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音乐演唱中,美声演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演唱方式比较成熟,训练模式以及演唱方式都形成独立的體系,成熟、完美的演唱技术促使美声唱法逐渐走向成熟。在美声中,男中音属于极具魅力的声部,通过长期、系统的练习才能确保演唱者按照自身的生理结构对演唱技巧进行调整,提升演唱感染度,实现扮演的角色形象更具色彩性。
关键词:男中音 演唱技巧 声部训练
美声演唱起源于16世纪意大利,属于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对抒情音乐剧的情感进行渲染。经过不断发展,美声演唱已经成为独立性较强的学科。其中,男中音作为美声的重要部分,需要演唱者不断练习,提升自身的演唱技巧。
一、男中音特色概述
在歌剧演唱中,男中音具有民族性、融合性、时代性特点。其中民族性是男中音最本质的特点,表现在唱段、唱词、情感、风格等方面。例如《白毛女》中《十里风雪》唱段取材于民歌,借鉴戏曲的创作手法,主要是对地主的揭露和控诉,在唱段中表现出鲜明、浓厚的民族性。歌剧艺术源自西方,虽然我国的民歌歌剧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但在创作中仍然需要遵循歌剧的创作规律,因为男中音也表现为融合性特色,表现在演唱方式和角色创作方面。对于演唱方式,美声唱法进入中国之前,我国民族唱法已经形成成熟的体系规模,但在具体演唱中,为能够有效实现本土和外来形式的有机融合,演唱者将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进行融合。例如仇虎在演唱中,既表现出民族唱法的吐字和咬字,同时也应用美声唱法的共鸣与呼吸。在角色设置方面,《白毛女》中的角色杨白劳,便是由无到有的创新;《原野》中角色仇虎是第一个男中音人物;《黎明》中的角色袁思明,形象更加自然、灵活。三个角色的设置都表现出歌剧对艺术规律的完善和尊重。因此,男中音既有清晰的吐字,也具有共鸣性。优秀艺术作品以及经典艺术形象都是时代的写照,展示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因此,男中音要表现出时代性特色。例如《白毛女》《原野》《黎明》三部作品便具有十分突出的时代性。杨白劳在歌剧中长期受地主的压迫,但自始至终都未曾发起过反抗,是封建思想禁锢下农民形象的真实写照,杨白劳悲惨结局也是对地主阶级的血泪控诉和有力揭露。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歌剧中男中音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其主要目的是在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同时,对作品进行创新。[1]在歌剧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主要是通过动作和演唱方式,因此,歌剧所表现出的特点也是男中音演唱特色的体现。
二、美声唱法男中音声部训练
男中音音域一般为a-f2,音色表现出有力、雄壮、刚毅的特点,同时又具有温柔、磁性特点。男中音存在音域比较高、灵活抒情的声部,也有音域比较低的声部,能够对男低音作品进行演绎。但是相比于男低音,采用低男中音进行演唱更为灵活,高音区具有更好的发挥空间,例如《茶花女》中《在普罗文察地方》《多情的土地》等。
(一)中低声部
男中音唱出音色,需要演唱者具有广阔的音域。相比于男高音高音区,男中音高音区更需要演唱者具有足够的演唱技巧,由于男中音高音区进行演唱时不仅需要演唱者唱得高,也需要表现出男中音亮堂、宽厚的音色。为达到良好的演唱效果,需要演唱者中低声区建立良好的气息通道,放松共鸣腔。
(二)换声区
男中音在be2,因为生理结构的不同,因此,换声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演唱者进行仔细地观察,之后确定换声点。相比于中音歌者换声点,高音歌者换声点更高;而相比于低音歌者换声点,中音歌者换声点更高。这是不同嗓音所表现出的换声点规律。男声由中音区过渡为高音区表现出明显的换声,通常通过母音转换能够进行有效改善。首先由a母声发生,之后转化为ao或者au,实现中音向高音的转换。男中音中音区的声音比较放松自然,需要进行换声,可以提前掩盖部分声音,抬起小舌头、音色降暗,气息推动。此时容易形成假声,需要注意不能通过假声进行演唱,需要将真声和假声进行混合,良好的真声假声混合能够实现声音的完美衔接。
(三)统一声区
卡齐尼提出人体存在两种发声生理机能:丰满、结实的声音为实声,当喉头位置比较低的时候产生。空洞、发虚的声音为虚音,又被称为头声,当喉头位置比较高的时候产生。之后人们将其划分成三个声区:胸声区、中声区和头声区。中声区属于假声与真声或者头声与胸声混合共鸣特点,又被称作混声区。中声区多以语言自然音域作为基础。嗓音共鸣、呼吸支持等技术较易掌握,属于演唱中基本声区,同时也是作品内应用最多的声区。声音进至高声区后,呼吸动力张力作用相比于中声区和低声区的演唱明显增强。高音不断提升,声带振动方式逐渐转变为边缘振动。[2]
