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舸 单伟
摘要:基于图书馆门户网站和文献资料,对60所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高校图书馆进行专利导航服务情况调查。调查高校图书馆网站专利导航服务的栏目设置、专利导航支持体系、专利导航工作机制、专利导航项目/成果的展示方式四个方面。通过调查发现高校专利导航服务网站建设需要加快及改进、人才队伍需要充实及扩展、信息资源需要整合及优化、工作机制需要建立及完善、项目/成果发布的位置及内容需要确定。提出建设一站式服务专栏、设置专利导航专员岗位、加强信息资源建设、规范专利导航工作程序、构建高校专利导航备案与成果共享系统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专利导航服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1.0046
从2013年至今,我国每年均有关于专利导航推进举措的相关政策制定与发布[1]。在实施推进高校专利导航方面,2017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设立首个国家专利导航项目(高校)研究和推广中心,由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济南大学共同承担建设工作[2]。2020年1月,国务院网站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第三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提出以产业数据、专利数据为基础的新兴产业专利导航决策机制,作为第三批支持创新相关20项改革举措之一向全国推广,为高校科技管理体制创新提供指导[3]。2020年2月,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提出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重点任务中包括围绕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探索建立健全专利导航工作机制[4]。
1 高校专利导航服务研究情况
国家知识产权局对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专利导航决策机制和运行体系提出了工作指引[5],建立專利导航决策机制和运行体系的主要任务包括建立专利导航科技创新的决策机制和加强专利导航工作的信息与人才支持两方面的工作内容,两项工作内容提出的七条工作要求细则为高校建立健全专利导航工作机制、建立专利导航工作站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指导。并且,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起草的《专利导航指南》(GB/T39551-2020)系列推荐性国家标准于2020年11月9日批准发布,并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高校专利导航服务提供指导和依据[6]。
以“(高校 or 图书馆) and 专利导航”为主题,通过CNKI检索发现,对于高校专利导航服务的研究较少,共计22条检索结果。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专利导航理论的剖析、专利导航实践项目分析以及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调研等。理论剖析方面提出的观点包括:佟艳群等[7]指出专利导航贯穿创客全生命周期活动;关忠良[8]提出,高校专利导航服务建设,有助于推动高校建立专利导航科技创新决策机制,有助于专利导航人才的培养,能够为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撑。专利导航实践项目分析包括:阮冰颖等[9]以镇江航空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对专利导航如何促进产业发展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周静等[10]完成虚拟现实相关技术专利导航项目;李思琪[11]运用产业创新及专利导航相关理论,通过对石墨烯领域专利的分析,明确该领域专利布局态势及创新发展方向;施晴等[12]以我国中药姜黄产业链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利导航法对中国专利、美国专利及全球PCT专利进行分析,阐明我国中药姜黄产业链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调研包括:马慧萍[13]调查了42家“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调查显示已有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专利导航服务。通过文献调研可知,高校图书馆越来越重视专利导航服务,且高校图书馆产出的专利导航成果正在逐渐增多。同时,经过文献调研也发现,迄今没有专门针对高校专利导航服务现状的系统性调研分析。
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高校在专利导航服务方面具有一定的引领和带头作用。目前,高校专利导航服务的承担部门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而中心一般设立在高校图书馆[14]。为全面了解高校专利导航服务的现状,本文以首批[15]及第二批[16]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共60所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逐一访问图书馆网站,查看其专利导航服务相关栏目。并通过论文资料、会议交流等公开渠道,调查高校图书馆专利导航服务现状。调查时间为2020年7月6日至10月6日。
2 高校图书馆专利导航服务现状调查
