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燕芳
(内蒙古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急诊,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分娩属于女性的正常生理现象,分娩过程顺畅程度与产妇的心理及身体状态均有关联,对母体及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均有影响,分娩异常有可能导致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并发症,对产妇的生命构成极大威胁[1]。所以,产妇分娩期间应为其提供合理护理举措,以保障产妇分娩成功率。既往使用的护理模式为一般护理,此种护理仅针对产妇分娩过程,对患者的心理情绪并不重视,护理效果不佳,不利于改善分娩结局[2]。基于此局面,我院选择80例产妇实施研究实验,讨论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的实施,对改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以及减少产后出血并发症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本院产妇80例进行观察,采用抽签方法对患者实施均分,即分析组和对比组,各40例。对比组:产妇年龄23~37岁,平均(30.98±2.21)岁,孕周36~40周,平均(38.59±0.57)周;分析组:产妇年龄25~40岁,平均(31.07±2.25)岁,孕周38~41周,平均(39.02±0.41)周。组间基本资料不具备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研究。入选要求:了解研究内容及目标,支持且自愿加入实验研究的产妇;不存在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胎位无异常的产妇。排除要求:具备正常沟通能力的产妇;精神功能异常的产妇,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心、肝、肺、肾等器官功能无病变的产妇。
1.2 方法。对比组:一般助产护理,即分娩过程中,为患者实施监测生命体征护理、健康宣教、生活护理等,若产妇出现不良症状,需立即给予针对性处置。分析组: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①环境护理,产妇到院之后,护理人员应以友好态度为患者介绍院内环境,告知产妇院内规章条例等,以减少产妇的陌生感;积极与产妇展开良好交流,了解产妇的需求,并给予满足,建立友好护患联系,有益于缓解产妇的紧张感。产妇出现宫缩反应时,护理人员需为产妇提供舒适整洁且安静的病房,并维持地面处于干燥状态,做好防滑工作,规避滑倒等不良事件的产生;②心理护理,大部分产妇面对分娩时均会产生恐惧、不安、担忧、焦虑心理,导致产妇的护理配合度不佳,对分娩结局的影响较大。故而,护理人员需为产妇提供心理疏解护理,面对产妇的倾诉需耐心倾听,给予产妇有效回应,开展友好交流,进而达到平稳产妇不良心理情绪的护理效果,帮助产妇以平稳心态面对分娩,以规避产妇情绪起伏过大,增加分娩安全性;③产程护理,护理人员应为产妇讲解自然分娩的益处,并以力度柔缓的按摩手法减轻产妇阵痛,为产妇的分娩提供有效助力,在此期间,还需告知产妇宫缩时的正确用力方式,及呼吸方法,以令产妇掌握分娩期间的用力规律,分娩过程中,产妇若出现汗液,应给予擦拭,胎儿娩出时,需立即将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告知产妇,给予言语赞赏,平稳产妇情绪,以规避情绪波动激烈而引起产后大出血等不良事件;④分娩后的护理,护理人员应为产妇实施健康宣教,令产妇清楚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的益处,为产妇准备安静舒适的病房,并通知产妇家人给予产妇、新生儿合理照顾,并给予产妇合理膳食,确保产妇身体恢复效果良好。并提醒产妇家人,不可仅关心新生儿,还需给予产妇有效关怀与陪伴,规避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①组间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娩后,通过问卷调查方法,针对环境护理、心理护理、产程护理、产后护理等4方面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各评估项目最高分皆是100分,即护理质量优异,最低分皆是0分,即护理质量较差;由产妇进行评价;②组间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分娩2 h后、24 h后观察并记录产妇出血总量,整理后给予以比较;③组间产妇分娩结局比较,记录二组产妇产后出血例数、胎儿窒息例数、产褥感染例数、自然分娩例数,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我院本次研究选择SPSS 18.0系统记录并整理实验数据,选择(±s)体现计量数据,通过t值核查;选择[n(%)]体现计数数据,通过χ2值核验;差异突出,具备统计学意义时,P<0.05。
2.1 对照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组间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对比组环境护理评分、心理护理评分、产程护理评分、产后护理评分与分析组相比较低(P<0.05)。具体如表1内容所示。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照(±s)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照(±s)
组别 例数 环境护理 心理护理 产程护理 产后护理对比组 40 80.49±9.23 79.28±9.54 83.91±8.26 85.72±8.49分析组 40 90.21±3.56 85.35±7.22 91.14±6.37 93.58±3.12 t - 6.2141 3.2087 4.3837 5.4958 P - 0.0001 0.0019 0.0001 0.0001
2.2 对照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总量。产后出血总量比较,对比组分娩2h及24h后的出血总量少于分析组(P<0.05)。具体如表2内容所示。
表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总量对照(±s)
表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总量对照(±s)
组别 例数 分娩2 h后 分娩24 h后对比组 40 240.27±48.69 382.17±45.61分析组 40 127.38±51.12 206.04±51.28 t - 10.1134 16.2314 P-0.0001 0.0001
分娩包括宫口扩张期、胎儿娩出期、胎盘娩出期,分娩成功率与产妇孕期饮食、分娩期情绪变化、身体素质均有关联[3]。故而,产妇进入产程后,需立即实施相应护理举措,缓解产妇不良情绪,避免情绪起伏剧烈而造成产后出血、产后抑郁等不良症状,严重危害着产妇的心理及身体健康,产后出血病情严重时,还可导致产妇死亡[4]。
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模式包括分娩前、分娩中、分娩后的护理工作,由助产护理人员完成,护理措施具备连续性特征[5]。通过为产妇提供环境、心理、分娩期间、分娩后等护理举措,缓解产妇的紧张心理,及焦虑恐惧情绪,有益于提高产妇分娩期间的舒适度,促使产妇以平和心态面对分娩,令产妇掌握正确用力及呼吸方法,有益于提高分娩顺畅程度及成功率,从而减少剖宫产分娩率[6]。临床改善产妇分娩结局工作时,实施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有益于促进改善效果,进而切实减少了不良症状的产生,且于减少产后出血并发症方面有推动作用[7]。
本院研究结果说明,分析组产妇对护理质量的评价较高于对比组(P<0.05);分析组产妇产后出血总量少于对比组(P<0.05)。由此确定,此模式的护理方法,可以改善分娩结局,母婴的生命安全均得到保障,是护理质量较优的方案[8]。
综上所述,产妇分娩期间实施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的有效性良好,切实降低了产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了产妇的分娩结局,使产妇与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均获得优异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