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曲《鄂尔多斯的春天》的演奏技巧

2021-07-23 17:44王典
参花(上) 2021年7期
关键词:短歌

摘要:由李镇所创作的《鄂尔多斯的春天》是一部有重要代表性的作品,它体现了草原笛派风格创作。如果要学习及演奏李镇的作品,那么,《鄂尔多斯的春天》对学习者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学习者要想掌握这首曲子的演唱技巧,首先就要了解春音乐风格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这样才能演奏出优良的作品。通过每个乐段的深入演奏,就会发现这首曲子中的现实意义,给作者以更深的情感体会。

关键词:李镇 短歌 《鄂尔多斯的春天》

一、《鄂尔多斯的春天》创作背景

《鄂尔多斯的春天》是一首风格欢快的乐曲,体现了鄂尔多斯草原牧民载歌载舞的热闹景象。这首乐曲是参照马头琴和四胡的演奏技巧来进行创作的,展现的音乐形象色彩鲜明、独具一格。这首乐曲的创作年代是20世纪70年代,选材取自当时的蒙古族短调,表现人们的喜悦之情。用笛子将这首乐曲中的情感语言化,用乐曲语言将其表现出来,乐曲的声音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对生活的积极向往与追求。

二、《鄂尔多斯的春天》曲式结构

乐曲《鄂尔多斯的春天》展现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的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故事,刻画了内蒙古人民的粗犷与豪迈。乐曲是典型的三段体结构,由引子+A+B+A四个部分构成,1—30小节构成了引子部分;A部分为主题呈现部,由31—110小节构成;B部分为行板部分,由111—159小节构成;A部分为慢板部分,由160—210小节构成(如表1)。几个段落之间互相统一,并形成鲜明的风格对比,使乐曲听起来情绪富有变化,曲调鲜明而又积极。

(一)引子部分的音乐特点

引子一开始是由木鱼敲击出前8后16节奏,像马蹄声,然后进入。声音以2/4拍演奏前四小节,作为乐曲的前奏,这也被称为羽调式。用木鱼声作为引子引入乐曲,表现的节奏更加强烈。

引子开头是由长音的三度上波音引入,声音由弱到强,展现出万马奔腾的气势,由远及近带来欢快感。紧接着,由吐音开始来调节整个乐曲的气氛,从20小节开始,都用了两个8度的上丽音。更能展示出牧民持鞭子牧羊时的欢快的气氛(如谱例1)。

(二)呈现部的音乐特点

乐曲的第一段为主题呈现部分,这一部分主要表现人们开心和喜悦的心情。因此,这一部分的乐曲呈现出一种自然快乐、活泼积极的感觉,呈D羽调,以十六分音符表达节奏的连贯,再加上附点音符的使用,使节奏更加富有层层递进的感觉。并且这一部分的旋律比较跳跃,借此来表达欢乐的场景,较大的音程跳进是这一部分的特点(如谱例2)。

(三)行板部分的音乐特点

这一部分的曲调相对于上一部分比较舒缓,歌唱性较强,尤其是调G羽调的使用使乐曲的语言韵律更加鲜明地表现出来。另外,这一部分的八度大跳音程也比较富有民族特色,整段乐曲都与第一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间的音调由长音转降为b调音,并且这里还运用了主题部分中的织体进行转换。这里的长调音乐在演奏时,一定要学会循环换气的技巧,这也能为后面出现的如歌的行板做好准备。

后面出現的行板部分,包含了许多8度音程,这里要呈现的音乐效果是强烈而分明的,旋律线条也诸多变化,展现出的旋律要更加优美。旋律给人以美的感受,是内蒙古人民对于家乡的热爱和幸福美好生活的感受,从中洋溢出积极向上的情感。下图所展现的曲谱是特殊打开了第6孔拇指所形成的。这段行板演奏,也就是在第115小节运用了滑音的技巧。创作者将筒音作二的指法融入这段节奏,换声区采用的滑音是通过加孔的技术来表现的,它展现了马头琴的风格。以表现出整部乐曲积极活泼的形象(如谱例3)。

