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分析

2021-07-23 08:12彭辉王燕青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92期
关键词:免疫学标本血液

彭辉,王燕青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检验科,江苏 徐州 221000)

0 引言

免疫学检查作为临床医学诊断仪器检测中的重要手段,是通过自动化的操作方式可以科学正确地得到检验结果,降低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在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以及预防中,需要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来进行免疫学的检查分析。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越来越重视临床实验室中相关质量控制问题,临床实验室中的室内以及室外的质量控制以及工作效率控制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当前临床实验室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已初见成效,但对于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显著不足。根据临床数据报告,在临床不合格检验结果中分析前的标本质量不合格率总体占比70%以上[1]。分析前主要质量控制工作包含医院各科室检验样本的日常管理、检验人员提升培训以及样本采集、转运。交接等方面内容。若临床中不予重视,忽视质量控制管理,极易导致后续检验中出现合格准确率降低现象,从而无法为后续医师做出准确判断提供合理依据,造成误诊、漏诊现象频发。因此,当前为保证能够得到准确的免疫学检测结果,应当在临床中各个关键环节实施全面、系统的质量控制,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同样不容忽视[2-3]。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如何在免疫学检验分析前对采血标本实施质量控制,现在做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80例,以抽签法分为甲乙两组。两组区别在于是否在免疫学检验分析前对采血标本实施质量控制,甲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19~78岁,平均(48.19±12.42)岁;乙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1~79岁,平均(48.27±12.31)岁。比较甲乙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可进行比较(P>0.05)。

1.2 方法。鉴于血液样本控制的有关理论,并结合临床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根据以往经验来进行分析总结,对整个血液样本参与中的工作人员以及患者和实验室检测人员作于分析调查。首先分析当前造成血液样本合格率降低的诸多原因,调查发现有以下影响因素:溶血现象、标本剂量不足、标本污染、凝固及标本容器选择不当,运输不合理等。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的质量控制对策包括:

1.2.1 组织常态化培训:定期对检验室各医护人员展开常态化培训。提升检验人员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程度,另外注重掌握血样采集最佳时间、部位以及采血时体位管理等,同时严格把控样本保存、运转及科室交接等重要环节,提高患者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出现意外事件时,应当正确评估当前事态发展形势,保持镇静心态,沉着、冷静、有序处理当前手头标本剂量采集过少、标本污染、凝固等突发不良事件[4]。

1.2.2 强化制度管理:指导各岗位医护人员贯彻落实相关技能操作规章以及护理工作规范制度。同时强化采血标本各个衔接环节的质量控制,将血液标本从采集部门由专人安全转送到医学检验室,完成交接登记工作。若遇到大型社会团体体检或其他检验高峰时段,在检验早期及时抽调其他岗位具有丰富临床采血经验的医护人员,同时对于各种应急以及外出采样工作,应当仔细检查携带物资是否完备,并完善血液标本的储存安全工作。将监督管理深入在样本采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其落实在工作实处,完善岗位中的监督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在有质量问题出现时,可以有相关的人员来进行责任的承担,不会出现推卸责任的现象。

1.2.3 采血时段、体位、温度的管理:实践数据显示,免疫学检验的激素会随着采集时段不同而出现分泌量差异。通常来讲,血清皮质醇在上午时段含量最高。后续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含量最低值时段在夜间、清晨。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则在清晨达到分泌量最高值;针对女性群体进行激素检验时,也应当明确患者当前生理周期情况,因为生理周期阶段也会影响机体分泌量变化。所以在后续进行血样采集时,应避开经期,减少其对血液标本的一系列干扰。另外,当前通常会在晨起空腹状态下进行采样。针对其他需要在特定时间进行采样的情况,应当在样本采集知识手册当中明确标注,避免出现不规范采血行为,例如“来即抽”。针对于不同的检验指标,选择不同的体位也会对样本造成影响。尤其是针对部分心血管系统激素的临床检验而言,相对于正常检验,对体位的要求略有不同。因此在进行采样时,应根据检验指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体位。温度也是导致免疫学检验采血标本结果出现误差的重要因素。部分临床检验对于周围温度十分敏感。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保存温度。以维持血液组织当中有效成分活性。例如在采血后需要安排冰冻储存的有: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叶酸等[5]。

1.2.4 避免溶血现象发生:在血液标本采样时,由于采样定位失误以及进针不准确状况,极易引起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现象。另外在消毒穿刺时,碘伏未干情况下也禁止采血;当止血带扎压过久,使得机体凝血反应被激活,这也是造成溶血发生的重要因素;在血样转运中应当避免剧烈震荡[6]。

