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语文要素的“温度感”

2021-07-23 10:49楼淑建
关键词:语文要素内容语言

楼淑建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课堂中对落实语文要素重视度的不断提高,一些语文课堂成了没有温度的“技术型”课堂。其实,遵循儿童的母语学习规律,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方法、习惯、能力、情感态度与语文要素的落实,是完全可以相互成就的。语文课应当教出语文要素的“温度感”。

关键词:语文要素;母语学习;语言;内容

语文要素内涵丰富,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方法(策略)和学习习惯等。随着小学语文课堂中对语文要素重视度的不断提高,一些语文课堂逐渐趋向割裂化、模式化,母语学习的规律逐渐走向边缘化,成了没有温度的“技术型”课堂。听课时,我记录了以下两类突出现象。

现象一:抛开“语言”,割裂化地教

我很喜欢安徒生的《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个童话,特别是叶君健翻译的版本。“有一个豆荚,里面有五粒豌豆。豆荚和豌豆都是绿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世界的颜色取决于它们自身的颜色,童话语言里的情趣,蕴含的儿童哲学观,让人不禁莞尔。

这么好的文章进入儿童的世界,想想就是一件溫暖的事。但听一位新教师上此课,我坐不住了。匆匆进行常规字词的教学,匆匆读了课文,匆匆梳理了内容,学生匆匆提了一些问题……匆匆过后,花了20分钟时间开展小组共同体研究:哪个问题是针对课文部分提问的?哪个问题是针对全文内容提问的?整节课,局限于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但是,确定能区分得清楚吗?

比如,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小豆子们觉得豆荚里面既温暖,又舒适,为何还要想着跑出去呢?”这个问题看似是部分提问,但实际上需要联系全文:

(1)它们是绿色的,就以为世界是绿色的。它们变成黄色,觉得世界也变黄了。它们虽然在封闭的世界里,但也渴望变化。

(2)它们越长越大,想做点儿事。

(3)老是坐下去,它们怕变僵硬。它们期待改变这种身体和思想僵硬的状态。

(4)它们都渴望走远,飞向广阔的世界,飞向太阳,努力向前滚。

(5)最后,即使飞向太阳没有实现,落在水沟里,被脏水涨得大大的,但还是觉得比原来更美,胖得最美。

好的文章,经脉相连,点一处,通全文。

不妨再深入想一想:这样花大量时间去区分提出的问题是局部还是全文,到底有多大意义、有多少价值呢?

你可能会问:可是课文背后就有这样的题目啊,让你来上你会怎么上?我觉得,至少要遵循母语学习的规律。

第一,这么长的文章,要好好花时间读通、读懂。学习母语,最重要一点就是要沉浸在母语的土壤里,多诵、多读,在语言的大量实践中感受体验。

第二,作为单元首篇学习提问的文章,重点先不要落在整理问题上,而应落在鼓励学生大胆积极提问上。

第三,可以多次反复追问。首次可以边读边问,行进过程中自然就会知道哪些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的”,哪些问题是“针对全文提的”。读完全文后,再不断追问、和文本反复对照,提问和解答自然会更全面、更深入。

语文学习无论策略用得多好,也只是一个盛洗澡水的盆子,母语才是盆中的孩子。把孩子泼掉了,要盆子做什么用?

现象二:抛开“内容”,模式化地教

听的课越多,我越能发现语文要素教学的模式化倾向。

教小学生学习神话,不是应该让他们好好听神话故事、讲神话故事吗?不是需要把神奇的人物种到他们的心里吗?不是应该激发他们对神话源头世界的探奇欲望吗?不是要调动他们所有思维的张力,去研究课文短短的文字是怎样把这样浩瀚无边的想象世界创造出来的吗?

可是,不少教师一上课,就先列出单元语文要素,接着让他们这样读神话:找人物神奇的地方,画关键句、圈关键词;找出文章写神奇的方法,动作奇、数字奇……好比是拿着一个钢铁做的模子,机械地切割一块块柔软的、香喷喷的蛋糕。

语文学习,本来是一个在言语实践中感受、体验、分享、探求和获得言语经验和文法规律的过程,现在变成方法演绎论证。

三年级教《海滨小城》,让学生学习总分段落结构,把美丽的小城放一边去了;四年级教《西门豹治邺》,花整堂课时间让学生练简要复述,把做智慧的事、说智慧的话,造福老百姓的那位智慧的官放一边去了;五年级教《白鹭》,让学生费劲地论证什么是借事物抒情;六年级教《夏天里的成长》,让学生画抽象思维图,推演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等等。

如果偶尔为之,也是需要的,但是语文要素概念化现象如此泛滥,就值得深思了。

试问,学生明白了总分结构,学会了概括,掌握了复述方法,知道了中心要明确,了解了小说三要素,就能品味、鉴赏母语的魅力了吗?就能写出一手好作文了吗?长此以往,学生不仅阅读能力得不到全面培养,母语学习的情趣也会丧失。

我始终坚信,遵循儿童的母语学习规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方法、习惯、能力、情感态度与语文要素的落实,是完全可以相互成就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也早已给了我们答案。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结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同时展开。人文主题这条线不仅渗透思想教育的主题,更承载丰富的学习和成长价值。我们应当意识到,教材想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策略、要素等“技术”,更提供了母语滋养的沃土。语文课应教出语文要素的“温度感”。我们要看到文字背后的人和丰富的精神世界,触摸到文字的温度;还要看到课堂上的人,要把文字连同背后的思想、情感和精神世界一同“种在”儿童心中。如此落实语文要素,才温暖、幸福又有质有效。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内容语言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