(四)慢板部分的音乐特点

这一部分的调性又回归了D羽调,节奏与旋律比较欢快,与第一部分较相似,两个乐段形成相互呼应的结构,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曲调的加花手法是主要的演绎特点。

在整部乐曲的第160小节到第165小节,采用的是慢板节奏,这段音乐呈现给人以精神的享受,是因为这里使用了大量的循环换气方法,推出了马头琴的声音和长调民歌的韵律。两个音之间要进行大跳的转换,以及节奏的鲜明表现。旋律呈上行趋势,速度循序渐进的增强将音乐带到再现部分。这段主要表达人们载歌载舞的欢快景象,就像牧民在草原上放羊逐马时高升的歌唱(如谱例4)。

三、《鄂尔多斯的春天》的演奏技巧及音乐表达

(一)吐音演奏与音乐的情绪

《鄂尔多斯的春天》在第一部分演奏创作时,融入了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并运用了半跳音程和切分节奏,这样的创新更加展示出蒙古族人民传统音乐中的热情豪放。而后中间的三度音出现了14小节,使音乐形象更加欢快。竹笛的融入使这首乐曲凸显草原上的蓬勃气息,也展示出草原人民热爱歌舞的情景。这段乐曲将三度打音融入其中,这种方法的使用更加能够凸显内蒙古人民独有的音乐特色。在后半部分,这首乐曲呈现出像歌一样的旋律,豁达的曲调和流畅的音乐情感,更能显示出牧民心情的愉悦与欢快。

(二)轻快跳跃的节奏与音乐的情绪

对于内蒙古人民来说,最为流行的一种民歌就是短调,人们也称其为短歌。它表现色彩鲜明、曲调灵动,并且变化多端,而曲式结构则工整,运用了不规则的节拍,将整体连接得更加紧密。在内蒙古西部的鄂尔多斯地区,乐曲都呈现出欢快而且有跳跃性的情感,这是因为他们不但大部分都使用短歌的形式,而且在音程上常用8度6度跳进跳出以及切分音的使用。这大多源于草原人民喜欢载歌载舞,心情轻松愉悦。乐曲创作者常用这种乐曲来表达自己欢喜的心情,在乐曲中带有强烈的节奏感,适合作为舞曲,会自然而然地带动人们跟着舞动起来,所以,作者会更加喜欢选用这种音乐为素材,去丰富笛子的创作。

(三)滑音所表达的音乐情绪

同音滑音也被广泛地用到这段乐曲当中,最典型的体现在117小节。这种装饰音是鄂尔多斯民歌当中的典型代表。民歌当中都是通过滑音来模仿马头琴和四胡的声音,使整段乐曲更具有表现力,引人入胜。马头琴和四胡的音色,是当地人最喜欢的乐器,融入这两种乐器更加符合当地人民群众的审美,也有助于乐曲进一步传播与学习。

四、结语

李镇的笛子表演创作是以内蒙古地区二人台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为根基,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在《鄂尔多斯的春天》当中运用了大量的演奏技巧,如吐音技巧、节奏的强弱处理、气息的平稳运用,以及滑音的技术处理,都是为了让听众能够更好地获得审美体验。音乐技巧也丰富了草原派笛子音乐艺术的创作,为李镇的艺术造诣提供了动力,对他的艺术境界和艺术层次追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郝建平.蒙古族音乐元素在李镇竹笛作品创作中运用[J].音乐创作,2015(05):149-150.

[2]刘路赫男.分析竹笛曲《鄂尔多斯的春天》[J].大众文艺,2017(16):168.

[3]杨婷婷.草原笛派作品风格与演奏特点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4]寇亚军.李镇笛子艺术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

[5]任佳佩.草原笛派艺术特色研究[D].河南大学,2016.

[6]徐尧.草原抒怀[D].上海音乐学院,2016.

(作者简介:王典,女,硕士研究生在读,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研究方向:竹笛)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短歌
短歌
喜相聚 短歌二帖
从《一握之砂》看石川啄木短歌的文学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