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莹
我国民族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是我民族音乐中重要的音乐文化遗产之一。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在世界音乐发展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中国的民族乐器既保留了中国民族音乐活的灵魂,又向人们展示了多种多样的乐器演奏形式与表现手段。研究中国民族器乐即是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打开了世人了解中国音乐文化魅力的窗口。
古筝,是汉民族重要的民族乐器,在当代乐器分类法中,将其归于弹拨乐器类,在其发展的历程当中,历经多次的改进并逐渐趋于完善,成为了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流传广泛、深受人民喜爱的民族乐器。建国以后,古筝这件乐器逐渐定型化,S型岳山、163厘米、21根弦成为该乐器的标配。该乐器为作曲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联想和表现的平台,许多作曲家为古筝这件民族乐器创作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流派特征的优秀作品。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青年古筝演奏家加入到了古筝音乐的创作之列,他们发挥了本专业演奏技艺之特长,不断地升华、挖掘古筝表现的潜力,创作出一批表现力丰富、具有现代气息的作品。这类作品拓展了传统古筝创作的局限,增添了现代音乐的气息,使这件古老的乐器焕发出了新的光芒。由青年作曲家刘乐创作的作品《袖梦》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
刘乐,男,生于1985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先后师从于赵毅、王婷、王蔚等,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的获得者,取得“中国十大青年古筝演奏家”荣誉称号,现任浙江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我国非常优秀的青年古筝演奏家。曾与法国广播爱乐乐团、柏林广播乐团等国内外大小乐团合作演出,创作了独奏曲:《袖梦》、《今夕》、《翠语》、《侗歌》、《光影如歌》等,协奏曲:《侬》,古筝及室内乐重奏:《恋春风》等。他的音乐作品在追求现代风韵的同时不失古筝原有的中国韵味,当今,他的作品不仅常常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音乐会上,而且获得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好评与赞赏和广大听众的喜爱。
刘乐创作的古筝曲《袖梦》极具中国特色,灵感则来源于我国古典舞蹈“水袖舞”,是用唐代的音律和中国传统的雅乐音阶来表现水袖舞者的柔美与表演时的舞台效果,其最大的特点则是在节奏、力度和速度上结合古筝技法进行的探索创新,使得乐曲充满浓郁的舞蹈风情。细品其中内涵则会发现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更注重复杂意境的表现。此乐曲时而轻柔婉转,时而豪迈粗犷,刚柔并济,描绘出一幅幅活灵活现的水袖舞画卷。同时作者通过古筝丰富多变的音色、复杂多变的演奏技法,把古典舞的韵味与古筝的独特音色与演奏技巧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使本首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也可以说,该曲为近年来古筝曲创作的典范之作,因此该作品的创作特点和演奏技法同样都非常值得深入研究,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当今古筝曲的创作与演奏技法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袖梦》作为现代筝曲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水袖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舞蹈表演形式,早在汉唐时期水袖就风靡一时。本首作品不仅体现了水袖舞的儒雅,还体现出了水袖舞的那种刚劲有力的神态。
《袖梦》作为一首现代筝曲也正是运用了唐代音律和雅乐音阶,采用人工音阶定弦法的方式在D宫调式的基础上改动了1弦、2弦、3弦、19弦和21弦。改动之后整首作品表现出了B羽调式的感觉,别具一番风味的同时更加突显本首作品独特的音乐风格,不仅如此,这也为《袖梦》增添了一笔浓墨重彩的中国风味,为全面提高国人的传统文化底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袖梦》作为现代筝曲的代表作,在音乐表现力的各个方面都做了很多的文笔,比如在节奏方面,一开始采用复拍子6/8拍,分解和弦的连续出现仿佛使听众带置身于仙境,飘渺中带着朦胧,朦胧中又不失神韵,好似透过薄雾看到了一位起舞的少女;在旋律方面,整曲呈现出婉转悠扬、时而具有歌唱性、时而又具有舞蹈性的风格特点;旋律走向也从一开始的“流动”、“深情”一步步推向“澎湃”的高潮,最终在高潮部分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在演奏技法方面,作者采用了大量的轮指、揺指等指法,也适当加入了快速指序的运用,侧重以点成线来表现水袖舞轻盈、挥洒自如的画面,特别是轮指的使用,使作品在听觉上更具流动性,突出水袖舞那行云流水般的美感。
笔者认为,想要对《袖梦》的音乐风格有一个更好的把握,就一定要把握好作品中每一种演奏技法以及它的创作背景,并且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装饰音来锦上添花。
《袖梦》是一部无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作品,没有引子和尾声。全曲共184个小节。作者将此曲共分为“梦”、“情”、“舞”三个部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向我们阐释了《袖梦》别具一格的风格特点、更好的展示了此曲的结构特征,同时也使得此曲更具文化底蕴。具体分析见表1。
