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7-23 08:13于景臣王芳聂晶晶王立波初海坤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92期
关键词:畸形微创切口

于景臣,王芳,聂晶晶,王立波,初海坤

(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1)

0 引言

拇外翻畸形在临床上指的是拇趾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向外侧偏斜移位的一种病症[1]。拇外翻畸形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穿鞋不合适等[2]。近些年,我国拇外翻畸形患者的数量整体上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一疾病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则会给患者的生活以及健康均带来较为不利的影响。因而临床上始终在探究治疗拇外翻畸形患者最为适宜的方式。随着医疗水平的日渐完善,治疗拇外翻畸形患者的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丰富。微创手术现阶段在拇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于此,笔者对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深入探究,现形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所研究的对象为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因拇外翻畸形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患者,以双盲法为客观依据将患者完成组别的划分,试验组与参照组各48例。试验组男18例,女30例,年龄26~58岁,平均(37.57±3.56)岁;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患者31例,受过高中以下教育患者17例,平均患病时间(2.55±0.21)年。参照组男16例,女32例,年龄27~59岁,平均(37.67±3.49)岁;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患者32例,受过高中以下教育患者16例;平均患病时间(2.48±0.24)年。将两组患者组间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后未发现显著差异性(P>0.05),可继续完成比较研究。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趾骨增大、骨骼增生、拇趾囊肿等情况;②患者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③患者身体状况可接受手术。排除标准:①患者为部分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②患者存在手术禁忌证;③患者无法参与全程实验。本实验已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实验。

1.2 方法。参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式。参照组患者运用传统截骨内固定术实现对患者的治疗,且在患者完成手术后应当对其康复锻炼进行科学的指导。试验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应当使患者保持仰卧位的体位,而后对其进行局部麻醉[3]。运用小圆刀于患者拇趾近节趾骨近端内侧形成手术切口,切口形状为横行,长度应为0.5 cm左右,而后运用小骨膜剥离器完成拇囊和内侧跖骨头的分离,在分离的始终医生都应秉持由远端至近端的原则。同时应于患者跖骨基底部完成手术切口的建立,然后于该手术器切口运用截骨工具去除骨赘。完成上述操作后应当运用冲洗液持续冲出骨屑,运用小骨锉将磨骨面锉平。将横行手术切口于第一跖骨内侧做出,手术切口应当到达骨膜,且切口长度应当保持在0.3 cm左右,该切口应与前切口保持平行。运用切骨磨钻于患者趾骨头基底部进行斜行截骨操作。在手术完成后应当使患者的外翻拇趾保持在略微内翻的状态,而后运用绷带完成手术创口的固定与包扎,并可将软垫放置于患者患肢足底外侧。

1.3 观察指标。于患者手术后半年对其进行随访,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有效、无效是治疗效果的三种情况。治愈指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拇外翻畸形得以纠正,且疼痛症状消失;有效指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拇外翻畸形部位存在轻度异常,且伴有不显著的疼痛;无效指患者经治疗后拇外翻畸形未得到任何改善,且痛感明显。治疗有效率=(治愈+有效)/本组患者例数×100%[4]。运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分,分数介于0~10,分数与患者疼痛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5]。

1.4 统计学分析。将数据录入SPSS 20.0软件包,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例数百分比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s)形式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参照组患者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n(%)]

2.2 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特征;治疗后试验组与参照组患者VAS评分均得到了降低,且试验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情况(±s)

分组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48 6.46±1.13 2.01±0.45参照组 48 6.50±1.09 3.98±0.73 t - 0.177 15.916 P - 0.860 0.000

3 讨论

拇外翻畸形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且最近几年该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女性发病率较之男性更高。拇外翻畸形既会影响患者脚部的美观,同时也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因而临床上现阶段对于拇外翻畸形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均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了降低拇外翻畸形这一疾病的危害性,临床上对于这一疾病的治疗方式进行了深入探寻。由于拇外翻畸形病理变化多样,如若想将其全部清除,则需要对患者进行大范围的手术。但大范围的手术会加重患者组织损伤,且患者在患病后会出现足部供血不足的情况,如若在此期间大范围剥离周围组织,则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在对拇外翻畸形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应当对复位、脱位的跖趾关节加以重视,在纠正拇外翻的同时降低对患者的损害。但传统手术方式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创口较大,损伤也随之增大,且患者在手术后普遍需要进行内固定,在恢复期间无法下床活动,进而对其术后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运用传统手术方式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以及复发的概率会大大增加。除此之外,大范围的创伤也会对患者足部美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患者心理层面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随着科技水平的日渐提高,微创手术在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广阔的应用空间,且在拇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中也不例外。现今运用微创手术实现对拇外翻畸形患者的治疗俨然成为了大势所趋。通过微创手术患者增厚的滑囊以及突出的骨赘可以得到一次性切除,且通过微孔下截骨矫形能够对拇外翻畸形进行有效的矫正,进而实现帮助患者恢复足部功能的目的。患者在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对软组织的损伤,同时也不会对关节囊背侧、外侧、底侧产生破坏,能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关节稳定性。同时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较,微创手术极为显著的特征是创口较小,且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较快。进行微创手术的拇外翻畸形患者在手术后普遍无需运用石膏固定,患者能够尽早下床活动,这对于其足部功能恢复具有促进意义,同时也能够使得患者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将微创手术运用至拇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中是一次极为正确的选择,微创手术现阶段已经得到了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且这一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得以被证明。

本实验再次证明了在拇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中微创手术方式较之传统手术方式效果更为显著。数据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特征;治疗后试验组与参照组患者VAS评分均得到了降低,且试验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参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参照组患者更高,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0.05)。

综上所述,应当在拇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中大力推广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帮助患者更快、更好实现临床症状的缓解,降低疾病的危害性,维护自身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
畸形微创切口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