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初心 专注小麦病害研究40年

2021-07-25 07:30摄影报道郑飞张瑞芬
陕西画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条锈病赤霉病病理学

摄影报道/郑飞 张瑞芬

◁在实验室观察病害变化

康振生与农业科研结缘于1977年,那一年,正在插队的他考入西北农学院。“我下乡3年,目睹了农村的落后。”康振生说。用科学技术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摆脱贫困的种子从此在康振生心里种下了。在大学里,他找到了自己的科研方向植物病理学。

1984年,康振生经导师李振岐教授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硕士毕业留校工作,1990年和2000年他先后放弃了加拿大的定居绿卡和德国科研单位的挽留,回到母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工作。40多年来,康振生扎根西部黄土,求实创新、追求卓越、心系国家、无私奉献,展现了一个三秦楷模形象,先后获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状、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破解小麦重大病害防控难题,保障粮食安全

留校工作至今,康振生持续围绕条锈病、赤霉病等严重威胁小麦生产的重大病害进行科技攻关,率领团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小麦条锈病防控方面,他提出“重点治理越夏异变区,压低初始菌源量,延缓病菌变异速率,阻断病菌跨区传播,控制全国条锈病流行”的分区防控策略,率先研制的条锈病分子诊断技术可提早预测全国条锈病的发生趋势,制定的我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在全国应用推广。目前,全国条锈病发生面积降低了50%,每年因为条锈病有效防控挽回小麦损失20亿公斤以上。他建立的条锈病防控“中国模式”还被巴基斯坦、肯尼亚等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学习和借鉴。

▷三秦楷模—康振生

在小麦赤霉病防控方面,他构建了赤霉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研发了“分区治理、见花打药”的病害防控关键技术,筛选出的杀菌剂解决了我国长期依赖单一药剂防治赤霉病的被动局面。我国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由原来的48%提高到现在的77%,年均挽回小麦损失28亿公斤。

△察看小麦生长情况西北农林科大党委宣传部供图

注重植物病理研究基础创新,推动学科发展

作为我国植物病理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康振生率领团队在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重大病害的发生规律、致病机理等基础研究中不断创新,主持建成了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病理学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植物病理学创新引智基地”。

他首次发现的条锈菌在自然条件下可在灌木小檗上转主寄生并完成有性生殖,破解了条锈菌毒性频繁变异的世界谜团,改写了全国统编教材的相关表述,成为全球小麦条锈病研究的新热点,因此奠定了我国在小麦条锈病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他首次完整提出了赤霉病菌在小麦穗部的侵染和扩展模式,澄清了百年来国内外对赤霉病菌侵染途径的争议,为赤霉病防治关键时期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他在植物病理学科多个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300多篇。主编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植物病理学原理》教材再版多次,被评为“全国农业优秀教材”。科研著作《植物病原真菌的超微结构》《植物病原真菌超微形态》被广泛应用于我国植物病理学教材、多媒体教案、网上教学资源库等。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

△与学生们分享研究成果

坚持言传身教人才培养理念,践行立德树人

康振生接过导师李振岐院士小麦病害研究的重担,更把团结协作、爱国奉献的精神传承给自己所带领的西农小麦锈病研究团队,他带领团队成员踏遍甘、陕、川、云四省山山沟沟追踪小麦条锈病菌,鞋子上沾满泥土成了他的标配,他也成为从西农窑洞实验室走出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如今的康振生坦承自己最爱的称呼仍是老师和科学家。他每学期给本科生上30学时的课,身体力行教会年轻人知农爱农;他对科研严谨依旧,从不用自身影响力帮学生申请项目;他一到田里就兴奋,经常为了帮农民看一种小麦病害,翻山越岭几个小时……

就在前不久,康振生还在学校的试验田里,给近40位师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在一片金黄色的麦田里,康振生右手握拳上举,带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声音久久回荡。学生们都喜欢康振生的一句话:“农业院校教师一生要站好两个讲台,一是教书育人的讲台,一是田间地头的讲台。常常自问初心何在,人生之路就会走稳走远。”

猜你喜欢
条锈病赤霉病病理学
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2019年绍虞稻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
论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
成功克隆小麦抗赤霉病关键基因
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PBL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