通过网络调研可知,图书馆网站上专利导航服务除了简介及服务栏目外仅仅在工作机制、项目/成果展示方面有所体现。且专利导航服务需要人才队伍和信息资源支撑。本文从图书馆网站栏目设置、专利导航支持体系、专利导航工作机制、专利导航项目/成果的展示方式四个方面对专利导航服务进行了调查总结。
2.1 高校专利导航服务在图书馆网站的栏目设置情况
通过对60所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高校图书馆门户网站进行调研可知,其中15所高校图书馆网站设有专利导航服务相关栏目,具体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而其他高校图书馆网站未见专利导航相关栏目。表1中,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介绍、机构设置、费用标准、分析周期、文献下载、专利导航、分析研究、典型案例、专利分析案例、成果展示等是图书馆网站上的栏目名称,本文将专利导航相关栏目概括成四方面:简介、工作机制、服务和项目/成果。由表1可知,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广西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等9所高校图书馆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介绍或图书馆机构设置介绍中对专利导航有简单提及;广西大学图书馆、湖南大学图书馆和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3所高校图书馆有专门的专利导航工作机制相关内容;湖南大学图书馆、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等5所高校图书馆明确列出提供专利导航服务;广西大学图书馆、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湖南大学图书馆和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4所高校图书馆在网页上展示了专利导航项目或成果。
2.2 高校图书馆专利导航服务支持体系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培育工作指引(高等学校、科研机构)》[5]提出,建立专利导航决策机制和运行体系时加强专利导航工作的人才和信息支撑。专利导航服务体系需要与知识产权创造规模、运营需求相适应的专利导航和知识产权运营人才队伍,以及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平台或工具建立的专利导航信息支撑平台。
2.2.1 人才队伍构成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承担专利导航工作,且暂未组建专门的专利导航服务团队。因此中心团队提供专利导航服务的相关支持,从调研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人员配置情况即可了解专利导航服务团队的人才储备情况。通过图书馆门户网站和会议交流两个公开渠道,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总人数、知识产权岗位设置、职称和学历构成、人才具备的资质和证书及学科背景四个方面了解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人才队伍的构成情况。
(1)通过网络调研、会议交流,共搜集到24所高校國家知识产权信息中心人员配备情况。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近几年才开始建立,有些学校主要由馆员构成,这种情况总人数较好统计。但由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需要某些资格证书的支撑,有些高校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是图书馆+科研处+某些相关学院的综合部门,业务开展亦在探索中,真正具体人数并不是特别明确。已知的24所高校中,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配置低于10人的为北京交通大学,10-20人的为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13所高校,20-30人的为东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8所高校,30-40人的为东北林业大学和宁波大学2所高校。通过比较可知,中心配置人数为10-20人的高校最多。
(2)由2020年9月在山东济南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的“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及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研讨交流会会议交流材料可知[17],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设置的知识产权岗位分为三种类型:①全部专职从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例如北京交通大学等;②专职+兼职从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例如北京科技大学等;③全部兼职从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例如中山大学。
(3)从搜集到的部分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人员职称和学历构成情况来看,各高校中心博硕士人数在总人数中占比均在65%以上,普遍占比较高。高校中心人员配置具有“高职称、学历高”的双高特点,整体素质较高。
