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融媒体报道,如何引发年轻人共情?
——以人民日报建党百年主题MV《少年》为例

2021-07-24 01:28曹磊王靖远
中国记者 2021年6期
关键词:少年建党党史

□ 曹磊 王靖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党史学习教育是主流媒体贯穿全年的报道任务。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抓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要求,在这一主题报道中出新出彩,是主流媒体近期的重要课题。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把握年轻人接受习惯,通过媒体融合创新表达方式和产品形式,让故事更加鲜活,让画面更为生动,让形式更富于感染力,主流媒体就能够在互联网空间实现“破圈”效应,针对年轻人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制作发布建党百年主题MV《少年》,3月9日在人民日报客户端首发上线后立即引爆互联网。这一新媒体产品,将网络热门歌曲《少年》进行创新演绎,注入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成长、奋斗、成就等全新内涵,同时紧密围绕两会期间报道主题,将建党百年主题和“十四五”报道相结合,将“百年风华正茂”与“开启新征程”相贯通,使音乐中内蕴的蓬勃向上的情感,与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这一宏大场景实现充分契合、共鸣和交融,从而获得网民特别是年轻网民广泛好评。据初步统计,发布仅两天,MV《少年》全网阅读观看量就超过1.6亿次,成为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宣传报道中的“爆款”。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发展,这首MV不仅引发许多网友尤其是年轻网友自发转发、评论,还吸引不少机构进行演绎再创作,多家地方卫视也联系合作并在其重要晚会上演唱新版本《少年》。在此,笔者围绕MV《少年》的创作历程,总结和探讨如何通过媒体融合讲好党的故事。

一、力求“年轻态”,从年轻人视角寻找策划突破口

建党百年主题涉及的历史知识丰富,理论性、理念性的内容也比较多。对不少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而言,主动学习和接受的门槛较高。要贯彻执行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的重要指示,与年轻人脱节、落后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统方式,显然不能收获良好效果,必须围绕年轻人寻找突破口,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故事,才能有效地影响这一群体。

另一方面,90后、00后网民被称为“网络原住民”,针对这一群体进行策划、运营,产品才能真正“接地气”,摆脱“自说自话”“端起架子讲故事”的窠臼,从而在不同年龄圈层实现“破圈”。要使产品呈现“年轻态”,就必须充分研究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的年轻网民的习惯、需求和流行偏好,研究他们积极推荐、评论、发弹幕的各类“爆款”背后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制作产品。当下,在年轻人群体中,短视频要比文字、图片等传播表达方式更为流行。从这一角度切入,基于他们喜爱的歌曲、剪辑风格制作产品,就比较容易达到一定的传播效果。

因此,在选题立项过程中,我们挑选了歌手梦然的《少年》作为创作载体。原创单曲《少年》在推出后反响一直较好,不仅在众多视频平台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也在其他年龄段群体中获得普遍好评。尤其是在2020年全民战“疫”期间,青年一代勇担重任、表现突出,在一些网友和媒体当时制作的混剪短视频中,《少年》作为背景音乐与主题相当契合,得到了青年群体的高度认同;清华大学上海地区校友会老年合唱团演绎的《少年》也成功“破圈”成为爆款。这些情况说明,虽然原版《少年》偏向于个人励志和抒情,但其音乐节奏较为激越向上,具有极大的延伸和创作空间,如果通过歌词改编和重新编曲,就能够与宏大的家国情怀等主题相融合,并在传播上取得良好效果。

经过与原唱团队的沟通后,我们另外约请专业词作者重新填词和编曲。经过词曲作者和新媒体编辑团队反复修改,确定了建党百年版《少年》的歌词内容,然后由梦然演唱新版歌曲,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负责制作MV视频内容。

具体来说,执行好这一创意,首先要在歌词改编过程中强化“年轻态”。党史内容较为厚重,呈现较为困难,因此歌词改编特别强调从年轻人视角观察中国百年奋斗历程,以此为基础进行歌词改写。MV《少年》不仅在歌词中围绕“十四五”展开联想,强调“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而且在副歌高潮部分,通过“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初心从未有改变 百年只不过是考验”歌词与读者产生共情,有效传递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百年奋斗历程的高度认同和崇敬之情。

其次,在视频剪辑方面有效贴近年轻人的风格,在视觉上充分体现“年轻态”。MV借鉴互联网平台上广泛流行的剪辑方式,选择年轻人喜爱的很“燃”的剪辑风格,以上世纪救亡图存的年轻人为切入点,从百年前积贫积弱、苦难深重的中国社会开始叙事,以“中国怎能不思革命”“愿你们永葆这份朝气,中国的未来,拜托了”的寄语作为开端,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娓娓道来,以各种视频素材、同期声和歌词相呼应,通过越来越明快的节奏和内容,展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MV视频适时嵌入习近平总书记在抗疫表彰大会上的原声“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以此作为歌曲情绪的又一高潮,既是对年轻人的致敬与鼓励,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经历百年风雨依然永葆青春的生动体现。

二、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让“红色故事”有“言值”也有“颜值”

建党百年历程气势恢宏、内容丰富,故事多样、人物众多,如何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让故事性与精神内涵相呼应,是新媒体产品创作者在策划层面面临的一大难题。要克服这些难题和障碍,做出一款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融媒体产品,就需要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尤其是选准具有高辨识度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精准选取切口和角度,对文案和素材精心演绎、组合、搭配,从而让“红色故事”既有“言值”也有“颜值”。

