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明颗粒辅助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7-23 08:12许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92期
关键词:康柏西玻璃体黄斑

许霁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大良医院)眼科,广东 佛山 528300)

0 引言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是由于长期血糖升高,造成眼部营养及代谢异常,视网膜功能受损,引发黄斑水肿,造成视力减退,长期发展可致盲[1]。目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是本病首选治疗药物,康柏西普是一种抗VEGF的融合蛋白,经玻璃体注射后可直接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抑制血管通透性,减少血管渗漏,减轻黄斑水肿[2]。芪明颗粒为纯中药制剂,具有益气生津、明目通络、滋养肝肾等作用[3]。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芪明颗粒辅助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眼科治疗的124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42~82岁,平均(64.5±9.7)岁,病程4~10年,平均(5.2±1.7)年;对照组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40~84岁,平均(64.9±11.2)岁,病程3~12年,平均(5.8±2.1)年;所有患者均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临床分期在Ⅱ期-|Ⅱ期-;排除既往有眼部手术史、原发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其他原因所致黄斑水肿、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药物过敏等;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使用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眼表结膜囊表面麻醉,于角膜缘后3.5 m处穿刺进入玻璃腔内,注射康柏西普0.05 mL,用无菌棉棒轻压针孔,涂抹抗生素眼膏,1次/月[4]。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服用芪明颗粒,1袋/次,3次/d。两组均治疗4周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测定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央视网膜厚度(CMT);检测血清血管生成因子VEGF、IGF-1、EPO,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用血液流变仪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CMT及BCVA比较。两组治疗前CMT、BCVA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CMT低于对照组,BCVA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CMT及BCVA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CMT及BCVA比较(±s)

组别 例数 CMT(μm) BCVA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2 533.47±75.12 287.36±24.07 0.24±0.04 0.52±0.05对照组 62 533.82±75.61 316.85±27.54 0.25±0.03 0.40±0.04 t-0.435 5.973 0.130 3.002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生成因子比较。两组治疗前VEGF、IGF-1、EPO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VEGF、IGF-1、EP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生成因子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生成因子比较(±s)

组别 例数 VEGF(pg/ mL) IGF-1(ng/ mL) EPO(IU/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2 213.64±24.38 59.72±7.10 162.78±19.27 54.81±7.22 30.56±4.10 13.82±1.89对照组 62 214.05±25.13 117.83±14.89 163.24±19.16 117.68±14.57 30.38±4.07 22.71±2.85 t-0.427 5.716 0.548 5.694 0.269 4.893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3 讨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引发视网膜病变是主要的病因[5]。长期高血糖造成机体血液黏稠度升高,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造成眼底血-视网膜屏障受损,眼底小血管渗漏,引发视网膜病变,出现动脉瘤、出血斑点、黄斑水肿等视网膜病理改变,早期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长期发展可出现严重视力障碍,甚至致盲[6-7]。

病理研究显示,VEGF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细胞外基质变性、迁移和增殖,诱导新生血管的生成,并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是造成眼底血管生成和血管渗漏的主要因素[8]。目前,抗VEGF治疗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临床一般选用单克隆抗体、抗体片段和融合蛋白等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为人VEGF受体1和2胞外区结合域与人免疫球蛋白Fc段基因重组形成的融合蛋白,通过注入玻璃体内,可直接与房水中的VEGF结合,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血管新生,减少血管渗漏,从而降低CMT,达到减轻黄斑水肿的目的[9-10]。与雷珠单抗和贝伐单抗相比,康柏西普还可结合PIGF,可抑制VEGF-A介导的炎症细胞趋化,减少VEGF-C和VEGF-D的生成,半衰期更长,亲和力更强,能有效维持血管通透性,抑制血管渗出,获得视力受益[11]。临床研究显示,对雷珠单抗无反应的黄斑水肿患者应用康柏西普可不同程度提高视力[12]。

中医认为,阴虚燥热,病久伤气,致气阴两虚,气虚则推动无力,血行不畅,日久瘀阻脉络,而血不利则为水,致虚、热、瘀、湿等相互影响。瘀血阻滞、水湿凝聚则目络闭阻,目失所养,目不能视[13]。因此,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气阴两虚为本,瘀血、水湿阻络为标,治疗当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祛湿通络等为大法。芪明颗粒为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包括黄芪、枸杞子、决明子、水蛭、葛根、地黄、蒲黄、茺蔚子等,具有益气生津、通络明目、滋阴凉血、祛湿化痰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本药能改善视网膜血液循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基底膜胶原物质生成,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降低血小板活性,减轻血液黏稠度,并能清除氧自由基,稳定视功能,达到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的目的[14]。

VEGF是促进新生血管的最强因子,临床研究已证实,VEGF在房水及循环血中的含量均明显增加,能够加剧新生血管的生成,增加眼底渗漏,促进黄斑水肿病情的加重。IGF-1的过度表达也可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EPO可促进造血、促血管新生、保护神经等,在糖尿病患者玻璃体内的含量明显升高[15]。三个因子均在新生血管的生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VEGF、IGF-1、EP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芪明颗粒辅助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能有效抑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形成新生血管,抑制VEGF及其下游因子的表达,利于病情的控制和改善。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CMT低于对照组,BCVA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明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使用芪明颗粒辅助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能协同增效,从不同作用机制发挥各自疗效,抑制眼底新生血管,减少眼底渗漏,促进眼底血液循环,从而有效提升视力,改善眼底病情,抑制病情加重。

综上所述,芪明颗粒辅助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减少CMT,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病情的好转,提高视力,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康柏西玻璃体黄斑
康柏西普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康柏西普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非接触广角镜联合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预后
莫让“黄斑病”迷了你的眼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老年黄斑变性该怎么治疗?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ELM及IS/OS完整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后视力的影响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