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丽,郝智娟,张金淼
(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省城乡空间数据挖掘院士工作站,河南 郑州 450046)
城市俱乐部趋同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原因在于未来区域发展决策要重视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发挥各城市的比较优势,促进城市间各要素的流动,形成资源要素的优势互补和合理分工,以推动高效协调的经济布局的形成[1]。然而现在的研究多关注经济增长以及人均收入提高等经济方面[2][3],也有少部分研究关注环境方面[4]。随着我国的经济由原来的高速经济增长转变为中高速经济增长,经济增速已然放缓。经济发展质量并不尽如人意,社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了推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需将俱乐部趋同的研究延伸到城市高质量发展俱乐部趋同领域。
那么,何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测度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呢?学界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大致可分为三种路径。一类是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表现来阐述:高质量发展必须是国民经济充满活力的持续发展、是以创新为基础的高效率发展、是绿色发展、是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发展、是人的素养不断提升的发展[5]。还有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来界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速度合理、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市场有效、更可持续、民生共享[6]。另一类则是从五大发展理念进行概括及进行测度[7]。经济发展高质量,创新发展高质量,绿色发展高质量,协调发展高质量和民生发展高质量五个维度是湖北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方向[8]。第三类则是从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着手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师博等提出从经济发展的基本面、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果、经济发展的生态成果等方面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9]。除此之外,则是从国家战略方针获得启发,如张军扩等基于对高质量发展内涵和外延的界定来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10]。目前国内外对于俱乐部趋同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通过构建模型,回归得到参数的方法,即参数分析方法[11]。如巴罗经典的横截面回归[12],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面板数据分析单位根检验[13]及空间计量[14]等,以及近期国外流行的通过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来研究俱乐部趋同的形成,如Weili Zhang通过使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确定了中国目前地级市形成了四个融合俱乐部[15]。然而模型设定都有其特定假设条件,不能完全符合现实,因而此类研究常常会陷入高尔顿谬论。另一类则是以马尔科夫链[16],空间马尔科夫链[17],增长分布[18]为代表的非参数分析方法[19]。此类方法采用数据驱动,不需要构建理想模型,避免了变量内生性的估计偏差及面板技术中个体相应相关等问题,相比于参数分析方法,非参数分析法克服了参数分析的不足,是较为理想的研究俱乐部趋同的方法[20]。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定义不同于以往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概念,构建不同于现有城市竞争力和城市排名指标体系的全面多维度的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计算各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对俱乐部趋同进行检验,以此来研究中国城市俱乐部趋同空间格局。
(一)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区域为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考虑到数据可得性等特殊原因,本文暂不包括对港澳台地区的分析研究),研究范围为2003-2017年,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二)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认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当是经济质量提升的、经济结构协调的、经济绿色发展的、经济成果共享的、全面多维度的发展。据此,本文从四个维度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表征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α·经济增长面+β·经济结构面+γ·绿色经济面+δ·经济共享面,其中,经济增长面=X1·城市经济增长+X2·城市产业结构协调+X3·城市金融流通能力+X4·城市经济活动能力,经济结构面=Y1·城市就业结构+Y2·城市经济社会稳定程度,绿色经济面=Z1·城市经济发展资源消耗情况+Z2·城市环境治理能力,经济共享面=E1·城市经济财富分配+E2·城市社会福利水平+E3·城市抵抗大型公共灾害能力。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三)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计算结果
本文选取中国各城市的23项各类指标通过“最大-最小”标准化方法将指标的原始数据换算为新的指标评测值以去除其量纲,以保证结果的客观性与综合性。师博等指出,主成分分析的降维处理方法将导致经济指标含义丢失,且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协调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采用简单透明的均等权重法进行权重赋予。
通过上述运算,获得各个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得分,保留两位小数后依据其数值进行分组。根据每一组尽可能拥有相同的样本的原则,将城市等级样本数目基本相等的区间求均值,据此将284个城市分别划分为低、中低、中、中高、高水平五个类型。
从全国来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是上升的。分区域来看,东部和中部的城市其趋势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增长速度有所不同,东部城市增速快于中部城市;然而,西部和东北部的城市仅有少量呈上升趋势,大部分城市仍保持原有水平,还有少数城市得分下降。从高质量发展二级分项得分来看,全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得分、经济结构完善得分、经济绿色发展和经济成果共享得分整体呈上升趋势。分区域来看,东部和中部城市在经济持续增长、经济结构完善、经济绿色发展方面得分均呈上升趋势,不同之处在于得分增幅有所不同,经济绿色发展得分增幅低于经济持续增长和经济结构完善得分增幅,经济成果共享方面得分则基本不变甚至出现下降趋势;而西部和东北部城市与东部和中部城市的趋势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西部和东北部城市在经济绿色发展和经济成果共享方面增幅较大,而经济持续增长和经济结构完善方面增幅较小。