制作党史教育相关新媒体产品,新媒体编辑记者首先自己就要做好相关学习。《少年》MV视频内容纵贯百年历史,涉及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如何挑选素材、把控敏感点,需要编辑具备较强的大局观、历史观,对于党史内容不仅要熟悉,还要有较高的理论储备。

一方面,团队成员大量阅读了党史方面权威书籍和视频影像资料,了解党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相应事件中重要人物和相关材料,理清“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多次召开策划会,围绕MV中呈现的内容反复沟通商量,最终确认了“五四”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战争、开国大典、两弹一星、改革开放、新时代等一系列重大时间节点和事件,确保叙事脉络清晰、完整,确保相应的历史事件表述权威可靠。

另一方面,针对各种素材、资料进行精细挑选,有效运用剪辑手法,将“红色资源”充分利用。为完成MV《少年》,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编辑团队大量搜集来自不同时期的党史方面的影视素材和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在原有素材基础上进行调整修饰或添加特效,在歌曲中穿插运用同期声,反复对画面和字幕进行调整,使之与歌曲的曲调、节奏相互照应,整体上更富于叙事性和逻辑性。

在素材挑选和使用过程中,创作团队坚持做到三个原则:第一是确保素材来源权威可靠。除了影视素材,MV《少年》中使用的众多历史画面和同期声,基本都是当时中央媒体播发的新闻和后续的纪录片,对于其中的历史人物、场景均进行了反复核对,严格做到每一帧画面、每一句话都有出处;第二,合理把控各项素材的使用。建党百年中的历史事件众多,但在一部MV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孰重孰轻、如何取舍是创作过程中反复遇到的问题。创作团队内部经过沟通协调,在重大历史事件上采取多出画面、同期声的处理方法,对于其他的历史事件和成就则采取罗列画面和闪回的方式,从而保证MV《少年》叙事比例协调、脉络清晰。第三是充分挖掘素材的故事性。用四分钟讲述百年征程,许多重大事件势必在MV中只有几秒钟的呈现时间。如何用好这几秒钟时间,如何让用户在欣赏MV中认知相应事件,是对创作的一大挑战。为此,我们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充分咀嚼,发掘相应事件中具有传奇色彩和故事性的瞬间,以画面和同期声的音画叙事方式吸引用户关注、激发人们共鸣,做到“每一个镜头都有故事”,值得读者反复回味和探究。如MV中钱学森的原声、香港回归时升旗的场景等,均能有效唤醒人们对相应历史事件的回忆,从而令这段历史入脑入心。

三、重视共情共鸣,让产品传递情感力量

据粗略统计,MV《少年》在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和抖音平台的总阅读观看量超过7600万次,网友点赞超260万次。500多家新闻网站和微博账号、微信公号转载,全网阅读观看量超过1.6亿次,成为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宣传报道中的“爆款”。在人民日报微信上,该产品不到一天时间就实现阅读、点赞、在看3个“10万+”,这在微信平台上并不多见。

在互联网上,不少网友留下了感人至深的留言。有网友评价:“主旋律这样宣传报道,应该都爱了吧。”网友“天空海阔”点赞称:“《少年》是最棒的打开方式,这才是媒体最该宣传的东西,仿佛一股清流让人振奋,中国的年轻人最该追随的信仰!”

《少年》MV之所以引发共鸣,主要在于产品制作过程中特别注重在与青年“共情”上下力气,强调内容声情并茂,力求歌词、歌曲本身富于质感,具有较强的情绪感染力。

首先,对产品的情感内核进行精准定位。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很多故事感人至深,本身即对年轻人具有强大的感染力。MV《少年》从年轻人视角切入,紧扣他们对于“少年”“初心”的关切,定位于讲述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百年征程“仍少年”的故事,通过“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百年只不过是考验”等歌词,突出那些百年来为中国崛起而不懈奋斗的青年,实现了时代奋斗主题在个人励志方面的投射,从而达到与年轻人在情感上的高度契合、共鸣,使90后、00后不仅乐于评论点赞,也乐于在社交媒体平台向同龄人转发甚至再创作。

其次,着力提升产品的情感饱和度。百年征程,很多事件和人物其实和当代青年相距甚远。为了减少这种时间上的疏离感,MV《少年》大量使用了2020年青年群体投身抗击新冠肺炎一线的感人画面,以及近年来脱贫攻坚等各条战线上的基层青年干部、志愿者的画面,营造出当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初心未改、砥砺前行的感人场景。这些90后、00后青年奋斗的画面,使MV《少年》真实可信、没有疏离感,强化了自身的情感饱和度,让更多的年轻用户体察到奋斗的意义,认识到自身的使命,从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自身奋斗前行的力量。

再次,采用对比手法高能传递情感力量。MV《少年》紧扣“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这一关键点,着力在MV收尾部分打造情绪高地,利用百年征途中相似的画面、场景、同期声,向受众高能传递情感力量。视频收尾部分,通过将志愿军出国作战与抗疫群体逆行出击“誓死不退”相类比,将开国大典上飞机、战车的画面与建国70周年庆典中的同类型画面相类比,把老战士们挥手经过天安门的画面和青年的时代使命相呼应,通过画面的分割对比与拼接进行多维度、多时空的音画叙事,立体烘托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员初心未改、砥砺前行、传承红色基因的意义,充分实现与青年共情共鸣的目的。

猜你喜欢
少年建党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少年》改档12.16对撞张艺谋《长城》
重度残障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研究
少年铁饼运动员常犯技术错误及纠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