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山东现代学院)
2020年教育部对普通高校本专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已经结束,对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专业进行转型升级和新增备案,根据业态和岗位的变化合并了某些专业,同时撤销了不符合市场规律和产业需求的专业。如对普通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新增了创业管理、海外安全管理等专业,普通高职院校的本科专业调整幅度达到260%,会计专业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网络营销更名为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撤销了品牌代理营销和信托与租赁等。可见,专业建设和管理一直是教育界非常重视的问题,有助于高校优化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优秀的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学校在专业建设时,应该充分考虑科学分析区域性或全国性人才需求状况,再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条件,将学院的育人目标和专业建设目标相结合,进行专业设置。为了适应地方产业经济的需求,高校的专业建设应该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深入调研产业的发展现状、产业发展趋势和用人需求,围绕产业链建立专业群,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专业设置方向目标。
专业建设应该考虑专业集群的整体效应,通过合理调整和配置教学资源为专业服务,亮化现有专业,积极培育相关新专业,开放性专业设置体系目标,以增强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如经管类专业着重培养学生在管理、营销、电商、物流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综合型高校在专业设置时需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财经类专业院校也应该在引领学生核心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有所为,有所不为”地扩宽更多选择面,提升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动性,加大综合素养的培养力度。
国家相关的经济政策走向和专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专业建设要随时关注专业的发展前景方向,有明确的规划,注重远近结合。专业发展规划一般是5 至10 年,规划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师资情况、实践教学改革,质量评价体系,就业指导等,为专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详细的具体的指导。
1991年济南市高新区以产业立区,经过近30年的发展,风雨兼程、改革创新,从单薄零散的形态发展到有四大支柱产业的大型产业园区,力争成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根据济南市高新区2019年、2020年的经济数据统计结果:高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依托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此外还包括人力资本、基础研究、量子科技等产业,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强区之路。
2019年起济南市已经开始探索人力资本产业发展路径,就是为了解决高新区高科技、轻资产型创新创业企业融资难题。目前来看,济南市高新区的人才需求供求状况远远没有达到相对均衡状态。
从人才需求层面来看,济南市高新区产业园区的发展强大需要专业性强、高层次、高科技型人才相对比较多,为此相关的人才吸引集聚政策相应而生。如响应国家创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国务院侨办华人华侨创新创业基地等试点示范,近三年来累计从财政资金中拿出上亿元用于高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创业资助、科研补贴、待遇补贴、住房补贴等方面。
据悉,济南市高新区产业园约82%的企业表示2020年要增加企业员工人数,约3%的企业表示会减少2020年的企业用工人数,约10%的企业会维持现状,约5%的企业尚不确定企业人数的增减情况。其中,人才需求比较旺盛的产业有量子科技产业、医疗康养、大数据信息产业、智能制造等。从人才供给层面上,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在数量方面,先进材料、产业金融、现代物流管理人才供给数量相对充足;大数据新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文化旅游产业供给数量能够基本满足;量子科技、科技服务型、医疗康养等产业人才供给数量不算充足。但是人才供给质量方面,现代物流和医疗康养产业能有较好的人才质量满意情况,大数据新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金融、文化旅游等基本满意人才质量;量子科技、生物医药等企业较难有满意的人才质量。
造成人才供需不平衡的原因,用工单位多表示,在济南市高新区附近和岗位能力相匹配的人才比较难找,本地专业对口人才数量相对较少,其中企业若有新增业务也很难迅速找到匹配的人才;员工流动率高也降低了人才的供应不充足;少部分原因是工作环境不满意、管理机制不合理、社会保障福利制度不完善。
目前山东省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产业结构发生历史性巨变,新旧动能战略性转换,高端产业融合发展、国际地方经贸合作力量增强,这一系列经济变化都需要专业人才的集聚效用做支撑,对高校的经管专业建设提出了更加针对性和时代性的要求。省内高校经管类专业设置应该多围绕智能型、科技服务型等,创造出自身的专业特色,强化专业的核心价值,在经管类专业设置时,尤其要遵循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规律,不断优化现有专业、传统专业,扩展新专业。
课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课程的内容要根据专业建设的目标进行调整,尤其是经管类课程建设,体现出营销能力、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内容要加大讲授比例,同时借助于互联网的发展,建立共享型、开放型、动态型课程资源库,以提升专业培养质量。师资方面,以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在职称、年龄、学缘等各方面达到均衡发展的梯队模型,经管类专业教师培养还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基地,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交流活动,既能胜任经管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工作,也能在真实市场经济环境中将所学知识灵活实践。如物流单证整理、物流系统设计、企业产品营销、企业成本控制、组织结构优化、管理革新等技能。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容易模块化,同质化,缺乏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专业培养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从济南市高新园区的人才供给质量可以看出,经管类专业人才满意度保持基本满意的水平,没有达到非常满意的状态。这就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种如何使学生快速适应劳动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的教育教学样式。主要是建立多方参与协商的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升社会企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参与度;让教师能亲自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不应只做践行者,确立教师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中心地位;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和评价权,制定针对学生的、符合学院目标、专业性强的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是将企业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发展、师生共同培养、实习就业等各方面中,推动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统筹格局的新局面。专业建设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就经管类专业来说,高效物流、产业金融、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融资租赁等产业可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使专业向更深层次发展。
通过分析济南市高新产业园的人才供求状况,发现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在质量、数量上和地方经济发展存在滞后性和不平衡性,还不能够很好地支撑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需求。从专业建设角度讲,高校应该强化专业特色和专业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积极实施专业建设发展对接地方产业经济需求,以期达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