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伊
近年来,华为鸿蒙系统的问世引发了诸多关注。2021年6月,随着鸿蒙操作系统2.0及华为全场景新品的发布,社会各界对鸿蒙的讨论度迅速提升。
“鸿蒙”二字大有来历,本意为远古时代盘古开天辟地之前的一团混沌,故而用来表示一切事物的开端和基础。在万物互联时代,华为用“鸿蒙”一词为其研发的操作系统命名,暗合了“一生万物,万物归一”之意,足以见华为的雄心壮志。虽然鸿蒙系统似乎是近年来才逐渐走入人们视野中的,但是华为早在2012年就开始了关于鸿蒙系统的规划。如今,华为之所以将鸿蒙重新提上议事日程,也是华为在国际环境的多重打压之下采取的无奈之举。
2019年5月16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该清单宣称,“有合理理由相信华为参与了危害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活动。”为了阻挡华为的发展脚步,美国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方面,美国要求国际芯片制造商对华为实施断供。美国要求凡是美国公司或用到美国技术的公司都必须停止向华为供应芯片,这就使得华为之前的芯片供应商美国高通公司以及运用美国技术的台积电不得不终止同华为的合作,从而使华为陷入芯片紧缺。另一方面,美国又出狠招儿,迫使谷歌公司的安卓系统不再为华为提供谷歌的移动服务包,从而直接导致华为手机几乎彻底失去海外市场。如此严峻形势下,华为痛下决心将自己的鸿蒙系统做大做强。
尽管高调亮相并赢得赞誉,但外界对于鸿蒙系统的质疑之声仍然接连不断。一些人直指华为鸿蒙名为“国货之光”,实际上却只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安卓套壳”而已。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这就要从鸿蒙的构成说起。在当前阶段,鸿蒙的内核子系统主要由Linux内核、LiteOS内核、鸿蒙微内核等多个内核组成,其中,Linux内核是一个开源的操作系统内核,Linux内核同样是安卓操作系统的内核。
鸿蒙总负责人王成录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鸿蒙目前使用了部分安卓开源项目(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简称AOSP)的部分代码。但是,AOSP作为开源的项目,可以在遵循开源许可协议的情况下被第三方使用。而鸿蒙的内核部分——基于Linux内核开发的OpenHarmony——也是开源的,显然遵守了开源许可协议。鸿蒙融入了AOSP,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兼容安卓应用。目前,安卓系统的普及率很高,受众人数多,鸿蒙此举也有为了降低用户迁移APP的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另外,LiteOS内核则是华为专门针对物联网设备研发的轻量级、低功耗操作的系统内核。而最后的鸿蒙微内核则是自行研发的核心,目前正处于快速开发阶段,并有可能在未来逐步替换其他内核。
鸿蒙还融入了华为生态下的一整套应用程序和服务,即HMS(Huawei Mobile Service),涵盖华为云、图像处理、AI交互、音频视频处理、智能设备链接和安全服务等多个方面,从而为用户提供了切实的应用层面的服务。在安卓系统已经占据大部分手机市场的背景下,鸿蒙如果直接去抢占移动端市场恐怕意义并不大。即便是现在就做手机系统的鸿蒙化,也得先兼容安卓生态,因为手机的使用者们并不习惯在安卓和苹果系统之外,再去学习使用新一套的系统。所以,鸿蒙要发展就需要先切入其他硬件设备市场,尤其是兼容性最为广泛的安卓设备,从而引导开发者研发和使用者适应基于鸿蒙原生的应用生态,帮助鸿蒙实现全场景覆盖。
那么,在高调亮相之后,鸿蒙系统应当如何做才能在当前竞争异常激烈的用户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呢?回顾各种操作系统发展史,可以发现一个规律:一旦先行者的市场格局确定,后来者几乎没有翻盘的可能性。目前,谷歌的安卓系统和苹果的iOS系统是市场上最主流的手机操作系统,任何后来者都需要挑战安卓和iOS两分天下的行业生态。
2021年6月3日,上海,用户在华为全球旗舰店内体验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 2)。
此种挑战的难度可想而知,而且此前也不是没有失败的先例。比如,微软系统在PC端的市场占有量高达80%以上,然而,微软与手机巨头诺基亚深度合作并共同研发的Windows Phone系统却惨淡收场。目前,全球范围内安卓系统以及苹果iOS系统的开发者的数量达到数千万,后来者想要动这几千万人的蛋糕,必定是阻力重重。所以,無论是微软的Windows Phone,还是BlackberryOS,在抢占手机端应用市场的厮杀中惨遭滑铁卢都并不意外。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华为显然不能硬碰硬。
即使瞄准手机端市场,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这一领域内可供挖掘的市场潜力也在不断缩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自2016年开始已经连续4年下降。在2015至2017年拼多多和抖音等APP上线之后,最近几年几乎已经没有新的爆款APP出世,这似乎意味着3G、4G通信技术变革所带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已经走到了顶点。但是,人类社会的数字化进程显然并不会止步于此,华为又该如何布局呢?
