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与现代创意剪刻纸课堂中培养工匠精神的研究

2021-07-22 08:50王晓青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73期
关键词:课题研究工匠精神

王晓青

【摘要】“工匠精神”曾在社会刮起了一阵狂热,学者们更加着重对“工匠”的研究,其实精神才是它的核心,不断突破界限打破常规,才能更为卓越。本文以传统与现代创意剪刻纸为例,传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从对课题的选取至课题的设计传授等各个环节,相互紧扣,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趣味学习,领悟工匠精神的真谛,并且时刻牢记,代代传承。

【关键词】工匠精神;课题研究;创意剪刻纸

“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李商隐在《人日即事》中表达了对镂金剪纸技术的倾叹,对这些工艺品深深的触动,被这些工艺品背后的能工巧匠所折服。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所需要的工具非常简单,仅需要一张紙,一把剪刀,江河高山,秀丽国土,喜怒哀乐,传统文化等都被剪的栩栩如生。它是一种喜庆的艺术品,被人们贴在窗户、灯笼、墙壁、大门上。有的人说,民间艺术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剪纸艺术是劳动人民通过双手,运用夸张的手法将不同时间、不同层次、不同空间的物象结合到一起,形成一种优美多姿的人间艺术品,这种艺术品顽强生长,流传至今。

我们可以从网上查阅相关图案,或者对当地收藏的艺术品进行观赏,不难发现剪纸艺术的成功,以及我们古代流传至今的很多非遗文化背后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主要是一种工作态度,是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那时候的人们一生只做一件事,用一生去打造的艺术,几乎无人超越。这是一种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出来的艺术品负责任的一种态度。他们极度注重细节,不断的创新突破去追求完美,这种信仰就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一、九层之台,始于累土——研究

我们以“传统与现代创意剪刻纸课堂中去培养学生们的工匠精神”作为研究目标,利用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与辅法。主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学生带动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和质的研究法等等:辅法有统计法、测量法和问卷法等等。

在研究中会存在着一些纸对纸、空对空的现象,所以如何有效地开展研究,切合实际的真真正正的促进教育教学,利于学校和学生发发展。九层之台始于累土,所有课题的研究都需要一点点积累下来,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研究此次课题经历了如下阶段:教育叙事、精品课例、教育案例

第一阶段:成立研究小组

学校成立了相关的研究小组,校长作为此次课题建设的组长,对于学生培养工匠精神的工作,校长表示非常赞同,组员有相关任课的教师。任课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如何去进行课程设计,以及方案的实施,负责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第二阶段:进行课题设计

明知愈明,则行之愈笃。此次的研究课题主要是对传统与现代剪刻纸艺术所体现的工匠精神的研究。校园是无声立体的教科书,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教育的熏陶,是最直观,最便捷的。向社会传授文化精神的源头,首先要打造建设立体化的课程资源,让文化走进课堂,一周制定2到3节的剪纸课堂,可以选择通过有声和无声的动画制作,让同学们去了解剪刻纸艺术的魅力!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体会剪刻纸艺术并不简单,从而体会古人的“工匠精神”,以后不管做什么都要追求极致的精神,传承这种可贵的文化精神。

第三阶段:创建教学资源

1.培训教师资源,

要有强大的教师团队才能呈现出最好的效果。成立对古代剪纸文化的研究,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才能更好的传授文化精髓。培训教师趣味教学,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师先培训后上岗。

2.编纂制定课程层次

循序渐进形式,一点点提升课程高度,最后制定精品课程。让学生体会从无到有到精的整个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匠人精神的来之不易,是需要一步一步积累来的, 将每个学生的作品装进档案 ,最后让学生知道他们自己的变化,定期选择好的作品进行全校展览。

3.举行示范课

以“剪刻纸的表现形式”作为示范课程,通过制作PPT课件,提前备好所讲课程的内容,其中主要的内容是阳刻剪纸、阴刻剪纸、综合刻,体会这种不同表现形式所呈现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更加鲜明的体现主次,使画面更加丰富。并且让学生们动手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进行制作,选择优异的作品进行展示并收纳入案。

4.举行竞赛

规定多长时期为一周期,举行竞技比赛,先由班级小型竞赛,再到全校竞技比赛。对应的设定奖品,加深全校学生对“匠人精神”的领会,希望每个学生都可以做到对匠人的独具领会,也让更多教师成长起来。

第四阶段:开展实践活动

邀请其他院校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一次比赛,通过不同阶级的水平,划分开来,相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比赛,并邀请在剪纸艺术研究比较有名望的老师作为裁判,并且每个学生要说出自己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以及所领悟到的精神。

二、不登山不知天之高也——交流

我们知道,固步自封只会一退再退,在这个信息泛滥的年代,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但有些实践经验、社会认知度还不是那么充分。我们要海纳百川,去跟相同研究的人进行学业交流,去交流我们的成果,去吸纳融入更多的建议与内容,使得研究成果能够得到好的成果以及更广泛的推广。

目前“工匠精神”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一阵热潮,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技能大会上提出劳动技能是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伟大复兴的支撑,对我国推动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弘扬社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向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道路。所以我们以传统与现代创意剪纸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欣赏,加大学生建立起的工匠精神,希望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三、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成长

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史,就是他的课题研究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题研究的高度就决定了专业成长的高度,我们不能空有对课题研究的热情而无从下手,也不能缺乏对做课题的热情与意识,“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要成长就必须做课题,从普普通通的课题成员开始,历经整个课程,体现工匠精神的深刻含义,我们收获课题成果会满园春色,百花齐放。课题研究无非就两点重要,一是需要对确定的课题有深刻的研究与理解,二是如何进行实践与推广,争取最大成效的取得圆满的成果。

“吾日三省吾身”我教书育人是否拼尽了全力,我对待学生是否起到了好的榜样,我的课堂带给孩子们的影响有多少。我们需要自我反省的过程,也需要在错误中不断改进,不断进步,将课程做到更加有质量,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感兴趣。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成长,也更加需要我们扎实工作,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自我修为,像个“匠人”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

匠人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职业,并且孜孜不倦的学习创新,将所做的工作挖空细节,出神入化的求其完美。这种将工作刻在骨子里的人浑身散发着人格魅力。有些高明的工匠不仅仅追求的是技艺的精湛,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可以通过手中的技艺领悟到“道”的真谛,达到“道技合一”实现人生的理想状态。同时身为一名教师,我依然也是一个“匠人”,一代人的好材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必须提高自身修养,共同努力,勤勤恳恳的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做好引路人。

【参考文献】

[1]王卓茹,梁忠毅.中国剪纸在多民族社区中的文化记忆与文化象征[N].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

[2]王海泉.邳州民间鞋花样剪纸艺术初探[N].中国·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论坛,2009.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薜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3.

[5]汪中求.中国需要工业精神[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课题研究工匠精神
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研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表演唱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思考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论职校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网络教研,农村小学教师成长新途径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