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姜子牙》与《哪吒之魔童降世》对比分析

2021-07-23 14:34蒲宇涵
大众文艺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小九苍生姜子牙

蒲宇涵

(辽宁大学艺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136)

《哪吒》与《姜子牙》这两部电影都改编自《封神演义》。《哪吒》讲述的是哪吒出生时因灵珠被申公豹所偷,而成为魔丸转世,在经历了陈塘关百姓的歧视、排斥、嘲笑和敌对后,随着剧情的发展哪吒逐渐被百姓认可,逆天改命的故事。《姜子牙》展现了封神大战之后,昆仑弟子姜子牙,率领众神战胜狐妖,推翻了残暴的商王朝,赢得封神大战的胜利,即将受封为众神之长。在巅峰时刻,他却因放过了狐妖而被贬下凡间,失去神力,被世人唾弃。为重回昆仑,姜子牙踏上旅途,在战后的废墟之上,他重新找到了自我,也发现了当年一切的真相。两部电影虽都取材于《封神演义》,但在展现了相似点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主题和人物转变上的不同之处。

一、《哪吒》与《姜子牙》相似之处

(一)主人公完成转变

首先,从主人公的角度来说,他们在影片中都完成了人物的转变。

《哪吒》中的主人公哪吒在出场时是“恶”的形象,例如小时候的哪吒为祸人间,百姓对他避而远之,当他意外进入山河社稷图的世界后,以为自己被关在了里面,大闹一场。随着故事的推进,哪吒在太乙真人的教导下逐渐静下心来,在山河社稷图中认真修习;随后在拯救一个小女孩的时候遇到了真正改变哪吒的人物敖丙。真正让哪吒完成转变和成长的是当天劫来临之时,父亲李靖为了保住他打算以命相抵的时候,此时的哪吒已经没有了曾经的顽劣,他主动担负起了守护陈塘关百姓的重任,真正从“恶”的代名词转变为了“善”的象征。对于哪吒而言,他的转变是在一瞬间完成的,但此前所经历的种种都是造就他做出改变必不可少的部分。

电影《姜子牙》中,人到中年的姜子牙勇敢地从一个服从者成了一个敢于反叛邪恶与黑暗的英雄。电影开篇就展现了姜子牙在封神大战之后,带领众人战胜狐妖,即将受封众神之长的场面,无论是此前帮助周王室伐纣,抑或是对战狐妖,姜子牙都是在服从天尊的安排,甚至几乎没有怀疑过天尊的决定是否真正做到了护佑苍生。然而狐妖体内的无辜凡人小九让姜子牙产生的动摇,正因为姜子牙一直信奉“一人不救何以救苍生”的观念,他违背了一直服从的天尊的命令,放过了狐妖。在姜子牙被贬下凡,跟随小九前往幽冥山的过程中,过往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在得知真相的那一刻时,姜子牙坚持多年的信仰崩塌了,虽然内心挣扎,但却也不愿为了服从天尊而罔顾苍生的性命。斩断天梯是姜子牙决定成为一个反叛者而做出的令众人都意外的举动,这也意味着姜子牙完成了由服从者到反叛者的转变。

(二)引导主人公的人物

在《哪吒》和《姜子牙》中,除了主人公外,还有引导他们改变的人物,例如《哪吒》中的敖丙,《姜子牙》中的小九。

哪吒的改变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但真正引导他做出改变的人是敖丙。二人在初次相遇时一起踢毽子,由于哪吒小时候被百姓孤立,只有母亲会抽出时间陪他踢毽子,所以这个看似平常的游戏对哪吒才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同样也是敖丙能引导哪吒向善的导火索。哪吒在与敖丙成为朋友之后,了解到了敖丙原生家庭的不幸,也看到了敖丙的善良;外表大大咧咧的哪吒实际内心细腻,在敖丙的教导和感染下,哪吒逐渐有所改变,影片中哪吒遇到百姓时不再恶作剧恐吓他们,而是主动帮助他们。而敖丙虽然没有像哪吒那样幸福的家庭,但是他却能够一直坚守本心,这也是他能够引导哪吒做出改变不可或缺的因素。

引导姜子牙做出转变的人物是狐妖体内无辜的凡人女孩小九。姜子牙跟随小九前往幽冥山起初只是想确认小九就是斩杀狐妖时她体内的那个女孩;然而姜子牙在和小九经过北海古战场时,随处可见风铃,“风吹铃响,可慰亡灵”,小九随手捡起的风铃使他们遭到了亡魂的拼命追杀,姜子牙没有想到自己想要保护的人间已是一片生灵涂炭。引领姜子牙改变的不仅有小九的善良,也有隐藏在小九身上的当年的真相,面对无辜的小九,面对曾经承诺要守护的苍生,姜子牙在内心挣扎之后最终还是反叛了曾经自己尊敬和信任的天尊,曾经的信仰也随之崩塌。

