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不能“急”于求成

2021-07-23 10:49徐勤
关键词:教学内容课堂教学

徐勤

摘要:课堂过“急”首先与教师的课堂处理失衡直接相关;再者,教学内容的失当以及教师本身性格急躁、学养不足也会间接导致课堂的“急”。解决“急”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慢”。具体来说,教师应当在可能会因“疾”生“急”的地方慢下来,有条不紊,徐徐推进;同时,把慢的立足点放在课外,陶冶性情,修身养性,提升学科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急;慢;课堂处理;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师会让课堂呈现出不同的样貌:有的沉稳,有的灵动;有的严肃,有的幽默……我们经常会观察到教师有下列言语和表现:

“给大家2分钟时间思考一下。”

“刚才不是说过了吗,怎么又错了?”

“还没想到吗?坐下,下一个同学。”

“好,你的意思老师听懂了,就是……”

“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的思路是什么?”(话音刚落)“××同学,你来回答。”

“自己先思考一下,然后我们小组交流。”(学生还没开始思考)“好,小组交流开始。”

“下面我们就刚才这个问题进行小组学习。”(未及3分钟)“请××小组汇报。”

上述现象都是课堂过“急”的表现。而课堂中的“急”,容易引发师生关系紧张、学生虚假学习等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不能“急”于求成。

一、问题溯源

那么,造成课堂“急”的原因有哪些呢?笔者以为,这一现象首先与教师的课堂处理失衡直接相关;再者,教学内容的失当以及教师本身性格急躁、学养不足也会间接导致课堂的“急”。

(一)课堂处理失衡

教师容易根据自己的经验,居高临下,将自己的“预设”横加到学生身上。很多知识在教师自己看来是浅显的,他们便认为学生一定也能很快理解并掌握。由于高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自以为“问题这么简单”的臆想之下,教学就出现了“急”于跃进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失当

在课堂时间有限的前提下,如果教学内容设计容量过大,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极有可能无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大容量、快步走,必然导致教师“急”、學生“急”,最终体现为课堂“急”。

(三)教师主观失度

首先是教师性格使然。人的性格有急躁和迟缓之分,性格急躁的教师往往缺少足够的耐性。教学节奏一快,就容易出现课堂过“急”的现象。其次和教师个人的学养有关。这里的“学养”专指学科专业水平。如果学养不足,教学的时候手忙脚乱、节奏失调,课堂必然会越乱越“急”。

二、解决之道

毫无疑问,解决“急”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慢”。具体来说,教师应当在可能会因“疾”生“急”的地方慢下来,有条不紊,徐徐推进;同时,把慢的立足点放在课外,陶冶性情,修身养性,提升学科素养。

(一)捕捉“慢”的时机

知识的生成有其规律,思维的提升需要时间。快了,容易出现“夹生饭”;急了,学生的思考跟不上。那么,课堂教学中,哪些地方需要“文火慢炖”?

1.学生思考的时候。

课堂中经常会出现环节不顺的现象,在学生冥思苦想、纠结焦灼、磕磕绊绊之处,教师应当慢下来。例如,数学课上,理解概念、探究性质时要慢下来,等学生明晰透彻;语文课上,涵泳语言、体悟情感时要慢下来,让学生反复咀嚼;体育课上,分解动作、讲解技巧时要慢下来,让学生一帧一帧地体会……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尤其是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参考他们的思考进度来设置思考的时间。一般而言,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大于预设的时间。如果预设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思考,那么课堂上最好能留出6分钟,耐心等待学生思考的萌发、涌动、结果,而非3分钟不到就开始追着学生要结论。

2.学生回答的时候。

既然给了学生表达的机会,就要耐心地让学生把话说完,哪怕学生的回答是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应该给足时间让学生呈现各种“缺憾”,而不是学生稍一出错就打断,稍一走偏就纠正,甚至无视发生的错误。要知道,课堂的“完美”恰恰是因为其存在各种“不完美”。

在一节关于“方程”的数学课上,教师出示了一道题:“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地去乙地,客车时速80公里,货车时速60公里,客车比货车提前1小时到达,两地相隔多少公里?”一个学生上黑板列方程:x/80-x/60=1。教师发现错误后,赶紧在旁轻声提醒。于是,学生将列式改为x/60-x/80=1,很快解出了正确答案,教学便进入下一个环节。

这个案例中,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的错误后,能够让课堂“慢”下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怎么列式的;或者适时让全班学生一起观察、发现并纠正错误;再或者将错就错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后,从负数解中再发现问题,课堂就会呈现“化错为对”的样貌,学生也会收获更多的感悟。所以,面对学生课堂上暴露的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慢”下来,要有容错的姿态,更要有错误优先的意识。

3.“学困生”展示的时候。

真正精彩的课堂不是优秀学生的“展演”,而是每个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比如,有的教师请学生朗读课文,一定会请朗读最好的学生。一人读完,全班鼓掌喝彩。又如,小组合作探究之后,“学优生”的展示常常行云流水,精彩纷呈。但这种范读和展示有多大的引领作用,恐怕还要打个问号。那些读得不够精彩、表达不够流畅的学生为什么不能展示?让课堂“慢”下来,让全班同学等等他、帮帮他,这才是“变化”,才是学习的发生。只有“慢”下来,更多地“眷顾”“学困生”,课堂才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动心、动情之处。