表1 《袖梦》乐曲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梦”(1-38小节)行板,分为A、B两个乐句,节拍方面采用复拍子6/8拍、演奏处理方面强调弱起并采用轮指的演奏技法,以点成线来增强旋律的流动性的同时突出意境的神秘感。调式调性由D宫调式转为A宫调式,主旋律从一开始的左手演奏,到第五小节转移至右手,左手的音在第一部分中主要起到伴奏的作用,从第五小节开始旋律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左手演奏强度应与右手旋律的情绪在进退上保持一致且稍弱于右手,切勿过于“明显”,起到“喧宾夺主”的反作用。作品在第33小节出现“散拍子”的标记,33-38小节根据情绪的起伏出现两次渐快到渐慢的过程,最终以缓和的上滑音结束。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轮指、快速指序、琶音以及左手小指弹奏等技法,给听众一种似有若无的朦胧感,将听众由现实渐渐带入梦境:层层的薄雾深处仿佛有少女在山林中舞动,似有似无,飘渺而悠远,令人不禁驻足。
第二部分“情”(39-101小节)中板,分为C、D、E三个乐句,节拍转为3/4拍,调性为D宫调式转入A宫调式。C乐句是第二部分的开始,表现的场面和意境与第一部分不同,在音乐表达上更加丰富,虽然都在描绘舞蹈,但所描绘的舞情不同。C乐句的音型多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较第一部分来讲不那么密集,在3/4拍里显得更沉稳一些。D乐句快速指序的出现也是作品的一大亮点,这种弹奏技巧的出现解决了古筝演奏各种千变万化的快速旋律的演奏困难,大大丰富了古筝独奏的表现力。E乐句,揺指的出现使这一部分呈现出一幅开阔嘹亮的画面,也是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中间的高潮部分。作者以左手演奏的最低音和最高音相差16度的方式来表现意境的辽阔,加上左手大量的琶音与右手大量的揺指,既增强了旋律的线条感又使得作品充满澎湃感。在第95小节进入连接部分,节拍也转为4/4拍,在这由慢渐快的连接段的过渡下曲子进入第三部分。乐曲的情绪在E乐句和连接的衬托下也越来越高涨。
第三部分“舞”(102-184小节)快板,节拍由4/4拍开始,在中间转回3/4拍,然后又转回4/4拍,最后以与开头相呼应的6/8拍结束。调式调性由A宫调式回到D宫调式。从第102小节开始至第109小节,弱起渐快为乐曲铺垫情绪,这八个小节里,上滑音的演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第110小节时,速度由148上升到152,进入全曲的高潮部分,右手使用大量的小撮配合左手伴奏的重音与柱式和弦的大量使用使得乐曲在听觉方面动感十足,给听众一种身临其境的奇妙美感,一场精彩的水袖舞表演仿佛正在眼前上演,美丽纤长的水袖跟着欢快的节奏一次次被舞动着,令人眼花缭乱。118小节以后充满歌唱性,左手伴奏多为分解和弦以及琶音,右手则采用跳进、级进等方式与左手交相呼应,使整个旋律歌唱性增强仿佛挥舞在空中的彩色水袖那样悠扬,又仿佛舞者那行云流水般飘逸的舞姿,极具感染力。150小节后的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变,扫摇、刮奏以及套撮与快速指序的交替演奏技法的不断涌现给听众带来了更多新的乐思与遐想,连续强烈的三连音再次将乐曲推向高潮,最终以感情色彩极为强烈的柱式和弦强收结束全曲。
在古筝演奏中,我们往往非常重视“力”的运用,这种力包括弹琴的发力与作品演奏过程中的音乐表现力,这两种力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如果只注重发力,那么演奏出来的作品就会缺少美感,犹如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奇;相反,如果只注重音乐的表现力,那么作品也不可能被完美的诠释。在这部作品的音乐表现力中,笔者认为全曲以呼吸为导向,呼吸要与旋律线保持一致,上半身的动作要与呼吸协调。在这部作品中,几乎每一段都是一开始较弱,然后逐渐强起来的,所以在每一段的开头,我们应该先呼气,让身体放松并使面部靠近琴弦,谨慎控制手上的力度然后随着旋律的渐强,腰部随之直起配合律动,当重音出现时,右脚发力带动上半身配合指尖同时爆发。
本首作品在演奏技法方面的一大特色就是在开头使用轮指代替揺指来模仿琵琶的演奏技巧。作品《袖梦》的第一部分“梦”中有一大段的快速轮指弹奏,在一开始就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这段快速长轮的演奏位置极其重要,因此笔者认为要特别注意它的重音及因为演奏位置和触弦角度引起音色的起伏变化。此外,作品一开始用6/8拍来塑造旋律的流动感。右手长音持续,左手是分解的和弦,这样的安排烘托出了富有流动性的音乐境界,如梦一般的流动而静谧,令人身陷其中、陶醉不已。在调式调性方面,《袖梦》在传统的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做了人工音阶定弦,经过改动整首作品从D宫表现出了B羽的调式感觉,同时,改动使3弦出现了#F的变化音,这样的定弦不仅提高了音乐的表现力,也增加了音乐的活力与创造力,更容易营造出水袖在舞动中那种行云流水般的优美形态。
本文从音乐风格、音乐表现力、曲式分析三个角度对《袖梦》这首优秀的现代古筝作品进行阐述,分析了该乐曲中轮指、揺指等技法的运用以及演奏过程中肢体与呼吸的关系。着重探讨了如何在演奏过程中做到“人袖合一”和把握好两个“力”的重要性。在创作风格方面,该作品改变了原有的传统五声音阶的运用,采用人工定弦的方法进行创新;在演奏技法方面,把以往辅助指法轮指加以放大和强调,大量的轮值来代替传统技法中的揺指,别出心裁;在演奏方面,更加注重力的运用,强调演奏者与音乐的结合,通过呼吸、肢体动作等的协调,来达到最佳的演奏效果;左手琶音和大跨度音程的广泛运用,给以往左手多为辅助按音的传统注入了新鲜血液,对今后古筝创作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以上是对《袖梦》这首作品的学习与二度创作的总结,不仅如此,《袖梦》作为现代筝曲的代表作,它打破了传统文化与音乐之间的那一层隔阂,真正向我们展示了音乐文化二合一的境地。我们在欣赏此曲时,不仅仅能够欣赏到音乐的韵律,还应感受到音乐带给我们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