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祥云
Q老师,您好!
我最近两个月总是身体不适,心慌得厉害,严重的时候出现胸闷、喘不上气、大汗淋漓的情况,感觉自己快死了。有一天晚上比较严重,就让家人带我去了急诊,但是检查后医生说心脏没有什么问题,给用了点镇静药就好了。我不放心,又去多家医院心脏科做了很多检查,也没有发现心脏的问题,医生建议我去精神心理专科医院看看。我现在每天都担心会不会再发作,觉得自己身体有问题,随身带着速效救心丸。您说我有必要去这样的医院就诊吗?
晓云
A晓云,您好!
非常感谢您的信任!您目前经历的躯体症状确实给您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也造成了精神恐慌,那么这到底是一种躯体问题还是心理问题呢?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疾病发生,不能简单地将疾病分为非此即彼的躯体和心理问题,我们需要以这样的视角看待您目前面临的困扰。
毫无疑问,您确实感受到了心慌、胸闷、出汗等躯体不适,这些不适给您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这些躯体上的不适出现后,首先还是要排除器质性因素。当您经过多次身体检查后并没有发现器质性问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躯体不适的出现呢?正如我们刚才所说的,躯体症状的原因并非局限于生物学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也会导致我们出现各种不舒服的身体感觉,就像人们生气、郁闷时通常会出现胃疼、胀气等不适。
您可以回顾一下,最近工作、生活等压力是不是过大,是否发生了一些应激事件,或者在第一次发作时存在劳累、饮用咖啡等刺激性饮料、情绪不稳等情况?以上这些情形都有可能诱发心慌等躯体症状,而对于躯体症状的恐惧会让您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进一步导致精神紧张,从而更容易出现以上躯体症状。
我们还可以看看这类症状是不是精神心理问题。从精神科临床来看,您所表現出的这些症状极有可能是焦虑障碍的一种—惊恐障碍。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发病率为2%~3%,以女性多见。
相对于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是一种急性焦虑,典型症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也被认为是急性焦虑发作,是一种高度精神紧张的状态。发作时常有明显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症状,如心悸、胸闷、气急等,常被误认为是心脏病。这些症状是突然出现的、不可预期的、反复出现的惊恐体验,一般会持续5~20分钟,严重时伴有濒死感或失控感。发作时意识也很清晰,事后能清楚回忆。惊恐发作的躯体症状非常多样,不仅仅限于心脏不适,还包含其他多个系统的症状,如出汗、颤抖、恶心、眩晕等。当然,这些躯体症状并不是由器质性疾病引起的。
惊恐发作并非持续存在,但个体在发作后的间歇期仍心有余悸,担心再次发作,这就是预期焦虑。
由于担心再次发作,个体常回避发作时的场所和情形,如飞机、地铁等,或者害怕晚上的时间;也会因为担心心脏病等躯体疾病,而反复去医院检查。
虽然惊恐发作不会真的导致猝死等不良后果,但反复地发作会引起长期的精神过度紧张,从而并发抑郁、易激惹等负性情绪,或者失眠,严重影响生活。所以,还是建议您尽早到精神心理科就诊,排除其他相关精神疾病,查明具体发病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缓解目前的痛苦。
关于惊恐障碍的治疗,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许多药物可以明显减轻焦虑、恐惧回避以及惊恐发作的频率。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有:
抗抑郁药物:多种抗抑郁药物都具有抗焦虑作用,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这类抗抑郁药物的优势是副作用相对较少,但是要在医生指导下按照疗程坚持规律服用,不要擅自使用。
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卓类,起效比较快,但容易引起躯体依赖以及嗜睡、共济失调、记忆障碍等不良反应,不宜长期服用。
这两类药物也可联合应用,但务必要遵医嘱使用,以保证疗效和安全性。
目前在国际上,对惊恐障碍的心理治疗,推荐首选是认知行为治疗(含暴露疗法)。
暴露疗法:让个体面对惧怕的场景,帮助其减轻恐惧和由恐惧回避导致的并发症。比如,让害怕晕厥的患者坐在椅子上旋转,使他感到眩晕,引导他认识到在经历这些症状时并不会真的晕厥。
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个体对事物的认知会导致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因此,该疗法的核心在于指导患者认识到他们的适应不良的想法(认知歪曲),并采用认知矫正的方法或行为训练的方法,使其歪曲的认知得到矫正,并获得适应良好的行为,改善情绪。
通常,7~12次的系统认知行为治疗对惊恐发作疗效比较好。如果伴有场所回避和复杂创伤,则需要较久的时间。
惊恐发作的人往往内心非常孤独,渴望别人的理解和认同,但又怕成为别人的负担。我能够想象到每次发作给您带来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这是普通人难以理解和感受的。您这些躯体不适并不是无中生有、无病呻吟,所以,建议您尽快就医,不管是服用药物还是和心理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都会让您尽早脱离痛苦的樊笼。除了系统的临床治疗,也可加强日常生活的管理,保持规律的生活、工作,增加运动量,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与人多交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摄入咖啡、酒精和烟草等容易诱发惊恐发作的物质。
焦虑作为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情绪反应,具有两面性,它既可保护我们免于危险,也可将我们置于恐惧的漩涡。因此,需要我们客观地去认识这一情绪,不要大意也不必过于恐慌。相信您通过及时就诊,采取恰当的措施,很快能走出惊恐,重归往日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