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蔷
(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1)
由于气道梗阻、肺实质改变、胸膜胸廓病变等各种快速发生因素影响,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发生的肺通气、换气功能严重障碍,阻碍有效气体交换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并引发一系列生理功能、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即为RF[1]。该病好发于患有基础病者,且其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死亡率在老年群体与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患者中最高可达40%,是各年龄段群体机体健康、生命安全的重大威胁。作为临床急症之一,必须尽快维持其呼吸道通畅,给予呼吸支持[2]。良好的呼吸支持方法是快速改善患者呼吸困难以及提升其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为此,本文以RF患者为目标,为相应患者使用HFNC,以通过对比研究方式观察探究其价值,详细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入的患者资料,纳入符合本次实验标准的100例RF患者为观察目标展开实验,以呼吸支持方法差异性分为各50例的两组。参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6~77岁,平均(56.71±20.02)岁;研究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5~75岁,平均(55.71±20.36)岁。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所有指标输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所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入组患者经血气分析等相关检查得到明确诊断;②患者及其家属在了解研究意义、内容情况下签署同意书;③检查结果显示未合并慢性呼吸系统基础病。排除标准:①合并气胸、重度窒息者;②血流动力学状态异常且需采用升压药物治疗者;③血常规结果显示中粒性细胞严重降低者。
1.2 方法。为两组患者实施通畅呼吸道、对症治疗以及营养支持的一般治疗措施。基于上述方案下,为参照组患者展开常规氧疗:使用文丘里面罩为患者输氧,吸入氧气浓度、氧流量分别为40%~50%、6~12 L/min。为研究组患者实施HFNC,措施如下:选取由新西兰Fisher-Paykel公司生产的HFNC仪器设备展开治疗,选取合适鼻塞,将温度、流量、FIO2初始参数分别设置为37℃、35~50 L/min、50%,同时动态滴定吸入氧浓度,以维持氧饱和度超过92%;针对呼吸循环稳定者,将流量、吸氧浓度分别下调至20 L/min、30%,并改为鼻导管吸氧,并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2%~95%范围内,持续时间12 h以上,针对治疗过程中出现持续低氧难以纠正、排痰困难、呼吸肌疲劳等情况者,及时转换为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各自应用效果差异。
(1)使用监护仪检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水平,指标包括HR(心率)、RR(呼吸频率)、MAP(平均动脉压)。
(2)使用血气分析仪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相关指标水平,指标包括PaO2(动脉血氧分压)、SpO2(氧饱和度)。
(3)以Borg呼吸困难评分为评测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困难程度予以评分,记分值0~10分,记分值高低与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呈正相关。
(4)以视觉类比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适度予以评测,分值高低与患者舒适度好坏呈正相关。
(5)参照下述评定标准明确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记录其治疗总有效率:①患者经相关治疗后,其临床相关症状全部消除,血气指标达到常规水平,此结果为治疗显效;②患者经相关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有轻度改善,血气指标水平趋于正常,此结果为治疗有效;③患者经相关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以及其他情况均无任何变化或呈加重者则为无效;④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处理软件选用SPSS 20.0,计数资料分别采用χ2、率(%)进行检验、表示,计量资料检验、表示方式分别为t、(±s),P<0.05表明指标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价值。
2.1 不同呼吸支持方法治疗前后两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水平对比。比较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治疗前两组患者所有指标水平对比差异均不强烈,未显示出统计学价值(P>0.05),治疗后,研究组指标水平更具优势(P<0.05)。两组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水平对比(±s)
组别 例数 HR(次/min) RR(mmHg) MAP(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 50 118.64±20.19 97.44±10.31 33.81±6.11 28.65±5.01 99.79±10.09 81.23±8.82研究组 50 117.77±21.05 89.55±11.06 34.09±5.94 23.69±5.22 101.05±11.17 70.33±9.74 t-0.211 3.690 0.232 4.848 0.592 5.866 P-0.833 0.000 0.817 0.000 0.555 0.000
2.2 不同呼吸支持方法下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比较治疗总有效率,参照组为76%、研究组为94%。两组指标对比结果显示出统计学价值(P<0.05)。两组对比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3 不同呼吸支持方法治疗前后两组血气分析相关指标水平以及舒适度、Borg评分对比。比较血气分析相关指标水平以及Borg评分、舒适度评分,治疗前两组相关指标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未显示出统计学价值(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水平更具优势(P<0.05)。两组对比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相关指标水平以及舒适度、Borg评分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相关指标水平以及舒适度、Borg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PaO2(mmHg) SpO2(%) 舒适度(分) Borg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 50 54.55±4.81 74.02±8.05 78.14±9.66 87.63±6.54 35.44±4.73 48.23±8.08 3.94±1.01 2.77±0.57研究组 50 53.96±5.01 85.22±9.79 78.23±10.01 94.88±6.37 35.56±4.61 53.72±9.19 3.97±1.06 2.01±0.37 t - 0.601 6.248 0.046 5.615 0.129 3.172 0.145 7.908 P- 0.549 0.000 0.964 0.000 0.898 0.002 0.885 0.000
RF作为一种发病较急的常见呼吸功能障碍疾病,患病者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以及头痛等典型症状,若未行及时治疗,则可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引致慢性器官功能障碍或死亡。在RF患者治疗方案中,呼吸支持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措施,需结合患者病情差异展开不同程度呼吸支持,以使动脉血氧保护度维持在90%以上,若经过治疗后病情未改善,动脉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时则需考虑采取更高一级呼吸支持技术。相关研究指出,不同致病因引致的RF虽在治疗方案上有所不同,但其相同亦是最主要之处均需使用氧疗,而氧疗方式的正确合理使用对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病死风险可产生积极效应[3]。临床常用呼吸支持方法以、HFNC、无创机械通气等为主,常规氧疗是临床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給氧方式有经鼻导管与经面罩两种,经面罩給氧虽可给予患者更高浓度氧气,但适应证有限且疗效尚不理想;无创机械通气虽可避免或减少有创机械通气产生的相关并发症,但其对面罩密闭性、患者配合度要求较高,且舒适感不佳,患者不耐受,鼻面部压疮、误吸等发生风险较高,应用价值有限。相较于其他氧疗方式,HFNC对吸入氧浓度可达到精确调节,吸入的气体得到充分加温湿化,不仅避免低温气体吸收诱发的不良反应,亦降低了气道分泌物粘稠聚集引起的阻塞,气道阻力得以减轻;此外,此种方式鼻面部压疮、返流等发生风险较低,患者更感舒适,效果理想[4-5]。
综上所述,HFNC是针对RF患者一种确切、高效的呼吸支持方法,患者临床症状、氧合状况改善效果更佳,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临床疗效并提升其舒适感,临床应用价值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