二、《哪吒》与《姜子牙》不同之处

(一)不同的主题表达

《哪吒》的主题主要集中在“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个人英雄的主题上。被迫成为魔丸的哪吒被村民所不容,被申公豹等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当他得知自己只有三年寿命和父亲为了他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时候,哪吒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反而还说自己很幸运。哪吒没有接受命运的安排,也没有接受父亲为自己的牺牲,而是担负起了守护陈塘关百姓的责任。原本是无解的命运,但在哪吒心存善念,凭借着对“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这一信念的坚守,他得到了敖丙和太乙真人的帮助,不仅成功熬过了天劫,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而《姜子牙》这部电影的英雄更为宏大,它关注的不仅仅是姜子牙个人的命运,也关注到了天下的苍生,还有对于“救一人还是救天下”的选择。对姜子牙而言,他本可以在诛杀九尾后受封众神之长,但却因为一时心软放过了狐妖,而后经历了自己命运的改变、信仰的崩塌和中年人的反叛。电影对天下苍生的关注体现在起初纣王昏庸,九尾作乱,静虚宫等人助西周起义是为了救天下苍生于水火,而后诛杀九尾也是为了天下苍生,可见姜子牙的家国情怀。当姜子牙遇到小九之后,他的内心才真正动摇了;为了天下太平,姜子牙诛杀九尾是正确的,但是面对小九,姜子牙认为她是无辜的,不应该由她来为天下的太平付出代价。电影中的天梯看似是给人类成仙的机会,但也是以师尊为代表的神仙操纵人类的途径;姜子牙斩断天梯实际上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苍生,守护眼前的每个人,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成为真正的神。

(二)不同的英雄形象

《哪吒》与《姜子牙》两部电影都展现了主人公的英雄的形象,但哪吒主要展现了他的个人成长,而姜子牙的英雄形象更具有平民色彩。

电影《哪吒》着重突出作为魔丸、桀骜不驯的哪吒一步步成为有责任感,最终在天劫来临时也不忘拯救陈塘关百姓性命的英雄。哪吒通过他的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说出了影片的主题,也由此造就了个人英雄主义的形象;出生既是魔丸的哪吒,寿命只有三年,仿佛悲剧的命运已经注定,即便是父亲李靖也选择了向命运妥协,但作为主人公的哪吒主动承担起了他的责任,让观众深受其情绪的感染。电影所表达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主题使得《哪吒》在表现哪吒的英雄形象时会更加突出他个人形象的转变。

相比于具有神性的哪吒的英雄形象,姜子牙的英雄形象更具有平民色彩。就故事发生背景而言,姜子牙的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凡间,例如他在凡间见到了平凡善良的小九,亲眼见证了北海古战场的凄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姜子牙信仰崩塌时的内心矛盾才能够更加让观众感同身受。就姜子牙的立场而言,姜子牙选择了站在苍生的立场上,例如当他面临斩杀九尾,受封众神之长和放过狐妖体内的无辜元神,探求真相的选择时,他选择了后者,无论是救一人还是救苍生,他都在为黎民百姓争取生的希望。影片的高潮是姜子牙拼劲法力斩断天梯,在天尊等神仙看来,天梯一断,也断了他们对苍生的庇护,然而实际却是只有象征着贪欲天梯被斩断,苍生才能真正不再生灵涂炭。姜子牙作为一个敢于反叛权威,揭露黑暗并与之斗争的英雄,也正是当今社会中正义与人性的象征,因而姜子牙的英雄形象更加日常化。

三、《封神演义》与作品的影视化

电影《哪吒》与《姜子牙》都是取材于中国的名著《封神演义》。

《哪吒》的成功在于创作者对原著中人物的深刻理解,并且在影视化的过程中更加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和特点,例如在哪吒形象的设计上,更加突出了他的黑眼圈;在台词上运用了押韵的短句,让观众通过诙谐的语言就能了解到哪吒的桀骜不驯,将中国的神话以一种更为有趣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相比于《哪吒》,《姜子牙》更多是对原著的续写与改写,在原著中,故事以姜子牙冷静地斩杀九尾结束,此刻的姜子牙是天意的执行者。电影《姜子牙》则是从斩杀九尾处写起,原本杀掉九尾就能受封众神之长的姜子牙看到狐妖体内的人类女孩小九时,他的信仰发生了动摇,着重描写了姜子牙的成长和命运;当姜子牙得知自己曾经信仰的天尊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苍生时,他选择了反叛,斩断天梯是姜子牙成长的重要一步,面对受封众神之长的诱惑,姜子牙选择与命运抗争,坚守初心,以自己的方式成了真正的神。

这两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都是动画电影,但也反映出了一定的社会现象,使得国产的动画电影的受众并不仅仅停留在儿童层面,这也是值得成人观看的动画电影。

姜子牙为了找到真相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名利,他的理想也很平实,在看到生灵涂炭和战争的残酷之后,他希望成为一个守护众生的神,可见他人性的伟大,故事的结尾姜子牙也真正做到了,他用自己的方式成了一个真正奋力救下每一个生命的神,也表现出了姜子牙对初心的矢志不渝。

而《哪吒》涉及了很多会让人感动的情感的故事,哪吒从小就被村子里的人孤立,没人愿意了解他,所以当他遇到愿意陪他一起踢毽子的敖丙时,敖丙成了他的第一个朋友。在亲情上,尽管母亲要斩妖除魔,但只要一闲下来就会陪哪吒踢毽子,父亲对哪吒是默默的付出,在知道哪吒要面对天劫时,他偷偷为哪吒安排了一切,哪怕是用自己的命来换都愿意。除此之外,哪吒的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更是传达出了命运是要靠自己来改变的积极的价值观;《哪吒》凭借着励志的人物形象和对自己命运的把握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猜你喜欢
小九苍生姜子牙
《苍生寄墨》
Deity Defying
画堂春·酷夏下乡记
走下神坛的姜子牙
是真的不想理, 你说气不气
误苍生
双语话中国历史名人:姜子牙
回声
阿赋和他的狗
小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