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思维模式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及表现

2021-07-23 10:09哈尔滨剑桥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立体艺术设计空间

■乔 芳 吕 琛/哈尔滨剑桥学院

一、什么是空间思维模式

空间思维是一种从多角度、全方位、多元化混合思维方式,是打破原有单一线性思维方式,能让思维立体化的一种思考方式。简要说,空间思维即是一种立体思维,同时也是一种复合思维,一种快速、高效、优秀的思维。空间思维模式就是在原有空间思维的系统下,有目的性的面对问题进行思考,解读,提出解决的方案。具体说空间思维是基于空间,从空间的事物着眼,对空间事物迅速高效地进行一系列分析、判断、应对。空间思维其实是一种纵横统一,多元思考,全方位反映思维整体的一种思维方式,可以极大地克服思想上的片面性,可以说它是迄今为止最为科学有效的思维方式。

二、空间思维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作用

空间思维能够用高效、快速的思维方法在艺术设计专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中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思维理念,从中寻找到有价值的思维灵感。

(一)提升设计思维的广度,为设计灵感的产生奠定基础

人的思考能力决定着人的行为和情感的延续与发展,在设计的环境中,思考力越强,其可能存在的设计想象力就越强。人的空间想象力的强弱,直接反映在宽度、广度尺寸基础上的思维拓展能力。比如:在欣赏某幅绘画作品的时候会想到与自己经历相关的人或事,在勾起回忆的过程中,慢慢梳理出某种思维线索。或者从观看一部电影中延展到自身的经历、感受和体验,有时候会沉浸其中,感同身受,甚至会激发出某个一直不解的设计难题。在思考内容中延伸是随个人条件和当时的情感意识形成的。思维是一种意识活动,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在人的关注力、行为作用、语言表达等方面,会自然地反映出种种现象,有了思考,人才能显现出直观反应;思考频繁和强烈的人,才能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化现象。因此,设计中的灵感需要在思考过程中变得更加强烈,随时能够被激发出来。

(二)加强设计思维的深度,为设计的意识增添动力

设计是一种脑力风暴,在设计中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让设计具有生命力。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思维常持续在某一个问题的横向中思考,而深度的思维是设计的动力源泉。从某一个点出发,不断深入思考,展开对问题的研究,直至对策的产生,这样一个流程需要深入细致的思考过程,没有一个思考是停留在纸面上,都是实践中得来。空间思维模式,可以让更多的思维环境变成有利于产生设计共鸣的基础。比如,设计男士夹克衫,首先要明确男性代表元素,然后在某个元素中深度挖掘内容。例如选择象征男性的阳刚作为设计点,就可以顺着这个线索继续深度思考,是否可以渗入力量、挺拔、干练、简洁造型、面料纹理效果、猛、酷、魅力等。从设计思维中寻找催化剂,在深度思维过程中突破思维局限,为设计意识添加活的动力。

(三)转换设计思维的角度,为设计思维环境提供创新

设计是以创意为目标的工作,在设计思维过程中,每做一件设计都要找寻合适的点进行线索梳理,无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内容,都要以全新的感官挖掘每一个思考的点和线。通过空间思维训练就可以轻松找到设计的突破口,发现并创新设计环境。比如,在进行座椅设计推广时,直接锁定目标座椅的舒适性来创意是一种简单明了的方式,也可以转换思维角度,从事物构成的各个节点来进行设计创意。找寻座椅的结构、材料、加工工艺、尺度、装饰、造型,也可以寻找当代社会因素、人文因素、历史因素等来揭示座椅在设计中的深度内涵。这种转换的形式,不仅可以大大增强设计的角度,还可以从被忽略的卖点找到与众不同(如图1)。

图1

三、空间思维方法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空间思维在设计领域里应用较为广泛,但是从调查研究看,很多高校艺术设计课堂并没有将空间思维的重要性融入授课环节,传统的艺术教学片面强调技能或技巧,忽视空间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空间创造性的缺失,因此,空间思维的训练迫在眉睫。正如波兰科技学院教授贝那兹(Lukasz?Bednarz)所言:“空间思维是一个控制杆,它能够通过课程学习使得学生对事物的了解更深刻、具有更深的洞察力。因此,为了达到空间思维模式教学的目的,我们应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重点,改善传统教学环境,把空间素养的提升与教育教学有效性结合起来。