(4)通过调研可知,部分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介绍了成员已取得的资质证书以及成员的学科背景,如表2所示。表2列举了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成员具备的资质证书中具备资质证书人数较多的几种,而其他知识产权相关资格证书或知识产权相关课程的培训证书未一一列举。由表2可知,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14所高校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有专利代理师,广西大学和浙江大学的专利代理师人数最多,都是6人;北京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12所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包括具有查新员/审核员资质人员或有科技查新工作经验人员,同济大学中心团队中具有查新工作经验的人员多达22位;北京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6所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包括具有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专员资格证书人员;另外,北京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6所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提到团队成员的学科背景,成员或具有本校优势学科背景,或涵盖知识产权、理工类学科、情报分析、管理学等教育背景。人才队伍具有的各类资质、工作经验和教育背景,保证了专利导航工作需要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
2.2.2 信息资源支持
高校图书馆订购的大量商业专利数据库和分析工具资源以及可免费获取的网络专利资源为高校专利导航工作提供了信息资源保障。调研的60所高校图书馆网站中,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等35所高校图书馆通过整合专利资源支持专利导航服务。35所高校图书馆对专利资源的整合分为三类:(1)仅对图书馆采购的商业专利数据库进行了整合,其中同济大学图书馆、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等7所高校图书馆以列表的形式列举了图书馆订购或试用中的商业专利资源和分析工具,重庆大学图书馆仅列举了商业专利分析工具。(2)对所有专利资源和工具进行整合。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等27所高校图书馆对专利资源进行了分类,典型的分类为:购买的专利数据库、免费专利数据库、主要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国内专利检索资源、国际专利检索资源。另外有些图书馆整合的资源包含国际专利IPC分类表、专利法全文等。(3)构建技术领域专利信息导航库。在专利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南京工业大学中心为校内课题组定制构建了OLED专利信息导航库,帮助用户对该领域专利信息进行快速检索和分析;重庆大学中心将新能源划分为新能源汽车、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几类并建立了对应专利数据库。
2.3 高校专利导航工作机制
工作机制,是工作程序、规则的有机联系和有效运转。在调研过程中,仅发现政策法规、服务流程、收费标准等专利导航工作机制在网页上有所体现。
(1)政策法规。政策法规是服务的指挥棒,调研的60所高校图书馆网站中,网页所列政策法规包括《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等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法规文件。而专利导航方面的专门政策法规鲜少提及,仅有广西大学图书馆网页有专利导航相关政策法规。广西大学图书馆在“文献下载”栏目附有文件《广东省专利导航工作指南》,该工作指南在2019年1月完成,由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组织编写,通过细化专利导航工作流程和分析内容,打造出具有广东特色、实用的专利导航工作指南。
(2)业务流程。调查过程中未见专门的专利导航服务流程,北京交通大学中心、重庆大学中心、同济大学中心等9所高校中心列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业务流程,专利导航服务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一种,在没有专门的说明前提下,已有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业务流程即为专利导航服务流程。所列业务流程均较为笼统,基本步骤总结如下:①启动:一种方式是被动接受委托,另一种方式为主动挖掘需求;②受理:有的通过需求沟通直接确认受理,有的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进行受理;③实施:包括文献检索、比较分析、撰写报告;④结果审核、确认:审核员的审核及用户验收;⑤提交:修改后的结果交付客户、存档并结清费用。
(3)收费标准。湖南大学图书馆、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明确提出开展专利导航服务,收费标准和分析周期如下:收费标准根据分析的深入程度和难易程度不同,具体价格需经合同双方协商一致确定;分析周期根据分析的深入程度和难易程度不同,具体时间需经合同双方协商一致确定。收费标准和分析周期的不确定性,一方面说明专利导航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说明高校专利导航服务还处在探索期。
2.4 高校专利导航服务项目/成果的展示方式
