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晶,王鹏伟
(伊犁州中医医院 神经内科,新疆 伊犁州 835000)
神经内科是临床常见重要科室之一,该科室收治患者较为特殊,具有疾病类型复杂、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和预后较差等特点,常见收治疾病类型有脑出血、脑梗塞、癫痫、痴呆、偏头痛、周围神经病、脊髓炎、三叉神经痛、脑部炎症性疾病等[1]。由于症状影响、长期卧床、治疗难度较高、康复时间较长、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多数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烦躁、担忧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不仅不利于疾病治疗和康复,同时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加强该类患者的心理疏导十分重要[2]。本研究即分析探讨了心理疏导对神经内科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具体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4~76岁,平均50.88±9.37岁)和研究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3~75岁,平均50.14±9.26岁)。纳入标准[3]:①无其他系统严重脏器疾病;②临床资料完整者;③同意参与此次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言语障碍、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者;②无法有效沟通交流者;③依从性较差者。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临床对比价值。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实施针对性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疏导,具体如下:
1.2.1 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与其建立良好融洽的关系,鼓励、疏导患者,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对疾病治疗和康复的潜在不利影响,对患者进行心理引导,引导患者诉说内心想法,耐心倾听并给予共情、理解,帮助患者合理释放和缓解不良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具体详细到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鼓励患者积极提问,耐心倾听并解答,纠正患者对疾病存在的误区,提高其认知度,增强其治疗信心,给予患者指导性建议,针对心理状态较差者,指导患者通过身心放松、想象放松、转移注意力、呼吸放松等方法缓解,日常医疗工作中采用安慰、疏导、鼓励、暗示等方法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多关心、问候患者,同患者交流时积极乐观、语气轻柔,避免影响患者,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医疗人员的关怀与支持。
1.2.2 全面心理支持:带动患者家属参与到患者的心理支持中,说服家属做好治疗的配合工作,嘱家属日常生活中多理解、尊重、关心、体谅患者,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嘱家属避免责骂、抱怨患者,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与温暖,帮助患者释放和缓解不良情绪;带动其他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日常医疗活动中以微笑对待患者,使其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支持;带动病友相关分享抗病心得,彼此鼓励、支持。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和临床效果,并对数据作以分析。心理状态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得分越高代表患者心理状态越差,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临床效果评价标准[4]: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情好转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病情有所缓解为有效;未满足以上标准为无效,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以率(%)和(±s)表示,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1 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对比。治疗前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对比(±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对比(±s)
组别 例数 HAMA评分(分) HAMD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23.42±5.46 15.24±2.23 17.42±1.35 10.56±1.12研究组 30 23.34±5.28 12.42±1.68 17.28±1.57 7.02±1.88 t - 0.058 5.532 0.370 8.860 P - 0.954 0.001 0.713 0.001
2.2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6.6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详细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神经内科是临床重要科室之一,收住患者较为特殊,多数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病情恢复缓慢、功能障碍、并发症较多等因素影响,加之神经内科多数疾病存在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特点,导致多数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研究发现,心理因素与脑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生发展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焦虑、抑郁或情感障碍等负性情绪的产生可对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的分泌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使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平衡失调,诱发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出现血压水平升高、脂质代谢紊乱等现象,同时不良情绪可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表现为出现轻生倾向、治疗和康复依从性较差等,因此,加强该类患者的心理疏导十分重要[5]。
心理疏导是指医护人员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基础上,以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治疗技术为指导,按照一定程序,运用各种心理学方法和技术,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状态,帮助消除或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疾病转归和康复的方法和手段[6]。心理疏导尊重患者的主观感受,关注患者的心理精神问题,可有效激发患者改善现状的潜能和动机,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其存在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促进其人格成熟,并可为临床治疗和病情康复提供最佳心理条件[7]。本研究中,对患者实施了心理疏导和全面心理支持,心理疏导通过倾听、引导、宣教等方式帮助患者合理释放和缓解不良情绪,并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缓解,如身心放松、想象放松、转移注意力、呼吸放松等方法,全面心理支持带动家属、其他医护人员、病友等参与到患者的心理支持中,使患者感受到良好的社会支持,综合全面的疏导措施帮助患者有效改善了心理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心理疏导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情绪,这主要与该方式充分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有关。同时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6.67%,前者高于后者(P<0.05),可见心理疏导对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分析原因:心理疏导可有效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有利于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进而提升临床效果,同时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神经内科患者,加强其心理疏导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提升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