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斯正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872)
每一位作家都是一个创造者,有的创造了一群人物,有的创造了一个国家;英国作家约翰·罗纳德·R·托尔金(J.R.R.Tolkien),则创造了一个世界。如果将托尔金笔下的《精灵宝钻》《霍比特人》《指环王》等作品串联到一起,会发现作者构建了一个由伊路瓦塔领导的天国、部分降世的梵拉众神主宰的阿曼洲和人类、精灵、霍比特人、矮人、树人、半兽人等共生的中洲,这三个领域融为一体的世界。托尔金这一系列书籍自问世后,广受英国读者赞誉。
在托尔金的作品中,《指环王》尤为被中国读者熟知并喜爱。无论你是否是“中洲迷”,都会惊叹于作品中所描绘的奇幻瑰丽的场景和震撼磅礴的情节。特别是在2001年由彼得·杰克逊导演的《指环王》三部曲电影,让这一恢宏庞大的史诗得到了绝佳的视觉呈现。
然而,《指环王》的意义绝不止于轰动一时的奇幻小说,作品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托尔金在这个极不平凡的史诗中,贯穿了一条“朴素”的暗线:小人物也可成就大事。这打破了人们对于英雄的传统印象,同时也是《指环王》所表达的一个重要主题。
在《指环王》所描述的作品背景中,中洲世界正受到来自黑暗魔君索隆的威胁:由索隆支配的邪恶生物半兽人在不断侵略魔都之外的族类;同样听命于索隆的戒灵,则开始了对魔戒的全力搜索。魔戒对于索隆而言意义重大,他在打造这枚戒指时,还另造了十九枚戒指,分别交给精灵、矮人和人类的首领。他隐藏了以魔戒控制其他戒指、进而控制其他族类的野心,同时还将自己大部分的法力和生命注入魔戒中。如果戒指回到了主人的手里,这片土地将注定被黑暗笼罩;如果戒指被毁掉,索隆和他的黑暗势力也将永远消失。
自中洲第二世纪末3441年,精灵与人类联盟击垮索隆之后,魔戒就杳无音信;谁又曾料到,眼下这枚关乎世界大势的戒指,意外地经由咕噜姆、比尔博·巴金斯后,传到了佛罗多·巴金斯手中。于是,为了在索隆之先毁掉魔戒、改变世界命运,一支由霍比特人、人类、巫师、精灵和矮人组成的护戒联盟在瑞文戴尔成立,他们的任务是去末日火山,即铸造魔戒的地方,毁掉戒指;而持戒人这一关键的角色,则落到霍比特人佛罗多的身上。
“别人之所以无法拥有它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或智慧不如你。既然(魔戒)选择了你,你就必须充分发挥你身体、心灵与智慧的力量”,正如甘道夫所言,命运使然,让一个没有魔法、缺乏战斗力,偶尔还有些怯懦的霍比特人,成为扭转世界的核心,也因此造就了《指环王》“小人物成就伟大奇迹”的立意。
在人们的常规印象中,英雄形象应当是高大威武,有远大的抱负理想,且最好武艺超群。事实上,被命运选中的霍比特人有“半身人”之称,身材矮小的他们最大的爱好就是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温馨舒适,储备好丰富的食物,用各种植物装点自己的花园,和朋友们聚在一起喝啤酒、吐烟圈,在夏尔快乐悠然地过日子。然而,充满烟火气的平静被突如其来地打破,弗罗多和他的三个霍比特朋友变成了命运方向的掌舵者,同时也将成为一段危险之旅的亲历者。
最初,弗罗多巴不得将魔戒托付他人,因为连他自己都认为,一个无名小辈去执行摧毁魔戒这样一件危险艰巨的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但事实上,恰恰只有小人物才能完成这一使命。
在整部作品中,被魔戒试探诱惑的人有很多,越是能力超群、位高权重,被蛊惑后产生的后果就越严重。巫师甘道夫拒绝保管魔戒,因为他深知来自魔戒的强大诱惑力,以及自己克制力失守后的灾难性影响;精灵女王盖拉德丽尔同样拼命抵住试探,因她惧怕拥有魔戒会让自己代替索隆成为另一位可怖的黑魁首;人王后裔埃西铎在战胜索隆获得魔戒后,并没有将之扔到末日火山的岩浆,反而占为己有,酿成了隐患。可以说面对来自魔戒给予他们征服世界力量的诱惑,伟大的人物变得软弱,甚至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同贪婪的欲望搏斗;而与之相比,小人物往往更加简单、坦然,比如咕噜姆拼命想拿回魔戒只是想占有它,比尔博对魔戒的留恋也和使用毫无关联。因此,当众人在瑞文戴尔为谁去摧毁魔戒争论不休时,佛罗多主动承担了这个任务。
“虽然生活祥和安逸,霍比特人仍然保持着坚韧不拔的本性,即便是厄运降临,他们也不会轻易屈服或束手待毙”,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当佛罗多意识到魔戒对家乡夏尔带来的灾难后,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如果能够拯救夏尔,我会去做的……我感到只要我身后的夏尔国泰民安,即使常年漂泊在外也在所不惜。我知道我将有一个落叶归根之处,即便我的双脚再也踏不上这块土地!”