专利导航项目的主要完成部门是图书馆,或者挂靠在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而图书馆完成的专利导航成果,有的直接交付委托方,不被公众所获知,有很少一部分进行了展示。展示专利导航服务项目/成果的方式主要分为三种:第一,成果形成论文,刊登在期刊,并录入数据库;第二,在向委托方交付成果的同时,放到图书馆网站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网站页面展示;第三,通过会议进行服务和案例的交流研讨。
3 高校专利导航服务存在的问题
3.1 网站建设需要加快及改进
对60所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高校图书馆门户网站进行调研发现其中只有15所高校图书馆网站设有专利导航服务相关栏目,占比较低。这是由于高校图书馆专利导航服务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开展专利导航服务的图书馆较少,而相关栏目的网络建设亦不够完善。通过网络调研发现,还有一些图书馆在其网页上展示了专利导航成果,但在服务栏目里却没有该项服务,使得校内外有需求的单位或个人无法获取专利导航服务,例如广西大学图书馆、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另外,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或机构设置介绍中,提出开展专利导航服务,但是在服务栏目里没有该项服务,例如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福州大学图书馆等。再次,开展专利导航服务的5所高校图书馆,获取专利导航栏目路径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湖南大学图书馆的专利导航服务入口位于专利分析栏目的下一级,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的专利导航服务位于专利分析与导航栏目的下一级,燕山大学图书馆的专利导航服务位于专利服务栏目的下一级,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专利导航服务位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独立网站的首页上,南京大学图书馆的专利导航服务位于图书馆网站的首页上,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和南京大学图书馆两所高校图书馆的专利导航服务还在建设中,无法进行访问,专利导航服务在图书馆网站上的入口位置均不相同,增加了读者获取专利导航服务的难度。
3.2 人才队伍需要充实及扩展
人才队伍是支持服务的硬性条件。专利导航项目所需专业人员包括项目管理人员、信息采集人员、数据处理人员、导航分析人员和质量控制人员等,相对应地,专利导航服务团队需配备知识产权、文献检索、情报分析、具有项目相应领域的学科背景以及具有专利导航项目工作经验等各方面人才。通过调研可知专利导航人才队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中心团队没有全面包含所需人才类别。其次,专利导航项目相应领域的学科背景人才是必须的,但是团队人才构成普遍没有包含本校优势学科。再次,图书馆设置有知识产权专员岗位,但没有设置专利导航服务专员岗位,相关岗位亟待设立。
3.3 信息资源需要整合及优化
通過对60所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高校图书馆门户网站进行调研可知,近半数高校图书馆没有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处理。由于高校图书馆对信息平台建设的不重视,导致部分高校图书馆专利导航信息支持体系发展较落后。其次,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缺少非专利文献、产业信息等资源的整合。再次,可视化专利分析工具呈多样性发展,不仅有Innography、Incopat、智慧芽等商业化工具,还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分析平台等免费工具。这些分析工具足够支撑高校图书馆开展专利导航工作,但是分析工具均有各自设定的指标,指标有不同的规则和计算方式。因此,利用不同分析工具所得的导航分析结果可能会不同。
3.4 工作机制需要创建及完善
以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业务流程和专利导航工作实践为基础,专门的专利导航工作机制有待创建及完善。通过图书馆网站调研及会议交流可知,在专利导航服务过程中,工作机制方面的细节问题较多:(1)很少一部分高校中心在服务受理过程中进行合同的签订,并且各高校中心的合同没有统一规制,自行编写,导致一些合同包含的内容不够全面。(2)收费标准和分析周期亦没有明确规定。(3)对重大科研项目进行片段式的导航,没有做到全流程的专利导航。(4)通过部分专利导航分析报告展示目录可知,报告内容没有固定模板,分析结果缺乏统一范本,导致专利导航成果不规范。
3.5 项目/成果发布位置及内容需要确定
通过对一些高校图书馆专利导航项目/成果在网站上的栏目路径进行调查,发现项目/成果展示位置随机,有的在图书馆网站,有的在图书馆二级网站(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这样会导致获取成果的难度增加。并且,有些项目/成果只是列出报告名称,没有展示目录或全文,或者全文的链接无法下载,致使无法获取该报告的具体内容;会议中的交流材料和展示内容更是参会人员才能获取。专利导航项目/成果的不公开和不集中发布,使得相同或相似的专利导航项目重复开展,浪费人力财力。如何在知识产权的保密基础上更大程度地开放获取专利导航成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 完善高校图书馆专利导航服务的建议
4.1 建设一站式服务专栏