1.2.5 减少抗凝操作失误:采样过程中,针对部分需要进行抗凝处理的血液标本应当在采集之后及时添加抗凝剂,颠倒5~6次。保证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另外应当根据采血量精准把握抗凝剂的用量多少,避免使用过量或过少。

1.2.6 免疫实验室建立标本的送检以及接收制度:由于免疫的检测技术作为超微量的技术,标本在进行储存过程中,血细胞仍旧做以代谢活动,因此有着一定的气体扩散以及光学作用,还可能发生渗透作用以及微生物降解情况的出现,化学反应相对较多的情况,对血液样本的质量较有着直接的影响[7]。如果送检得时间越久,对于标本的检验结果影响越大,因此在进行标本采集后及时进行送检,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性。依据条形码来对标本进行核对,保证其完整性以及唯一性,认真对检验单所填的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等相关项目进行核对。实验室不可以收取不合格的样本,要将不合格的样本进行登记记录并分析其原因,记录检测人员以及送检人员的详细的信息。免疫检测分析前工作不仅是作为技术工作,更多的是进行管理,通过分析前质量系统的建立,制定质量把控的措施,通过相应的考察制度,提高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1.3 观察指标。对比甲乙组人员临床检验满意度。使用我院自主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具体内容包括:包括检验人员态度、检验技能操作熟练度、临床检验舒适度等,总分为100分,满意度指标为:非常满意(≥85分)、良好(85分>分数≥70分)、一般满意(70分>分数≥60分)、不满意(<60分)。临床检验满意度=(非常满意+良好+一般满意)/n×100%。对比甲乙组采血标本合格率。具体数据信息以实际为准。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6.0统计学分析软件包来对本次的研究数据做以分析处理,临床检验满意度、采血标本合格率以%表示,行χ2检验。组间数据比较若是P<0.05时,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检验满意度对比。甲组临床检验满意度高于乙组临床检验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检验满意度对比[n(%)]

2.2 采血标本合格率对比。甲乙组采血标本合格率分别为95.00%、80.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可比性(P<0.05)。见表2。

表2 采血标本合格率对比[n(%)]

3 讨论

当前对于医学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已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条例,对于标本检测主要从分析前、分析中以及分析后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策略,而针对免疫学检验室同样也具有较为明确的质量管理标准,对于操作规范化、试剂商品化、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均有严格执行标准。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容易忽视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管理。当前,基于临床反馈检验结果中有超过70%的检验问题主要集中在检验分析前[8]。因此应当重视免疫医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的质量控制。以达到减少检验误差,提高后续检验质量的目的。血液对于人体中的环境维持以及调节机体功能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和患者的组织器官发生病变有着重要的影响,任何一方出现改变都可能会致使另一方发生病变,所以进行血常规检查,可以很好的判断血液系统疾病以及造血功能、对于早期疾病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9-10]。但是检测结果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分析相关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有效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分析其主要的质量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医院以及科室管理等两个方面,医院主要涉及护理人员、医生、患者以及进行检验的人员,此方面影响因素流动性相对较大,很难进行把控,往往对于检验的最终结果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11]。对于此类问题,实验室可以制定相关的采集标准,严格规范操作的具体环节,涉及到的人员、运输过程以及标本检验、验收做以相关标准和指南,确保标本不会受到人为影响,以此来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准性[12]。

本次研究中,甲组临床检验满意度为97.50%,高于乙组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组采血标本合格率分别为95.00%、80.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可比性(P<0.05)。具体为:免疫学检验前采血标本的质量控制是最难把控的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严重影响后续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完善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应当积极组织检验科室医护人员实施常态化培训学习。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强化制度管理,引导人员严格按照技能操作规范完成日常检验工作;血液标本采样、保存、运送、接收等环节实施标准化管理;采样时间、体位、温度的选择;采样种类及标本量;抗凝防腐等情况处理以及容器选择及其他注意禁忌等.要保证血液样本的完整性以及唯一性,要严格依据样本信息进行核对,查看条形码以及样本内容是否与检验单信息一致,避免错误信息和错误样本的出现;还要将不合格的样本进行登记,将样本采集中涉及相关人员进行详细地记录,并分析其原因,避免对样本结果造成影响。分析前质量把控作为整个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严格依据相关标准规定进行操作,把控其质量保证最终结果的真实准确性。

综上分析,在采血标本的采样准备、采样、运送及接收环节均实施全面、系统的质量控制,临床采血标本合格率大大提升,同时患者检验满意度也显著提高,为后续实施免疫学分析检验提供可靠保障,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免疫学标本血液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让防治肝癌成为可能
———记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副教授侯晋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