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犯罪边缘的孩子

2021-07-23 05:04陈慧
心理与健康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军品行同伴

陈慧

第一次见到小军时,班主任就偷偷告诉我,这个孩子很危险,他身上有刀疤,是之前跟人打架被人捅的。我吃惊地看着眼前这个看起来已经有点高大的男孩子:身高至少1.75米,不胖,有一点肌肉,校服的拉链没有拉,看人的时候微微歪着头,带着点“邪笑”。从外表来看,小军确实有点像那些电视剧里常见的“坏小子”。

小军今年15岁,上初二。由于生活在偏远的山村,小军的父母在他出生后没多久就都出去打工了。“爸妈都是搬砖的。”小军提起父母的时候有些轻蔑。从小,小军就是“问题儿童”,家里只有爷爷照看小军的生活,对小军也很少管束。据小军说,他从小就经常调皮捣蛋,后来开始和别人打架,不管年纪比他大还是小,他都不怕。“打得过肯定要打,打不过也不能认怂!”小军觉得自己很讲义气,打架有时候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帮助兄弟。

班主任介绍了小军的情况,小军已经被好几个学校劝退过,之前其实是在县城上学的,但是他总爱和人打架,也不服从学校的管理,经常偷偷跑出校。小军目前就读的学校在户口所在地,小军还是三两天就会跟同学起冲突,打架、吵架、不遵守课堂纪律……这似乎已经成了小军学校生活的常态。

在问及为什么要这样的时候,小军认为都是别人先惹他,让他生气,所以才看其他同学不顺眼,或者有时候就是觉得无聊了,想逗一逗同学,没想到同学真生气了。而对于自己的表现会不会被父母知道,小军觉得无所谓,“谁让他们不管我?我一年都见不到他们几面,他们根本不在乎我怎么样。”

.

学生的品行障碍知多少?

小军的情况已经不能简单地说是调皮捣蛋了,更应该考虑是否属于品行障碍。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品行障碍主要指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或违反与年龄相匹配的主要社会规范或规则而进行的反复的、持续的行为模式。

在过去一年以来,主要表现可能有:

攻击人或动物,比如经常欺负、威胁或恐吓他人,经常挑起打架,曾对他人使用可能引起严重躯体伤害的武器,曾残忍地伤害他人、动物等;

破坏财产,比如故意纵火、蓄意破坏他人财产等;

欺诈或盗窃;经常说谎以获得好处或规避责任;

严重违反规则,比如逃学、夜不归宿等。

在心理层面,品行障碍的个体缺乏悔意或内疚,比较冷酷,缺乏共情,不顾及、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也不关心自己在学校、工作或其他重要活动中的表现,情感体验比较浅层、不真诚或缺失。研究发现,青少年品行障碍的发生率在2%~6%之间,而且品行障碍的个体有较高的可能性会在成年后表现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做出危害他人和社会安全的事情。

对于小军来讲,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作为留守儿童的他,不仅缺乏有效的管教和引导,也很难得到父母充分的关心和关注。最初小军可能只是想要引起他人注意,所以小时候就通过调皮捣蛋来吸引他人的关注。但是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小军渐渐习惯用这种调皮捣蛋,甚至更严重的惹麻烦行为来吸引注意力。可想而知,纠正小军的不良行为,让他重回正轨,已经显得非常紧迫。

品行障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像小军这类未成年人的问题行为往往是与生理(如遗传特质、精神发育状态等)、心理和社会文化因素均有关联。根据品行障碍的特点,从起始年龄主要可以分为:儿童期起始的品行障碍(症状始于10岁之前)和青春期起始的品行障碍(症状起始于10岁之后)。

小军当前正处于青春期,随着自我意识和生理成熟的发展,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自尊心强,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得到独立感,重视同伴,但此时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力及自控力都比较差。在这种不成熟的心智水平下,很容易出现各种破坏规则、忽视纪律的行为,逐渐成为老师和家长眼中的问题学生。如果不进行及时干预,极易诱发违法犯罪的风险。

总之,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不成熟,道德意识和观念都不太稳定和不完善,明辨是非的能力也比较有限,遇事容易冲动,考虑问题倾向于“非黑即白”。在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后,很容易出现品行障碍,成为游走在犯罪边缘的孩子。

因此,在改善品行障碍时,要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个人品行障碍的实际情况。

面对学生的品行障碍应该怎么办?

对于小军来说,多方面的社会支持对于改善其品行障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学校方面

   要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学校可以安排教师或者心理咨询师和小军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小军对于自己状态的认知,评估小军当前的情况。比如了解小军对于自己打架、打人、不遵守纪律的认识,其行为的頻率和严重程度如何,引导小军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问题,让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明确行为的严重性和后果。

 教师的关注和引导

在班级教学中,班主任和其他教师对于小军表现良好的状态可及时进行强化,让其了解到不做那些破坏性的事,反而可以得到积极的关注。在道德意识、行为规范等的教育和约束上,教师通过教育引导,让小军提高意识,促进对道德规范的内心认同和行为践行。

 家长的关爱和支持

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及健康积极的互动模式等都有助于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不能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就不再关注其家庭情况,忽视家庭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

家长可以每周确定固定的家庭联络时间,与小军进行沟通,促进亲子之间的交流,改善亲子关系,让小军不再感觉“他们根本不在乎我怎么样”。即使因为经济原因,没有办法长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家长也不能放下自己应该给予的教养和关心。身虽远,心不能远。家长的支持、关心和理解对于孩子来说是无可替代的心理温暖源泉。

 良好的同伴关系

干预和改善品行障碍时不能忽视同伴对于小军的影响,尤其是要让小军远离那些有问题行为的同伴。小军的部分行为可能是受到所谓哥们儿义气的影响,盲目希望得到同伴崇拜和认可。因此,引导小军正确认识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积极的交友理念,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也是重要的内容。

猜你喜欢
小军品行同伴
品行障碍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价值感相关研究
收拾书包好上学
拼命
寻找失散的同伴
浅谈校外教育在我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
不耻下问
整个人不好了
背后
落地
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