通过加快及优化网站设置促进高校专利导航服务的开展,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设置专利导航服务专栏。专利导航属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它的上一级栏目可以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但是专利导航服务不同于专利分析服务,应为专利导航服务设置专栏。(2)完善网站专利导航服务各项内容。专利导航专栏包括专利导航的介绍、服务流程、规章制度、成果等服务链接,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专利导航服务。(3)统一专利导航服务入口位置。专利导航服务是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开展的一项重要服务,随着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发展,建立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独立网站(图书馆二级网站)已势在必行。而专利导航服务专栏入口应该设置在独立网站上,并在网站首页设置快速链接,方便用户查找和使用。
4.2 设置专利导航专员岗位
基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团队,应建立专门的专利导航服务团队,团队成员为专利导航服务专员。在团队组建过程中,首先,复合型人才在专利导航项目实施过程中可担当多个角色,例如团队中具有学科背景的查新员可担当信息采集人员、数据处理人员和导航分析人员,因此多选用复合型人才可以缩小团队的体量。其次,为了覆盖所需人才种类可采用高校内部人才培养+外部人才引进的模式壮大专利导航服务队伍。再次,专利导航项目涉及的产业领域随机且多种多样,专利导航服务团队不可能配备齐全所有学科领域背景的人员,因此岗位可采用专职+灵活兼职的模式。专利导航项目在启动时,如果缺少项目所涉及学科领域背景的人员,基于图书馆学科服务与校内学院的合作,可聘任各个学院相关学科专家作为项目的兼职人员进行指导或直接参与导航分析。
4.3 加快整合及优化信息资源
首先,图书馆需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对所需专利文献和非专利文献数据库查漏补缺,提出购买意向和申请。上层规划中加大资金投入,为专利导航服务提供信息资源支撑。其次,专利导航项目实施过程中,信息采集环节结束并输出相关信息后,整理采集到的专利数据、科技文献、产业信息等资源形成数据包,建立专利导航数据库。将数据包保存并在团队中进行共享,有利于后续审核,同时为后续相关项目提供借鉴。另外,可以根据已有检索策略动态更新数据包,对形成的专利导航成果进行持续监控和调整优化。再次,专利导航实施过程中使用的分析工具尽量是被大众认可的工具,一次项目使用一个分析工具。并通过与分析工具技术员的探讨,了解可视化指标背后的规则,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所需要的结果寻找项目最适合的分析工具。
4.4 规范专利导航工作程序
高校图书馆作为专利导航服务的一个重要阵地,应结合本馆实际情况,探索开展专利导航服务的方式:(1)已经开展专利导航服务的高校图书馆,通过进一步联合校内外知识产权相关机构,参考《专利导航指南》系列国家标准对工作机制进行规范,提升服务质量。(2)若图书馆暂未开展专利导航服务,但是具有开展专利导航服务的信息和人才支持等,借鉴其他高校经验,建立专利导航工作站。(3)如图书馆不具有开展专利导航的能力,通过与其他高校图书馆进行委托合作的模式开展服务,即图书馆接受本校师生专利导航服务的委托,然后提交给合作单位以获取服务。(4)国防重大专项作为高校科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过程亦需要专利导航服务,效仿国防查新站,在高校设立专门的国防专利导航工作站,以推动高校专利导航服务工作的开展。
以《专利导航指南》系列国家标准为依据,制定专利导航项目业务流程,细化和明确各个服务环节。一些高校图书馆制定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步骤与《专利导航指南》制定的专利导航项目实施的业务流程大方向一致,但是缺少细节和具体实施方法。参照《专利导航指南》系列标准,对专利导航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审查改进:(1)接受服务委托后需签订合同,合同包含《专利导航指南第7部分:服务要求》指出的九项内容,内容包含合同期限和合同价款等;(2)重大科研项目的专利导航工作參照《专利导航指南第5部分:研发活动》标准,不仅包括评价研发立项的专利导航项目,还包括辅助研发过程的专利导航项目;(3)专利导航的服务期限根据专利导航工作实践经验进行规定,收费标准则结合查新服务站的收费标准进行衡量;(4)指南详细指出了专利分析报告所包含内容,应以此规范专利导航成果。
4.5 构建高校专利导航备案与成果共享系统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联盟牵头,各高校图书馆共同构建高校专利导航备案与成果共享系统。该系统作为中国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交易的一部分,包括专利导航备案和成果共享两个模块。在专利导航备案模块,设置访问权限。各高校可登录账号,自主上传拟立项或正在实施的专利导航项目以及已经完成的专利导航项目。系统管理单位能够访问全部高校专利导航项目总况,以便整体把握高校专利导航事业发展情况,尽量避免重复立项。专利导航成果共享模块是可公开获取的。各高校图书馆根据成果的保密程度设置获取方式和公开程度,而保密程度在专利导航项目合同的保密要求项进行协定。专利导航成果的公开程度和获取方式分为三类:政府层面立项、公益性免费项目,召开成果发布会的同时在平台上公开全部成果,免费获取;其他单位委托项目或高校内部项目相关专利导航成果,通过与委托方的协定,公开成果名称、目录等,并在页面附产出该成果单位的联系方式,若有需要可以进行联系,通过付费获取报告或成果;若委托方要求保密,所有专利导航项目的任何信息不可公开。专利导航备案与成果共享系统有利于共享成果资源,助力专利导航成果落地,促进企业、产业或高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孙全亮,孙玮.新时代专利导航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J].知识产权,2020(4):16-31.
