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环境素养教育的多元化教学实践与探讨

2021-07-25 06:29黄义召杜健王剑张立华李伟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

黄义召 杜健 王剑 张立华 李伟

摘  要:环境问题关系着人类生存的健康和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品质和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绿色公民》作为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门重要通识教育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绿色公民意识,从学生角度出发完成绿色教育、绿色校园、绿色社会的打造为目的。为此,本文以枣庄学院本科生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绿色公民》为例,结合前期的课程教学经验,探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考查方式,以期为高校类似课程的开展提供经验与参考。

关键词:《绿色公民》  双百计划  环境素养  多元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2(c)-0216-03

Diversified Teaching Practice and Discussion on Environmental Literac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UANG Yizhao1  DU Jian2  WANG Jian2  ZHANG Lihua2*  LI Wei2*

(1.Academic Affairs Office of Zaozhuang University, Zaozhuang, Shandong Province,  277160 China;           2.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Zaozhuang University, Shandong Province, 277160 China)

Abstrac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related to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human survival.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people's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environment are gradually improved. "Green citizen" is an important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It aim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wareness of green citizenship and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education, green campus and green socie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the general education elective course "Green Citizen" of Zaozhu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 and examina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previous teaching experience, so as to provide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milar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words: Environmental Literacy diversified teaching of "Green Citizen"; Double hundred program; Environmental literacy; Diversified teaching

自然環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人类的任何生命活动都不可能脱离自然环境而存在。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仍旧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基础。这就要求在高校人才培养中采用科学的方式融入环境保护的理念,助力高校大学生环境保护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大学生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这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更需要广大高校教师深度结合专业理论教学进行实际充分考量[1]。

在目前的大学课程培养体系中,一般分为通识教育模块、学科专业模块、职业发展模块等。但由于课程性质、授课方式等差异,造成大部分学生只重视学科专业课的学习,而忽视了其他模块的课程[2]。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教育课程、职业发展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5个模块。经过前期的问卷调查发现,我校学生也存在对通识教育课程认识不全面的现象。在此,仅以枣庄学院本科生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绿色公民》为研究对象,结合自身前期的课程教学经验及其他高校类似课程的经验,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考查方式进行积极探索,以期为相关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1  《绿色公民》课程概述

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美国应用技术教育联盟(GCC-GATE)共同发起了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枣庄学院作为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首批试点院校,根据项目实施计划,陆续开展了需求分析、多门专业和通识课程的建设等工作,极大促进专业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绿色公民》作为中美“双百计划”的其中一门课程,更是作为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门重要通识教育课程,以培养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完成绿色校园、绿色社会的打造为目的。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了能源、生态、资源回收等7个专题,共包括32个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8个,实践教学学时4个,旨在通过课堂讨论、展板宣传、作品展示等多元化教学形式提高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最终能够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去。

2  多元化教学模式

鉴于我国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和基本国情,结合本课程的性质,课程将以“引导”为主,“讲述”为辅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按照“理论解析—意识培养—行动实践”教学思路进行,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而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结合创新的思维锻炼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最终可以使学生带着这样的绿色公民意识进入未来的工作和生活[3-4]。

2.1 “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通过构建良好的互动教学环境,以便师生在和谐、愉快的情景中实现互动,即教与学的共振。《绿色公民》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非环境相关专业的学生,存在基础较薄弱的现象,如果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会导致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果不好。而“互动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5]。

为保障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和学生参与度的积极性,采用随机分组,4~6人一组的原则,将每个班级分8~10个小组。每个专题均按照以下思路进行:专题导入—现状分析—新/替代能源开发—节能措施探讨—专题总结。通过典型案例/事件的导入引出本专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的分析、讨论,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实际的生活、学习中。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环节较多,思维比较活跃的班级进行得较顺利,比较不活跃的班级需要多加引导,方能够保障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2.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开放性教育资源越来越多,这极大地促进了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6]。基于互联网技术,利用慕课、微课等网络学习平台以及雨课堂、学习通等教学活动的APP软件,结合本课程的特点,设立自主学习、互评和互动模块。每个主题均按照以下混合式教学思路进行:首先,通过雨课堂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包括2~3min观看视频以及1~2题的调查问卷,完成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自测环节,教师也因此初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其次,在课堂中通过案例、新闻报道等事件的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然后,不同小组通过雨课堂平台共享各小组的分析及观点;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面对面解答,综合各小组的观点,做专题总结;最后,共享课件、电子教案等相关学习材料,并设置1~3道作业题,检测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和交互性,有效发挥教师的监管作用,同时促进教学手段的创新,实现教学多元化。

2.3 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主要有参观、展板宣传、调查等实践教学形式,旨在将理论知识/问题社会化、情景化。《绿色公民》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完成绿色校园、绿色社会的打造为目的。因此,通过前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加上4学时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成为可以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的绿色公民。实踐环节地点选择在枣庄学院,依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每一小组分发展板、水彩笔、颜料等环保型材料。根据前期7个专题的理论学习和感悟,自主选择一个专题制作宣传展板,宣传在生活、学习中的环保措施。通过素材的收集—展板的制作—宣传与讲解—小组汇报—教师总结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组织与演讲能力,切实做到了“学以致用”。

2.4 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是根据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进行评判,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有效可靠的教学反馈,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并作为后续教学设计/决策、跟进辅导等的依据。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内容,设置课程考核体系:每一个专题占总成绩的10%,实践教学环节占20%,考勤及课堂表现占10%。此外,在课程最后设置《绿色公民教学情况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收集,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年级、专业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对《绿色公民》课程的总体评价的调查;第三部分为《绿色公民》课程内容设置的评价,包括最喜爱章节,最有启发意义的内容,课堂表现等;第四部分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对上述数据的收集及分析,学生可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清楚的认识,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成绩和调查问卷的反馈,改革教学设计和策略,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趋势。

3  结语

本文以通识教育选修课《绿色公民》为例,根据我国教育现状和课程特点,进行了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首先,以“互动式”教学代替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其次,结合现在大学生的学习习惯,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再次,通过4学时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落地生根;最后,以学生考核和调查问卷为参考,对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持续化改进。

《绿色公民》作为高校一门重要通识教育课程,整体采取“引导”为主,“讲述”为辅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有效的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但是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唯有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师使命,方能与时代共进步。

参考文献

[1] 吴举宏.从经验到证据:教学研究的现代转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61-64.

[2] 胡艳英.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研究[J].教师教育学报,2020,7(5):54-61.

[3] 刘静. 面向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0.

[4] 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9):18-24.

[5] 王振翠,于春伟,张军.基于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课程的多元化创新教学模式的探讨[J].科教文汇,2019(12):50-51.

[6] 邱纯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探究[J].科教论坛,2019(3):42-43.

猜你喜欢
多元化教学
初中物理概念的多元化教学策略分析
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活跃初中语文课堂
刍议初中物理概念的多元化教学策略
浅谈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临床微生物检验多元化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