本文通过对2003-2017年中国各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得分进行分组,采用传统马尔科夫方法,将284个城市分别划分为低、中低、中、中高、高水平五个类型,其划分区间为:(0,0.375)、(0.375,0.399)、(0.399,0.418)、(0.418,0.442)、(0.442,+∞)。并根据各城市得分情况将中国城市分为五种水平区域组,之后对每一城市的间隔三年的转移情况。
计算得到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传统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的结果表明,我国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着五类趋同俱乐部,分别为低水平、中低水平、中等水平、中高水平、高水平趋同俱乐部。各趋同俱乐部内城市占所有城市的比例依次为:11.3%、2.8%、2.8%、4.9%、16.9%。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稳定为高水平的城市共有48个,多集中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及关中平原城市群。稳定为低水平的城市共有32个,稳定为中低水平的城市共有8个,多位于西南、北部及东北偏远山区。大多数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处于不稳定状态,向上转移的城市共42个,向下转移的城市共2个,而处于波动状态的城市共有129个,占我国城市的比重达45.5%。这些城市的分布基本呈成片出现。综合来看,起始年份低水平或中低水平的城市多出现向上转移情况,尽管向上转移大概率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多为相邻水平间的转移,但仍可以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大多数城市从中获益,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本文对不同空间关系下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俱乐部趋同的演变研究主要通过重点考察2003-2017年间中国城市在间隔三年地理因果耦合所产生的空间滞后对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俱乐部趋同的影响。地理因果耦合是指地理距离矩阵和经过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矩阵耦合而成的综合矩阵,即找出同时符合两者要求的城市,以对不同类型城市的转移类型进行界定。并通过计算其间隔不同年份的转移概率,以了解不同类型的邻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进而判断不同空间关系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俱乐部趋同的影响。
利用Geoda软件和Stata软件分别获得相应矩阵后,将两矩阵耦合,获得地理因果关系矩阵,其后将其邻居区域分别分为五类,即低水平(I)、中低水平(II)、中等水平(III)、中高水平(IV)和高水平(Ⅴ),测算得到的空间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表明,在五种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邻居背景下,各矩阵对角线两端的元素均远大于矩阵中间部分的各元素,可见低水平城市以及高水平城市的稳定性较高。由于中低水平向上转移及中高水平向下转移,也使得中等水平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中低和中高水平的区域易发生类型转移。从每一种水平下的邻居的数值发现,高水平向下转移最大的概率情况出现在与低水平城市相邻的情况下,同样,低水平向上转移概率最大也出现在与高水平相邻的情况下,即与低水平发展城市相邻会存在积极和消极影响,由于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多面性特点,这需要依据具体城市的发展情况进一步判定。
本文以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的284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基于马尔科夫链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方法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俱乐部趋同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一)从全国来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是上升的。分区域来看,东部和中部的城市其趋势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增长速度有所不同,东部城市增速快于中部城市;然而,西部和东北部的城市仅有少量呈上升趋势,大部分城市仍保持原有水平,还有少数城市得分下降。
(二)中国存在低水平、中低水平、中等水平、中高水平、高水平等五类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同俱乐部,且各趋同俱乐部内城市占所有城市的比例依次为:11.3%、2.8%、2.8%、4.9%、16.9%。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高城市多分布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及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高水平城市分布多临近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高城市边缘附近,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的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等水平城市分布较为分散,遍布全国各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低水平城市则主要分布于北部湾地区及湖南省北部;经济高质量发展低水平城市则主要分布于四川省南部及湖北省西南部地区。
(三)与低水平邻居相邻时,低水平城市有较大概率维持自身水平不变,其他类型城市稳定概率均较低,且有较大概率向下转移;与中低水平邻居相邻时,中低和中高水平城市有较大概率维持自身状态,低水平和中等水平城市向上转移的概率大于其向下转移的概率,高水平城市向下转移概率较大;与中等水平城市相邻时,高质量发展中等水平和中高水平城市维持自身状态概率较大,整体各类型向上和向下转移概率均较大;与中高水平邻居相邻时,中等、中高维持自身稳定概率较大,其他城市向上转移概率大于向下转移概率,高水平城市向下转移概率略大于其稳定自身水平概率;与高水平邻居相邻时时,高水平城市稳定于自身的概率较大,其余城市向上转移的概率远大于向下转移或稳定于自身水平的概率,甚至出现跨水平转移情况。
为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由量到质的提升,城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如何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尽快使城市向上转移,就成了我国接下来的要务之一。因此,本文特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中部和西部、东北等地区须大力发展经济,使经济持续增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东南沿海地区则要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发展绿色经济,同时加强公共资源建设与合理分配,通过合理再分配强化经济成果共享能力,缩小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第二,加强宏观调控,适当向落后地区倾斜资源,培育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以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同时要给予落后地区政策优惠,吸引产业集聚,内生性地提升经济水平。较落后的城市要积极扩大开放,融入城市群,加强和发达城市的经济联系,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同时维持好自身的环境条件;靠近发达地区的城市要扬长避短,制定合理发展策略,克服虹吸效应的消极影响,加强和大城市的经济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