[2]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确定设立首批国家专利导航项目研究和推广中心的通知[EB/OL].[2021-02-03].http://www.sipo.gov.cn/gztz/1146176.htm.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第三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EB/OL].[2021-02-21].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02/21/content_5481674.htm.
[4]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教育部 国家知识产权局 科技部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EB/OL].[ 2021-02-21].http://www.sipo.gov.cn/gztz/1146176.htm.
[5]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培育工作指引(高等学校、科研机构)[EB/OL]. [2021-02-15].https://www.cnipa.gov.cn/art/2016/3/15/art_389_48617.html.
[6]國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导航指南》(GB/T39551-2020) 系列国家标准发布[EB/OL].[2020-11-21]. https://www.cnipa.gov.cn/art/2020/11/21/art_53_155152.html.
[7]佟艳群,韩奎国,陈明阳,等.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众创空间的高校创新创业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118-119.
[8]关忠良.专利导航为高校科技创新提供新思路[J].中国国情国力,2017(5):1.
[9]阮冰颖,刘桂锋.基于专利导航的镇江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校企专利成果对比为例[J].图书情报研究,2020,13(2):78-84.
[10]周静,贾宏君,乔开文,等.虚拟现实技术专利导航分析综述[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9,49(11):1451-1471.
[11]李思琪. 四川省石墨烯产业专利导航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9.
[12]施晴,吴晖晖,黄沛,等.基于专利导航的我国中药姜黄产业链SWOT分析[J].中药材,2017,40(6):1284-1289.
[13]马慧萍.“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调查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2):79-86.
[14]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EB/OL].[2021-02-13].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803/t20180313_329805.html.
[15]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名单公布[EB/OL].[2021-02-15].https://www.cnipa.gov.cn/art/2019/3/15/art_53_117839.html.
[16]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遴选名单公示[EB/OL].[2021-02-15]. https://www.cnipa.gov.cn/art/2020/6/15/art_75_134989.html.
[17]江苏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及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研讨交流会暨 “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授牌仪式在山东济南举行[EB/OL].[2021-02-01].https://jstgw.nju.edu.cn/xwgg/5c729d56e96746d6b329dd57
8af56694.html.
作者简介:张丽舸(1988),女,硕士,燕山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服务。
单伟(1969),女,博士,燕山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服务。
(收稿日期:2021-03-12 责任编辑:孙 炜)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Patent Navigation Service in University Library
Zhang Li-ge Shan Wei
Abstract:Basing on the portal and literature materials of library, the patent navigation services investigation on 60 University libraries approved as 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ormation service centers was carried out. The investigation was based on four aspects: column setting of university patent navigation service in library website, supporting system of university patent navigation, working mechanism of university patent navigation, project/achievement of university patent navigation and its display mode. The investigation found that the website construction needed to be improved, the talent team needed to be enriched and expanded, information resources needed to be integrated and optimized, working mechanism needed to be to established and perfected, and the location and content of the project/outcome release needed to be determined. The paper also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patent navigation service: building a one-stop service column, setting up a patent navigation specialist post,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standardizing the patent navigation work system, and constructing the patent navigation filing and achievement sharing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University Library; Patent Navig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ormation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