(一)空间思维训练在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立体构成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是在学生大一阶段从平面思维到立体思维过渡的课程之一。该课程是通过材料的差异找出在空间中呈现的不同。因此,课程里要明确空间的概念,系统讲解空间的重要性。

空间是由形与形之间包围的空气形成的“形”,它依靠“正形”存在。造型设计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如何有效利用空间的设计,从而延伸出房屋设计、车厢设计以及各种生活器具的设计,实质上就是使用者在心理和生理上舒适地享用空间。在课程中贯穿始终的是对空间思维的渗透,除了正形,负形在空间中也较为重要,也能给我们造成心理效能和物理效能。所以授课时,正负形在空间中的作用和影响都要强调。立体构成中涉及到很多材料,应该注意材质带来的变化,如透明的材质容易产生透气、轻巧和延伸感;不透明材质会产生稳固、厚重感。理解了材料的特性,再运用空间思维的构成方式,考虑将这些材料制作成什么样式放在什么样的空间里就能做出预先判断,便于未来的修改和完善设计。而这些立体构成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就会变成未来的城市雕塑、现代建筑、公共设施等,因此进行空间思维训练从大一基础课就开始渗透十分有必要。

(二)空间思维训练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环境设计专业主要是解决空间中的设计问题,如室内设计、娱乐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别墅设计等。在实际设计的时候,空间的模拟、想象、规划尤为重要,设计之初的空间思维更是为设计的成功奠定了有力基础。首先,在最初阶段,要在头脑中形成空间划分的草图。其次,进行不同空间的分割,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建立合理的分割系统。再次,将划分之后的空间进行细微调整,将空间大小进行进一步规划。最后,敲定方案,完成空间的布局。空间布局是设计构思表现的重要环节,是将抽象的室内使用功能以空间布局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空间感十分重要。既要在设计之初在头脑中想象出立体空间效果,又要将材料性质融入空间,形成具体空间实施预测。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想要在设计中有所提升,就要不断提升对空间的认识。任何一个空间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一种立体的形,想要设计成什么样就要先设定成各种形状,把多余的部分去掉,将缺少的地方补上。从环境设计的各门专业课中可以看出来,其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空间划分,无论是软间隔还是实体墙,都是为了将空间充分利用并展示出一种符合空间需求的效果。空间思维的培养能有效产生对空间效果的预知,并且能迅速应对可能突变的问题。

(三)空间思维训练在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传统的视觉传达专业都是在平面中进行设计,如今随着时代发展,平面设计也有了一定的变化,比如从平面中逐渐开始融入立体化的设计理念,将原有平面性质的事物设计成三维效果。

第一,改变传统课程中单一的授课思维。从空间思维入手,对善于平面思维的同学增加三维空间立体思维培养。如,标志设计课程中,可以在内容中渗透空间思维,让学生结合材料进行更深层次的训练,把设计好的标志做成立体效果,并考虑其应用材质,以及在实际空间中的效果。

第二,在课程中增加材料学的研究。人类造物离不开材料,而设计是人类造物的能动的活动。在视觉传达专业的课程中,可以将材料学融入课堂,视觉形象本身蕴含着潜在图形刺激,当我们进行设计时,可以结合材料特点进行设计分析,例如光滑材质表现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会有不同的视觉感觉。想要让传统平面设计产生新的空间思维感觉,就要从空间的角度出发,将图形元素展开立体材质表现,会让原本单一的二维平面思维发生全新的变化,并为设计带来创新思想。

四、结语

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开展空间思维模式训练,不仅可以让原本单一的课堂产生丰富的内容变化,还能让学生通过空闲思维训练,对平面化的事物产生全新的体会,增加创新意识和想象力。尤其对于实际工作中的项目,可以有一个提前预知,帮助学生从二维思维过渡到三维思维。也能让教师授课过程中不断出新、出奇,挖掘教学中的新思路,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猜你喜欢
立体艺术设计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书封与现代艺术
让你眼花缭乱的3D立体趣图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QQ空间那点事
平面和立体等
立体年历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