随着5G时代的来临,数字化正在朝着所有设备的智能化、互联化方向不断发展,这也就意味着万物互联的IoT(Internet of Things的缩写)时代的到来。在这一新的发展趋势下,如果有新的操作系统能够把握住万物互联的机遇,降低软硬件结合的门槛,那么就有可能培育出一系列基于硬件的爆款创新应用,从而把握住未来10年、20年的行业生态话语权,而这正是华为所瞄准的广阔市场。
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华为做出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围绕手机,华为提出了“1+8+N”的战略,其中的“1”指的是手机,也就是主入口;“8”指的是PC、平板、TV、音箱、眼镜、手表、车机、耳机等所构成的8个辅入口;“N”则是泛IoT硬件构成的华为生态。那么,如何通过一部手机来带动8个辅入口乃至整个万物互联系统呢?鸿蒙系统于是应运而生。
鸿蒙实际上是一个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分布式”是鸿蒙系统设计的最大初衷,意味着鸿蒙跨越了单体硬件的边界,实现多硬件互联互通,形成同一操作系统之下的“超级终端”。过去的操作系统都是局限在一个硬件内部,例如,PC的操作系统只能调用PC本机的屏幕和音响等,手机的操作系统只能调用手机本身的麦克风和摄像头等,却未必能直接调用外界设备——比如,平板电脑不能直接显示手机内容,智能音箱不能直接播放手机音频。在目前的技术能力下,手机通常需要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才能够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这是一个复杂且痛苦的过程,因为经常会遇到设备难以识别、连接和响应速率不稳定以及能力调度差等问题。
分布式的任务调度则可以实现系统级的跨设备软硬件能力整合,真正打造超级终端。一旦各种硬件接入鸿蒙分布式系统里,它们便不再是单独的硬件个体,而是成为分布式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他们所具备的各项能力能够汇总形成一个能力资源池,系统就可以灵活调用各种能力、发挥各类硬件的优势。
以安全能力为例,华为手机具备指纹识别、面部识别能力,华为耳机具备骨声纹识别能力,如果它们接入同一个鸿蒙操作系统里,鸿蒙就可以做到实时调度三种安全能力进行风险识别。再比如,在在线教育的场景下,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接入在线教育APP、通过电脑键盘和手机触控屏操作输入、通过智慧屏和AI音箱观看教师讲解过程并与教师进行互动,从而完成高质量的学习过程。总而言之,鸿蒙系统通过分布式技术,将多个物理上相互隔离的设备融合成一个“超级终端”并汇总能力、按需调用,从而为用户带来最适合其所在场景的智慧体验。
华为鸿蒙通过切入分布式系统和打造万物互联而嗅到了市场先机,然而作为互联网巨头的谷歌和苹果同样不甘落后。谷歌在2016年启动了微内核分布式操作系统Fuchsia的研发,苹果则在2020发布会上定义了未来苹果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多设备底层的融合互联。那么,相较于谷歌和苹果这两个巨头,华为鸿蒙在此方面是否具有自身的优势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分布式系统的核心是实现各个硬件之间的互联互通,也就是实现各种设备通信语言的统一。因此,主营通信业务并且在5G通信技术领域内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的华为,在这一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以家电产品为例,由于鸿蒙系统宣布开源,家电厂商均可使用。这样一来,鸿蒙就为各类家电产品提供了互联系统的平台,再加上5G技术的东风助力,在满足更多设备联网需求的同时,还大大增加了可操控距离,从而打破了当前智能家居只能在同一Wi-Fi中才能实现互联的局限,极大改善了用户体验。
其次,虽然谷歌与苹果仍然牢牢掌控着当下全球范围内的移动端市场,但是安卓与iOS已然建立起的完善生态反而有可能限制它们在多设备融合互联领域大显身手。例如,由于安卓给谷歌带来丰厚的利益,因此Fuchsia每做一个功能就必须顾及怎样避免对安卓产生冲击,庞大的利益集团也在内部资源上制约着谷歌对Fuchsia的投入,所以Fuchsia公布以来一直进展缓慢。而苹果公司也面临着相似的境况。苹果已经有了macOS及iOS操作系统,如果继续开发IoT OS则会面临很大的压力。因此,苹果选择开发Kit工具,如HomeKit、ARKit等来推进多设备的融合互联,而不是重做操作系统。相较于谷歌和苹果两家公司,华为几乎没有历史包袱。而且,在当前国际制裁的重压之下,华为更加坚定了推倒重来的决心。这条路固然难走,但是只要找准定位并发挥所长,华为鸿蒙后来居上也不无可能。
2021上海車展上, 展出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多项技术。其中,鸿蒙OS车机操作系统能提供车辆“ 一芯多屏” 的解决方案, 成为一大亮点。
但是,阻碍因素依然存在,尤其是对于其他国产智能手机厂商来说,选择鸿蒙系统还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既然华为因被禁用谷歌移动服务而失去海外市场,那么一旦引入鸿蒙系统,这些厂商是否同样会惨遭制裁呢?这成为了厂商的顾虑所在。再者,鸿蒙系统毕竟是一个新生系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有众多不确定因素。但是,相较而言,安卓系统已经是发展了十几代的成熟产品,未知风险相对较少。
此前,作为从华为独立出来的手机品牌荣耀,其首席执行官(CEO)赵明表示,目前荣耀仍然会采用安卓系统,尤其是海外会采用安卓系统加谷歌的移动服务,将来可能会考虑用鸿蒙,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其他国内智能手机厂商的态度。由此可见,鸿蒙的出世并不意味着接下来国内的手机市场将会放弃安卓系统。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国内市场很有可能会出现安卓、iOS和鸿蒙系统并存竞争的场面,至于谁会被淘汰,那就得交给市场来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