(二)追求“慢”的过程

《论语·子路》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意思是说,过于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对有经验的教师而言,慢,是一股力量的蕴蓄,是一种从容的态度,也是一段丰实的经历。对内容单一的课,教师自然能够游刃有余地在教学中走几个来回,引领学生慢慢吸收和理解。如果课堂容量过大,教师不妨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下功夫。

1.分解任务。

课堂中,不少教学任务是可以分解的。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设计活动的层次,根据设计的层次,“走一步,再走一步”,而不是“一步到位”。任务有轻重缓急,当从大处着眼;教师应在悬而难断、疑而未决的关键处出手,而非面面俱到。如此,教学的重点突出了,课堂的容量变小了,课堂的“急”自然就能慢下来。

课文《范进中举》《故乡》《孤独之旅》等篇幅都在4000字以上,这些“大部头”的长文光是读一遍就要20分钟以上,加上内容庞杂,意蕴丰富,课堂上很难做到不赶不急。但如果抓住重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课堂就能降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以《范进中举》为例,教学中如果抓住“对比”手法,首先对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等人物进行主次分解;接下来,对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分解,描写范进主抓动作描写,描写胡屠户主抓语言描写;再将语言分解为正常的和非正常的两类,体会极具夸张的讽刺艺术,再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以及社会各色人等的毒害这一主题便水到渠成。

这种任务分解的课堂,避免了什么都要教、什么都要学的芜杂慌乱,实现了慢而有序、有条不紊的理想课堂追求。

2.适当留白。

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深究的问题,需要慢下来再往前走一步,而不是简单快速地滑过,要通过留白,“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们可以发挥“追问”的作用,不满足于教材已有的结论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持续追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有时候可以“有疑而问”,有时候可以“无疑而问”,故意设置矛盾和障碍,挑战学生的思维。慢慢加热,就有了温度,有了味道;有了内涵,有了情怀。

例如,数学中不少题目是多解的,多解的思路可能会涉及多个知识点。课堂上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就要留出发散思维的余地,给足学生挑战的空间,这是一种“慢下来”的留白。還有一种是故意戛然而止的留白:“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不再探讨,等我们有了数形结合思想后,相信同学们还有新的发现。”这是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有意保留不讲,慢下来,甚至停下来,把“冲浪”的精彩留给喜欢钻研的学生。

(三)提升“慢”的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这些俗语说的就是时间的功效。一种现象的形成,是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结果,任何质变的发生都有其潜在而长期的量变。什么时候快一点,什么时候慢一点,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智慧。要做到“慢”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对年轻教师,没有相当时间的淬炼,没有艰难困苦的磨砺,是掌握不了“慢”的火候和“慢”的分寸的。所以,要达到“慢”的教学境界,非“厚积”不可。

1.加强反思,修炼稳重性格。

反思,是养成沉稳性格的一剂良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反省自己,检讨自己的言行,看看哪些地方是错的,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徐杰老师曾经谈道,回看自己上课的录像,发现“碎问”“追问”现象很严重,于是在以后的课堂中,时不时停下来,反复推敲教学语言,“精致语文”由此产生。这个案例启发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回看”自己的课堂,不断慢下来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才能逐渐磨砺出圆润稳重的性格,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厚积学养,提高教学自信。

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越是笃定的人,说话越是慢条斯理;越是心虚的人,说话越快越多。课堂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学养丰厚、内心自信,课堂上就能做到游刃有余,快慢由心。

肖培东老师在一次大型教学研讨会上教授《雨巷》,登台的时候才发现,主办方竟然没有给学生准备学材。肖老师果断丢掉诵读品味、情感体验等预设,临场设计,围绕“听、读、说”,用真诚的语言,凭借对“雨巷”“丁香”两个意象的独特理解,上出了一堂“无中生有”的经典课例。

3.积累经验,丰富教学技艺。

“以为学生懂了,然后就快速处理”固然是经验主义在作祟,但大多数情况下,经验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问题要怎么应对,重点难点的突破采取什么方法,课堂意外怎么化险为夷变成教学机智……这些都和经验有关。教师的“武器库”装备足了,就不会临阵慌乱,就能做到游刃有余。而要丰富教学技艺,就得多学习、多请教、多琢磨、多培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当然,教学中的急和慢,也是辩证的,并非一概而论,更应该关注“急”与“慢”的协调。课堂教学有时如跑马,非紧要处,需要快马加鞭,“急”点走,不拖泥带水,集中精力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口上;有时则需要在风景处,勒马细看,“慢”下来,停顿驻足,好好欣赏。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自筹课题“生态教育视域下初中课堂候答实践研究”(编号:Eb/202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 徐杰.听徐杰老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 曹端慧.弦歌雅颂流觞意 长安逢君又一春——“全国中学诗歌课堂教学研讨会”纪实[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16).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结构设计例谈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设计问题链 变告诉为探索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