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2021-07-24 01:42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曹发海
农机科技推广 2021年6期
关键词:农机化安徽安徽省

○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 曹发海 徐 刚 方 技

安徽是传统的农业大省,近年来,随着安徽及皖江经济带与沿江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等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安徽进入了协同发展机遇期,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得到快速发展。

一、安徽设施农业发展概况

1.设施栽培分类。安徽省设施农业机械化推广包括2大方面内容。一是设施栽培,推广对象为蔬菜、花卉及果类,设施类型主要是温室、大棚、地膜覆盖和人工气候室(箱)及其配套设备;二是设施养殖,推广对象为畜禽、水产品及特种动物,设施类型主要是各类保温、遮阴棚舍与现代集约化饲养畜舍及配套设备。受传统因素影响,安徽省设施栽培农机化略优于设施养殖机械化。

2.设施栽培优势区域划分。安徽设施栽培大致可分为皖北大棚菜产区、江淮大棚菜产区、沿江大棚菜产区、皖南大棚菜产区等四大栽培区。主要栽培种类包括茄果类、瓜豆类、甘蓝类、白菜类、葱蒜类、叶菜类及食用菌类等10余大类60多品种。

据2018年统计数据,安徽设施栽培面积基本稳定在980万亩左右,其中:大、中、小棚530万亩,遮阳网覆盖14万亩,温室3.2万亩,总产量2118.2万吨,总产值约953.6亿元。设施养殖机械化发展暂无统计数据。

马铃薯宜粮宜蔬,在安徽省种植面积增长较快,保持在100万亩左右,以蔬菜栽培为主。

3.设施栽培棚体式样。皖北产区以发展宽体标准化钢架大棚为主,谨慎推广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节能日光温室,江淮产区以塑料大中棚为主,适度建造连栋大棚和温室,主棚跨度8~12m,高度 2.8~3.0m,沿江产区主推跨度在8m左右的标准化钢架大棚,皖南产区主推塑料大中棚和遮阳棚、防虫网。

4.设施栽培农机化技术推广。设施栽培(蔬菜)全程机械化可分为耕整地、设施环控、育苗、播种、栽植、施肥、排灌、田间管理、收获、田间转运、尾菜处理、产后初处理等12个环节。据了解,安徽省设施栽培(蔬菜)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推广极不平衡,耕整地、排灌、田间管理等环节机械化率稍高外,其他环节机械化率仅为个位数,个别环节如尾菜处理机械化率几乎为零。

二、安徽设施农业存在的问题

1.设施结构简陋,栽植品种单一。虽然安徽省设施农业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栽培品种达到60多个,新的设施技术不断得到应用,设施装备快速更新,但安徽省设施棚体还多为塑料大棚,竹木结构居多,保温效果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且同质品种率较高,单位面积产出比较差,这与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业要求相距较远。

2.产业扶持少,产业化规模小。在安徽省,设施农业生产称之为“菜篮子工程”,推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但一把手真正过问设施栽培工作的精力少之又少,不少地方按照政令建设许多“样板温室”“形象温室”,由于多使用财政项目资金,建成后其经济效益往往被忽视。有的项目开建之初就存在盲目引进外来品种、外来技术、外来人员等现象,出现水土不服的负面现象。数字化、集约化、产业化理念不清晰,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不健全,设施栽培标准化、产业化不明显,千家万户的分散型生产经营方式,低下的运行管理水平,很难形成产业“拳头”。

3.设施农业的科研能力较弱。主要表现为“三缺”:

一缺研发科技人才。安徽为近8000万人口的农业大省,涉农高校仅两所,农业科学研究院一个,专业从事设施农业研究科技研发人员不足30人,设施农业农机化科研人才更少,设施成果很难培育,栽培模式或集成技术多年不能更新。

二缺实用性技术人员,目前安徽省设施栽培面积约980万亩左右,从业人员多为农民,他们多凭借自己多年的生产经验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累年的生产惯性,使得自己认知固化,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不高。

三缺好用的设施机械,安徽省设施农业区域广,状况复杂,不同地区对机械装备要求不尽相同,许多地方存在“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状况,制约了安徽省设施农业发展。

三、安徽设施农业的发展对策

1.加强政府引导力度。由于设施农业机械种类多、价格高,农民或社会化服务组织购买力有限。政府必须加大扶持力度,让“一把手工程”实至名归,要适时出台符合省情的产业政策,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监管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农业生产基地环境保护监测体系,强制推行品牌认定工程。进一步扩大设施农机补贴范围,加大对设施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加快推广设施农业机械新技术,提高设施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其次鼓励有实力的新型高科技公司投资安徽省设施农业,吸纳社会资金融资设施农业发展。

2.发挥农机推广部门在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作用。全省各级农机推广机构要有目的地选派科技人员深入基层, 有组织地面向农民宣传、普及先进的农机化科技知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现场会、开展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等手段, 提高其对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 引导农民应用先进的农机化成果, 不断提高农机化水平;要加快培育和发展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奖励和扶持力度,加快推进规模种植、规模经营,提高综合效益。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设施农业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引进和推广适宜大棚作业的体积更小、效率更高、价格便宜、适应可靠、群众易于接受的设施农业机具。

3.建立相互适应的农机农艺融合推广路径。因地制宜做好优良品种的引进筛选,选育适合当地地理环境、栽培条件、消费习惯的品种。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建立安全绿色可持续栽培技术模型。试验示范生物防治措施和高效低耗农机新技术及新机具。加大设施农业标准编制,尽快实现设施农产品标准化、系列化、自动化 、智能化 、无人化,最后形成产业化。

4.提高设施农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发挥安徽省级农机装备应用产业技术体系科研优势,统筹省内外涉农院校及科研院所资源,建立设施农业发展专家智库,同时加大农村实用型技术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培养;推广精准技术,综合调配“温光水气风及病虫草菌肥”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管控,利用计算机大数据抓取技术,建立“耕种管收运”智能分析预测生产模型,提高设施农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约束、走向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十四五”是安徽借助国家战略平台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期,全面推广设施农业机械化,有利于安徽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猜你喜欢
农机化安徽安徽省
《安徽记事》
成长相册
洋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现状及对策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种子田去杂保纯促增收
加快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的思路探究
新形势下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方法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