“弱小的人和强大的人可以有同样的自我期许……弱小的手一样可以成就大事,不是因其能力德行,而是因为他们非这样做不可”,对渴望见到外面世界、来一场轰轰烈烈冒险的热望——这种强烈的自我期待,也在不觉间让佛罗多和伙伴们的命运与不平凡的奇遇交织在一起。
随着“英雄已死”的大众审美和文学意识的渗透,传统的古典英雄这一角色早已渐渐从现当代文学的舞台中淡出,更多地留存于那些古老的神话传说里;但托尔金用这一颇有中世纪味道的作品,以充满激情而又深沉的笔触,将现代人失落的英雄理想唤回。
“英雄”通常和拯救式的壮举或顾全大局的牺牲密不可分,这其中还包括要面对艰巨异常的考验、英雄所具备坚韧的信念和高尚的灵魂。在这一传统英雄印象的基础上,托尔金进行了富有现代意味的思考——小人物如何肩负起重任,并成长为英雄。书中担纲英雄角色的佛罗多,恰符合这一议题。
经历过漫长的征程,临近末日火山时,弗罗多早已“想不起食物的味道,想不起水的感觉,听不到风声,记不起花草树名,也没有月亮和星星的影像……他知道那些绝望的念头仍然存在,但他不予理睬,他的意志坚定,只有死亡才能击溃它……他一边呻吟,一边强挺着晃晃悠悠跪起身来,可刚起来又摔倒了……然后开始痛苦地用手爬着前进”。佛罗多靠着顽强不屈的意志,在与悲剧命运的抗争中,一步步蜕变为真正的英雄。
此外,珍贵美好的品德和坚不可摧的友谊,也从另一层面丰满地塑造着英雄形象。当得知佛罗多要前往魔都销毁戒指,尽管预料到这趟行程危险重重,梅利和皮聘还是毅然决然地要加入其中,并在对抗黑暗势力的各战争场景中表现英勇;在离开帕斯嘉兰草地后,佛罗多为了不让同伴受魔戒之累,决定独自一人前往末日火山,山姆为了保护主人却至死不渝地跟随,两人的无畏、义气和担当战胜了对前路艰难险阻的胆怯,对彼此的忠诚、信任、鼓励、友爱,是支撑两人达到目的地并最终销毁魔戒的强大动力。
山姆曾说:“故事中的人物有许多机会回去,但他们没有……我们也在同一个故事中,伟大的故事从来不会结束。”在作者眼中,霍比特人所代表的恰是每个时代中的芸芸众生,当厄运笼罩之时,正因有勇于挺身而出的小人物倾尽所有,才有了划破黑夜的光,也同样让这部古老又率真、刚健且厚重的传奇熠熠生辉。
托尔金构建《指环王》中洲世界的重要动力源于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血腥经历。“战争经历对托尔金日后的写作产生了影响,其深远程度远超读者意识所能及,并增加了他创作灵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旷日持久的一战似乎没有尽头,由于兵源日益匮乏,正值青春的牛津和剑桥学子纷纷应召入伍。1915年,23岁的托尔金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参加了一战,并于1916年亲历了伤亡高达134万人的法国索姆河战役。该战役始于1916年7月,止于11月中旬,其惨烈让希特勒本人称为“如同地狱般的战争”。和他一同参战的还有吉尔森、怀斯曼和史密斯三位好友,而最终幸存下来的只有怀斯曼,且受到了难以恢复的身心重创。在残酷战争的刺激下,托尔金开始了这部鸿篇巨制的构思,并在情节、线索的层层交织中,埋下了“和平”二字。
《指环王》的英雄理想之所以能直击读者的心灵,并不在于各路英雄如何战斗、如何获胜,而在于他们为什么而战,甚至甘愿付出生命。作品中的霍比特人原型,来自托尔金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身边的战友,那些与托尔金一同浴血奋战的千千万万个普通的英国士兵。他们大多出身平凡,热爱熟悉的故土,依恋温馨的家庭,希望岁月静好的日子就这样一直下去。然而无情的战争搅扰了宁静,也唤醒了他们保家卫国的强烈责任感,于是他们变得勇敢和坚定,毫不犹豫地走上前线。亦如作品中热爱和平的霍比特人,以及为了家园安泰投身到战场中的其他代表光明与自由的族类。在托尔金看来,和平宁静的日常生活,正是现实生活中的士兵和作品中的正义之士,竭尽全力用生命去守护的珍贵之物。
《指环王》整部作品保持着恢宏大气的风格,但托尔金在故事的终结处处理得颇为耐人寻味:“他(山姆)往家走,看见从屋里透出黄色的灯光,还有炉火的光亮,晚饭已经备妥,家人正等着他。罗丝将他迎进屋,让他坐在椅子里,把小依莱纳放到他的膝上。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嗯,我回来了。’”这种看似前后不搭的行文,实则是最好的安排。妻子、孩子、晚餐、炉火,这些有着浓厚家庭氛围的意象,恰是山姆这位战争归来的英雄最需要的安慰和奖赏;同时,也印证着作者的一个观念:伟大的事迹和人物并不比平静的日常更值得纪念。托尔金相信,身体力行过苦难的人们会更加懂得平静生活的价值。他希望透过作品让大家明白究竟何物才是生活最可宝贵的,进而珍惜这看似普通、却又弥足珍贵的和平日常。
《指环王》时常流露出一种忧伤,这或是托尔金对工业繁荣、物质丰富的新世纪的一种反驳和刺痛,也是对传统文化、意识、道德衰落的一曲挽歌。作者将心中对平凡简单的追忆与渴求融入作品中,满足现代人在精神层面的失落和怅惘,并寄托着感动于平凡、回归于平和的心灵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