三、男中音声部的演唱技巧
本文以《快给大忙人让路》为例,从呼吸技巧、咬字技巧和发声技巧三个方面展开对男中音声部的演唱技巧研究。
(一)呼吸技巧
在进行呼吸技巧练习前,首先需要构建基本呼吸状态,在美声唱法中,演唱呼吸方式分为腹式呼吸、胸式呼吸、联合呼吸三种方式。腹式呼吸主要看中低沉气息的位置,声音较为圆润,但是进行高音演唱时较难,气息的流动性不足。胸式呼吸的整体气息位置较高,声音高亢明亮,有助于进行高音演唱,但是对歌唱管道建立会造成一定影响。而联合呼吸则是将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进行融合应用,将互相弥补缺点,将两种呼吸方式优点进行整合。例如在进行《快给大忙人让路》曲目中,音域的跨度比较大,如果仅应用腹式呼吸或胸式呼吸方式进行演唱无法有效演绎这一曲目。因此,选择联合呼吸方式最为合适。《快给大忙人让路》有16小节,在此时期需要提前吸气,乐句“largo a factotum della citta”需要足够气息支持,在进行呼吸时需要充分利用肺部,判断是否充分呼吸可通过感受胸腔、下腹以及两肋部位有无膨胀感,之后微微扩张颈部和喉咙。横膈膜保持微微紧张状态。在进行吸气动作后需要控制横膈肌确保呼吸速度均匀,松开牙关、抬起软腭,感觉气息在“抚摸”声带。换气时需要过于主动换气,在保持气息呼出的同时微微放松腰部和横膈膜,气体便会自然进入腔体,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避免气息越来越高,吸气过于急促或主动会导致演唱失常。
(二)咬字技巧
《快给大忙人让路》为意大利曲目,而意大利人具有特殊的语言习惯,语音清晰、直白,音序规整均匀,具有节奏感,每个音色都比较淳厚、平正,元音饱满、辅音干脆。清晰的咬字不仅不会对声音造成影响,同时能够确保声音更加完美、柔和、集中。例如在《快给大忙人让路》曲目中。意大利语咬字发音主要包括元音和辅音。其中辅音又分为浊辅音和清辅音两种。浊辅音:b、d、g,对浊辅音进行发声练习时需要声带振动发音。清辅音:p、t、c,对清辅音进行发声练习时需要嘴唇振动发音。当发生混淆时则会导致发音模糊。例如在《快给大忙人让路》曲目中存在大量清辅音词汇:tutto、paonto、presto、citta等,浊辅音词汇:della、donne、bravo等。演唱时,辅音的出现很容易对演唱者发音的连续性造成影响,但是在实际的演唱中不可以忽略辅音的发音,最好的解决办法便是将辅音一带而过,将重点放于元音上。
而我国语言与其他语言存在较大的差别,多数音节发音有子音为开头。加尔西亚曾提出:“为确保咬字清晰,需要加强子音的发音,在进行演唱时,子音需要比朗诵时咬字更加结实。”即在歌唱时加强子音的咬吐瞬间力量,有效提升吐字清晰度。另外,需要对我国21个子音发音成阻部位和动作规律进行充分掌握。例如双唇音:b、p、m,是紧闭双唇,通过气息的瞬间爆破发音,唇齿音:f,上门齿扣住下唇,通过气流摩擦唇齿发音。为实现演唱时吐字清晰,需要演唱者进行不断的练习,通过实践提升自身的演唱技能。
(三)发声技巧
就演唱角度而言,喉器位置是否正确、声带振动是否合理对发声质量存在直接的影响。声带合理振动建立于声带闭合基础之上,发声时,如果声带闭合过紧,会影响气息通畅通过声带,导致发音过于嘈杂、干瘪。而声带闭合松弛则会导致发声沙哑、漏气。声带振动合理是对声带闭合程度进行合理的控制。通过感觉和气息对声带闭合程度进行调节。因此,发声练习就是锻炼声带闭合控制。通常声带合理振动起音方式包括:硬起音、软起音和气起音三种方式。硬起音指的是通过主动的力量进行声带的闭合,加大气息刺激声带发声,硬起音发音结实、具有力量感。但是硬起音的滥用会对男中音嗓音造成损害。软起音指的是气息通过声带时闭合声带。气起音指的是让气息首先通过声带,渐渐闭合声带,达到合適的程度时发声。在进行发声练习时为避免声带的单纯振动发声,需要最大程度发声,通过胸腔、咽腔以及头腔共同发声,气息通过声带时振动,使各个腔体形成共鸣,提升声音的整体化、立体化。[3]
四、结语
男中音演唱者要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将理论训练和实践训练相互结合,确保艺术特性满足基本演唱要求,并确保理论训练方法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对于男中音的练习需要演唱持续、循序渐进地进行,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将训练与实际表演相互结合,不断提升演唱者演唱技巧,同时不断完善训练方式。
参考文献:
[1]赵献军.从经典角色看民族歌剧男中音的特点[J].艺术教育,2016(09):84-85.
[2]戈海涛.浅论美声唱法中男中音声部的训练[J].文化月刊, 2019(02):121.
[3]李浚铜. 试论男中音声部的演唱技巧[D].西安音乐学院,2018.
(作者简介:巨海龙,男,本科,甘肃省歌剧院,四级演员,研究方向:歌剧表演)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