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记存 山东省特级教师工作坊成员,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高级中学教师,聊城市评委专家库成员,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市教学能手,莘县优秀教师、县教学先进个人。先后主持和参与多项省市级规划课题,在2019山东省新教材培训中执教公开课,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德育》等国家级期刊公开发表多篇论文,在《考试报》《现代教育报》等省级专业报纸发表多篇学术文章。辅导的学生获得国家奖项2人次,省级奖项50多人次,市级奖项数百人次。
教学背景
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学生技术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对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全民技术素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强化学生手脑并用与知行合一,发展工程思维和创造能力;有助于学生图样表达和物化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技术文化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技术理性和个性品质。
本节课是对结构稳定性的探究,在讲课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实例展示、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对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探究,教师通过剖析实际案例讲解结构稳定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最后的“一展身手”环节检验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
通过技术实验,使学生了解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运用本节课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本节教材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结构稳定性设计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结构稳定性的含义;了解并学会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区分“接触面”与“支撑面”;运用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分析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重心偏移演示仪。
学生:每人一份实验报告;一组同等质量装有水的瓶子与装沙子的瓶子;一组塑料小桌子(桌腿可以移动);一组10支一次性筷子和几条皮筋;一组20张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黄山飞来石与W形建筑的图片,如图1,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结构看上去倾斜不稳,可实际上却是稳定的呢?”
学生思考并讨论。
教师展示课题:结构稳定性的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对比,吸引学生兴趣,学生很容易进入教学主题。
二、知识构建
教师用课件展示结构稳定性的定义: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学生理解定义,消化并吸收新知识,建构新的知识地图。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定义。
三、实验探究
1.结构稳定与重心高低的关系
师:同等质量的装有水的瓶子与装沙子的瓶子哪个更稳定?如图2,请大家仔细观察并做记录。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得出结论:结构重心越低越稳定。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列举生活实例论证结论。
教师展示人爬梯子晃动的视频,以此验证结论。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实践探究结构的稳定性与重心位置高低的关系,自然得出实验结论,水到渠成。
2.结构稳定性与支撑面的关系
师:饮料瓶在正立和倒立两种状态下,我们对其施加同样的力,哪一种状态下饮料瓶更稳定?
教师向学生展示瓶子底部,引导学生区分“接触面”和“支撑面”,如图3。接触面是物体与地面接触的面,支撑面是物体与地面接触点的连线与地面形成的面。支撑面面积大于等于接触面面积。
教师指导学生亲身体验,改变塑料小桌桌子腿的位置,探究结构稳定性与支撑面积大小的关系,如图4。
它们的接触面积虽然是相同的,但是形成的支撑面积却截然不同,接触面积是红色四个腿的面积,支撑面积是蓝色矩形的面积,如图5。
学生开始测试不同支撑面积小桌的稳定性,得出结论:桌面支撑面积越大越稳定,越小越不稳定。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发现答案。
3.失去平衡的本质
在一名學生的保护下,另一名学生尝试前倾身体,体验身体前倾时是否能保持稳定。
教师用长方体木架演示当重心超出支撑面后,木架是否倾倒,如图6。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得出结构稳定性的前提条件:重心所在的垂线落在结构支撑面的范围内。
设计意图:学生共同体验探究,不仅享受到实验的乐趣,而且通过简单的实践发现了失去平衡的本质,培养了探究能力。
4.合作探究
师:三角形、四边形结构的框架形状哪个比较稳定呢?
学生动手制作三角形、四边形结构,并比较其稳定性,如图7。
教师总结:结构的框架形状不同,其稳定性也不同,一般三角形框架结构更稳定。
5.知识拓展
师:除了稳定性,生活中还有哪些不稳定性的应用呢?
学生思考并讨论。
教师总结:伸缩门、折叠椅、升降台、活动挂架等都是不稳定性的应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
6.一展身手
教师给每组学生准备20张扑克牌,要求他们合作摆出一种扑克牌结构。摆出的结构不限,但不能借助其他工具(如透明胶、工具等),且要能承受一个钩码的重量,堆得最高并且能坚持10秒的小组获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设计并展示,如图8,展示过程中说出理论依据,加深对课题的理解。
四、课后拓展
教师简单地回顾本节课内容,帮助学生消化课堂教学知识,并布置作业:每位学生回家用鸡蛋自制一个简单的不倒翁。巩固和升华学生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生活。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了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探究实验、实例展示、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表现,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整堂课学生参与度高、气氛活跃、寓教于乐,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提炼知识点,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