前半段。很多选题在开始做之前,总是兴奋地想要“大干一场”,但最后总会留下遗憾,这使我感到懊恼,希望今后能少一点遗憾。

迟宇宙在写柳传志的时候,曾提到在中关村路过的一家小店,放着鲍勃·迪伦的那首《时代在变》,如同打开了一个开关,让他找到了把故事串联在一起的那根绳。

三十年前,被称作“中关村教父”的柳传志和一批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按下了这个新时代的开关,如今这个开关再次被打开了,灯光点亮,那些光芒背后的身影也一如往常。

猜你喜欢
聚光灯柳传志普通人
趋利与避害:聚光灯式运动员发展启示研究
普通人的梦
向这些普通人致敬
影视聚光灯集合罩的创新性研究
周光召的大气度
中国“IT教父”功成身退75岁柳传志告别联想
中国“IT教父”功成身退75岁柳传志告别联想
普通人的“美好生活”
柳传志也曾脾气大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