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2021-07-24 03:29杨传豪
吉林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阶梯式甘露醇脑膜

杨传豪,易 征

(浏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南 浏阳 4103000)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的急危重症[1],会出现意识障碍、感觉障碍、头痛等临床表现,尤其是脑干损伤比较严重,还出现引发脑疝,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2]。传统的治疗方法所获得的效果一般,术后存在并发症多、预后效果差等不足,因此需要寻找更加理想的治疗方法。本文就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该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本院2019年5月~2020年4月接收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择取74例按照患者对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分组。纳入标准:①经临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者;②受伤至就诊时间<12 h;③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3~8分;④临床资料齐全且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部位严重损伤的患者;②存在脑部肿瘤、明显出血倾向的患者;③合并休克的患者;④存在治疗相关禁忌证的患者。对照组37例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20~68岁,平均(44.68±1.6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致伤18例,打击伤7例,高空坠落伤9例,其他3例。观察组37例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21~70岁,平均(44.74±1.6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致伤19例,打击伤6例,高空坠落伤8例,其他4例。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研究对象间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均衡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减压术,作一切口于颞部合适位置,钻开颞骨并将硬膜切开,排出硬膜下的血液。开颅后将颅骨瓣打开,将残留的血肿清除,敞开硬脑膜,将引流管放入。术后动脉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予以抗生素及营养神经药物,加强血压控制。

观察组采用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传统减压术的基础上,作一个直径与吸引器吸头一致的切口,直径<5 mm;将硬脑膜切开后置入吸引管,颅内压下降速度稳定在10~15 mm Hg(1 mm Hg=0.133 3 kPa),吸出挫伤的脑组织以及血肿块,在颅内压降至20 mm Hg时,若脑组织未膨出,则完全敞开硬脑膜并进行悬吊处理;若颅内压未下降值20 mm Hg,则应用甘露醇进行降压处理。

1.3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①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甘露醇使用量、住院时间);②应用美国Space Lab公司生产的Space Lab-Medical监护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颅内压;③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④在治疗后1个月后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其中5分表示恢复良好,但生活自理能力恢复;4分为中度残疾,生活能够自理,存在智力、神经功能损伤,社会活动无法参与;3分为重度残疾,意识清醒,需要他人照顾;2分为植物生存;1分为死亡。

2 结果

2.1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甘露醇使用量均比对照组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2.2两组颅内压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颅内压水平数据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颅内压水平明显比对照组更低,两组治疗后的颅内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颅内压水平比较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11%、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4两组预后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明显比对照组数据高,死亡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情凶险且进展迅速,其发生率随着交通运输业、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升高[3]。脑部在接触力、惯性力等作用力的影响下出现移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形成颅内血肿,对脑干造成压迫,导致呼吸抑制的发生。另外颅内压的升高会增加脑疝发生风险,减少脑部血流,压迫脑干呼吸中枢,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应注意尽早清除血块、降低颅内压。

传统的减压术能快速地全部清除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脑中的血块,在压力填塞效应的影响下会促使未出血的血块破裂,促使脑组织移位、血管损伤,加重脑出血症状,增加生命危险。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是一种逐步降低颅内压的方法,在本次研究中,作一个小切口于患者硬脑膜并缓慢释放硬膜下血肿,可有效减压,之后彻底清除硬膜下血肿能够防止颅内压骤然下降而出现的脑组织移位、脑膨出情况[4],避免出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本文研究表明,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更优,颅内压得到了有效控制,并发症更少,并获得了良好的预后效果。分析原因在于,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的创伤小,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可平稳降低颅内压,减少甘露醇使用量,有效规避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因此能够改善预后效果。蒋向东在其文章中写道,观察组、对照组的恢复良好率分别为62.50%、29.17%,数据相差较大,充分证明了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5]。该文章的恢复良好率与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数据62.16%相近,佐证了本次研究的结论真实可靠。

总而言之,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值得推广应用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安全有效且预后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阶梯式甘露醇脑膜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探讨个体化阶梯式疼痛管理模式在肿瘤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的临床意义
谈阶梯式朗读教学——以《天上的街市》为例
脑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分析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模块阶梯式教学法的探索
对《介绍一种甘露醇结晶溶解方法》一文的商榷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