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分析

2021-07-23 08:13黄其满钟卓蓓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92期
关键词:髓内四肢常规

黄其满,钟卓蓓

(广东祈福医院 骨伤科,广东 广州 511495)

0 引言

四肢创伤骨折为骨科常见疾患,主要致病原因为交通事故、遭遇重物袭击等[1]。手术是四肢骨折主要治疗方法。若骨折愈合不良,则会引起骨不连,进而影响功能康复。一般认为治疗9个月无明显骨折愈合迹象,或连续3个月影像学检查未发现骨折有愈合进展,则认为骨不连。需及时进行重新固定治疗。常规手术治疗创伤大、术中出血量较多,而且患者术后可能出现骨不连的情况,导致骨折位置不能愈合,而且还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疼痛,影响患者心理情绪以及身体健康,不利于患者恢复[2]。随着医疗技术迅速发展,微创骨科手术得到普遍发展,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患者出血量小,治疗效果明显,有利于患者恢复[3]。因此,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分析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价值,本次取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48例,进行如下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48例。摸球分组,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24例。患者年龄23~64岁,平均(48.53±6.27)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满足《实 用 骨 科 学》诊断标准,并经CT或X线检查确诊为骨折端硬化,骨不连;②患者均清楚研究内容,同意加入研究,并且自愿签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高血压病史;②心肺及多器官功能障碍;③伴有认知障碍、精神系统疾病,无法正常沟通交流。所有患者均接受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可比较。

1.2 干预方法。两组均接受:①术前检查:向患者讲述检查的相关注意事项与重要性,协助、指导患者配合完成各项检查。监测、记录并比较生命体征数值变化;②病情评估:护理人员主动积极的与患者沟通,通过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病情与疾病史,过敏史等相关情况。分析患者检查结果,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常规组采取常规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带锁髓内钉治疗。医护人员对患者采取麻醉干预,麻醉后对患者伤口处进行常规消毒处理,确定好骨不连位置,切开骨不连部位的皮肤及组织,逐层切开,充分显露骨不连位置,清除受损及坏死硬化的组织,剥离骨不连骨膜,对骨折处进行打磨修整,凿除硬化骨质,骨不连部位形成横断面和梯形截面,使用扩髓器扩髓,采取带锁髓内钉(常州健力邦德)进行固定,骨不连端植入髂骨块,复位满意后安装锁钉固定,随后关闭切口,并采取相应的术后干预措施[4]。

1.3 观察指标。①评估患者手术指标。根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相关指标进行评估;②评估患者四肢活动评分及疼痛评分。对患者患者四肢活动情况及疼痛情况进行分析评分;③评估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根据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估;④评估患者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SPSS 20.0计算数据,年龄、手术指标、四肢活动情况及疼痛情况等资料行t检验,性别、并发症发生情况、恢复情况等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常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相比,后者手术各项指标较优(均P<0.05)。见表1。

表1 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手术指标比较(±s)

分组 例数 手术时间(min) 切口长度(cm) 出血量(mL) 引流量(mL) 愈合时间(W)观察组 24 124.36±13.37 14.68±1.24 203.64±78.32 120.54±14.87 23.15±1.36常规组 24 144.78±15.66 17.11±1.29 287.43±87.51 142.76±19.51 30.43±2.73 χ2 - 4.858 6.653 3.495 4.483 11.693 P-0.000 0.000 0.001 0.000 0.000

2.2 四肢活动评分及疼痛评分。干预前,常规、观察两组四肢活动评分及疼痛评分相比(P>0.05)。干预后,观察组四肢活动情况较好、疼痛较轻(P<0.05)。见表2。

表2 四肢活动评分及疼痛评分比较(±s)

表2 四肢活动评分及疼痛评分比较(±s)

分组 例数 四肢活动评分 疼痛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24 52.25±5.46 80.68±6.25 5.67±0.57 1.19±0.28常规组 24 52.19±5.58 74.25±5.98 5.72±0.59 1.73±0.31 t - 0.038 3.642 0.299 6.333 P - 0.485 0.000 0.383 0.000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常规、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如表3所示。

表3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4 恢复效果。常规、观察两组恢复效果相比,观察组恢复优良率较高(P<0.05)。如表4所示。

表4 恢复效果比较[n(%)]

3 讨论与分析

由于骨折造成骨头从原本位置发生偏移,使得患者产生了不同程度疼痛感[5]。在临床骨折治疗中,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能够及时有效的将发生偏移的把骨头进行复位,并使骨折位置紧密固定,避免患者骨折处出现偏移,影响治疗效果,加速患者恢复。但术后患者受手术影响,仍会存在不同程度疼痛,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因此,术后给予患者疼痛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主要评价了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结果显示,干预前,常规、观察两组四肢活动情况及疼痛情况相比(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较优、四肢活动情况较好、疼痛较轻(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例(4.17%)低于常规组8例(33.33%)(P<0.05)。观察组恢复总优良率23例(95.83%)高于常规组17例(70.83%)(P<0.05)。四肢创伤后骨不连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从治疗的角度来看,妥善处理骨折端及植骨,固定并加压骨折端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常规手术采取钢板进行加压固定,手术直视下操作,能够相对节省手术时间,但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范围大,软组织及骨膜剥离多,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骨折端的血运,不利于患者恢复。而且钢板在骨折外侧固定,若患者用力不当,导致患肢肌肉对骨折位置钢板产生作用力,不仅会使患者产生疼痛,还会再次导致骨折发生,而且患者还可能会出现骨折延期愈合、骨不连的症状,影响患者四肢功能,还可能导致患者四肢出现畸形,造成患者四肢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对患者生理、心理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带锁髓内钉固定手术范围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并且固定效果较好,已成为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治疗方式。第一,带锁髓内钉固定属于弹性固定,可产生良好的生理应力作用,有助于刺激骨痂形成,能够在有效的固定骨折位置的同时,降低患肢肌肉组织用力对骨折位置造成的影响,避免患者用力而导致骨折部位发生偏移而再次骨折,减少外力对骨折位置造成二次伤害,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加速患者恢复。第二,带锁髓内钉固定后骨折位置较为牢固,有利于患者骨折位置的愈合,并且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加重患者病情,对患者健康造成更严重的影响。第三,带锁髓内钉固定对患者患肢活动范围影响较小,促使患者能及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减少患者创伤,提高治疗效果,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够促进患者恢复。

猜你喜欢
髓内四肢常规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常规之外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锁定加压钢板与顺行磁力导航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跟踪导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