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 谢灿灿
数字信息化时代为社会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数字社会建设,而作为数字社会建设的基础,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建设数字乡村是整体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信息和数字化技术将会成为一种新的乡村治理工具,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能有效弱化数字鸿沟,直至消除城乡数字鸿沟,为稳固推进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为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数字化基础。其次,在现阶段信息技术不断更迭的时代背景下,消除城乡数字鸿沟,最大限度地促进数字化乡村的建设,有利于基层治理走向数字化,建立乡村治理新格局、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更为重要的是,在面向“十四五”时期的新征程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数字化的发展要求下,数字中国建设将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首要基础,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化解城乡数字鸿沟,进而有利于实现数字普惠、有利于推动数字中国建设。
2019年政府发布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正式明确了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其目的是实现乡村发展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数字鸿沟是由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在普及和应用方面的分化所造成的,我国城乡数字鸿沟,主要是指城市和乡村之间由于掌握的各种信息资源不同,以及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差距所形成的一种信息发展不平衡现象。现阶段信息技术更迭的速度不断加快,跨越数字鸿沟、建设数字乡村,已经成为我国数字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进步
在国家政策推动及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网络信息技术逐渐在乡村普及开来,基本的信息基础设施、用户人数甚至简单的电商经济发展都在以乡为中心的各行政村是逐步增长趋势(见图1)。
根据《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19年)》和《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0年)》的数据对比,可直观看出全国行政村通光纤率由2018年的90%上升到2019年的98%;4G覆盖率也由95%上升到98%,乡村的相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一直在提高与完善。同时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也在加速乡村电商和快递服务站的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初见规模。
2.政策指导,方向明确
城乡各方面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大难点,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也是农业农村工作中的重点,国家相继推出政策措施,推进数字化乡村建设。如近两年与“数字乡村建设”主题相关的政策有《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和《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等。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力求消除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已具备一定的政策基础。
尽管在信息科技推动下,乡村数字化实践已经初具成效,但从整体来看,仍存在诸多问题。(1)在对网络信息的利用方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20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较小,在网民整体中只占到了30.4%,城镇网民在网民整体中占据绝大部分,达到了69.6%。城市和乡村在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着差距,乡村居民数字化意识转变不够,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利用不到位,数字化乡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基本的信息渠道不畅通层面,使得城乡数字发展之间仍然存在鸿沟。(2)在数字农业建设方面,据《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在我国县域内,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整体不高,2019年总体水平为36%,数字农业经济发展不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中对于数字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存在不足。(3)在数字化村务治理方面,在最根本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情况下,乡村村务治理可以实现最基础的电子化办公,完成电子政务的初步发展。但在村务数据中心等数字平台的建设方面,较城镇而言依旧存在一定差距,城乡在对数字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技术鸿沟。(4)在数字化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在乡村电子政务得到基本发展的同时,城乡之间在利用数字信息来优化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方面存在差距,首先在城乡中小学开设的相关信息技术课程、利用数字技术使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存在数字鸿沟;其次,基于微博和短视频加快的数字化,很多在线教育、医疗资源等也没有在乡村得到很好的利用。(5)在数字化人才队伍方面,当前信息化要素正迅速渗透到生产生活中,相应的大数据等数字化人才在城乡数字规模建设中有着重要地位。但由于城乡各种规模资源差异化,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明显落后于城镇。
由图2中数据趋势线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既在数量上落后于城市居民,也在增长幅度上落后于城市居民,这是造成城乡鸿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城乡数字鸿沟从一定层面上可以看作是城乡之间在经济方面的鸿沟,数字建设中的信息基础设施、设备的购置、网络信息的使用都受到经济实力的影响。
图2 2013-2019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情况
由于生长背景、受教育水平以及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乡村居民一方面担心过高的网络费用,导致其主动接入和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意识不强;另一方面,部分乡村居民缺乏必要的信息技能,导致信息利用能力较弱。另外,在基层村务治理方面,由于部分乡村政务人员数字化能力不高,并没有利用网络新兴技术建立起规范的对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的平台,导致数据回收较为困难。乡村居民整体信息应用能力弱以及相应的数据回收困难,使城乡之间出现数字鸿沟。
一方面在对网络信息的接收层面,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农村网民数量明显少于城镇网民数量,相对于城镇居民多元化的信息接收渠道,乡村整体居民在最基本的信息接收网络渠道方面都存在欠缺,部分乡村居民可能接收不到网络数字信息;另一方面由于乡村本身的地理位置差异,尤其是偏远地区,在利用数字技术渠道,共享数字化信息成果方面与城镇相比还有很大的建设余地和提升空间。
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20年)》,2019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占行业增加值比重仅8.2%。乡村中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导致乡村逐渐空心化,进而影响对智能化农业技术的使用,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同时,对于目前出现的“微博政务”“短视频电商直播”等新兴技术,乡村整体的利用程度也较低,使得乡村数字化建设进程缓慢。
我国2019年发布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这一关键性文件中,指出了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整体目标任务,强调了建设数字乡村的重要性意义。整体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首先要在保证基础信息设施的前提下,持续优化数字化资源设施升级与建设,需要政府进行整体规划并根据当地乡村的实际需要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由政府或相关部门引进和投入资金、技术、人才,从根本层面上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在基本的政策大方向确定的前提下,要加强基层政府对数字乡村建设政策实施的监督,确保不落一个政策细节,避免相关政策信息在基于组织层级的传递中出差错,提高政策的时效性。
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利用了建设数据资源体系的优势,有效实现了疫情防控的数字化与高效化,最大限度地印证了数字化社会治理的现实价值。基于此现实要求,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板块,村务治理也应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变。通过实现村务治理网格化对乡村居民的信息进行数字归档、构建规模化的数据资源平台等措施来强化乡村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消除体现在信息发展过程中,对于乡村数据信息采集回收与数据信息利用的忽略方面的城乡数字鸿沟。
信息接收渠道是乡村居民获得信息资源的首要媒介物,相比于城镇,信息资源在乡村地区的传递与流通一般较为困难,因此在乡村中增设信息接收渠道,比如电子显示屏的大规模覆盖,对于数字乡村建设尤为必要。一方面,消除了不善于上网的乡村居民的数字隔阂,增加了其接触数字信息资源的频率;另一方面,增设信息接收渠道也提高了乡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政府可充分利用返乡就业大学生以及采用志愿者下乡的方式对乡村居民进行信息技能培训,培养其信息接入和利用的意识;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等情况,采取差异化培训方式,引导乡村居民接收农业智能化、短视频电商等具有直接应用价值的新数字技术以及通过数字平台获取在线医疗、教育、农业资源和信息、畅通使用出行数字健康码等新数字知识。通过对乡村居民加强数字化培训,着力建设数字乡村,可以使乡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共享数字红利,消除城乡数字鸿沟。
城乡信息发展不平衡所形成的数字鸿沟,是数字乡村建设中的重要难题,而乡村数字化是国家数字化实现的基础,是“十四五”规划的新目标、新要求,通过一系列消除城乡数字鸿沟的举措实施,能有效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实现全社会的数字普惠、推动数字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