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文
【摘要】合作写作,这里是指教师与学生合作写作,学生与学生合作写作。本文就我的课题组员黄冰的课例《家乡的变化》教学进行反思。阐述了:如何决定合作中“先放后扶”,还是“先扶后放”;如何在合作中“帮扶”;在交流中“创新”,如何让“教课文”在合作写作中起到范扶作用。解缺了合作写作中“扶放”问题,使习作教学做到扶放有度。
【关键词】合作写作;扶;放;有度
我和我的课题组员们在进行小学作文教学“多元合作”的研究过程中,对合作写作的“扶放”问题进行了研讨。2020年12月份,我的课题组员黄冰老师在该校上的作文教学实验课《家乡的变化》受到了该校老师的一致好评。对这节课,我却有着更多的思考,因为这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虽然有解决问题的好建议,但操作起来却很难很难。回忆这节课的磨课历程,我和我的课题组员一直围绕着“扶放”的问题展开讨论,讨论越深反思就越多,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如何决定合作中“先放后扶”,还是“先扶后放”
我国作文教学传统经验是“先放后扶”,长期的实践证明,这个经验有其合理的科学内涵。现在的问题是:合作中是“先放后扶”,还是“先扶后放”呢?如何科学地训练和培养学生在合作协同提高作文能力?这些问题令我和我的课题组员组因得不到确切的指导而感到迷惘困惑。就黄冰老师这节课来看,我和我的课题组员围绕着以上困惑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对于中年级学生,我们刚开始的教学设计是采取“放”的方式,目的是不给学生太多条条框框的东西,让他们在选材、构思、评价等方面有更多独具一格的想法,然后在小组点评过程中再适当指导。可是,愿望是美好的,实践却是艰难的,由于“放”得过早“放”得太宽,学生对于写景物变化的方法都没掌握好,就让学生进行小组点评修改了,这样的训练缺乏明确合理的目标和要求,缺乏周密的计划和科学的训练方法,使学生的作文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导致“易放难收”,学生学不得法。鉴于这种学情,在磨课过程中,我和我的课题组员及时调整方向,把“先放后扶”改为“先扶后放”,决定以“写油城路的变化”为例,教会学生把景物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新策略实施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基本能掌握好写家乡旧貌与新颜变化的技巧了,也能用上老师引导的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把家乡的新貌写得生动具体了。
二、如何在合作中“帮扶”,在交流中“创新”
黄冰老师这节课,以书本《桂林山水》中描写漓江的片段——“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作例文对学生进行习作引导。这个片段利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描写江水的美,还通过视觉、错觉等来描写漓江水的特点。这个写景经典片段,文笔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积累模仿。把景物写具体写生动,是中年段学生的写作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指导学生把家乡的新颜写具体,我们备课组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用这个片段作文范本,让学生模仿着来写家乡的变化。这一招着实管用,大部分学生一点即通,基本都能运用描写漓江水的句式,来套用描写家乡的新颜。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把油城路比作“一条彩带”、“一把直尺”、“一条长龙”、“一匹灰布”等。学生的思维有创意,想象很独特,显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可是,学生描写家乡变化的方法,始终难以跳出描写漓江水的方法的拘囿,学生描写家乡新颜的时候,基本上都套用了“家乡的X真X啊”的句式,千人一面,表达的形式上缺乏灵活性和开放性。于是,我和我的课题组员又进行了探讨,如何处理“帮扶”与“创新”的关系。我们在改进教学设计后,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在仿说仿写的基础上,加大难度,跳出课本的方法指导,用自己最独特最拿手的语言来把家乡的新颜写具体,师生当即进行交流点评。经过多次磨课,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是有所体现了,但仅仅是上层学生才能做得到,中下层学生特别是下层学生更愿意选择书本的例文来仿写家乡的变化。于是,我们至今仍很纠结,对学生的“扶持”到位了,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内,如何鼓励学生抛开老师递上的“拐杖”,进行有个性的表达,至今仍是这节课留下的瓶颈。
三、如何让“教课文”在合作写作中起到范扶作用
吴忠豪老师主张用“教课文”来“教语文”。基于吴老师的这种理念,在《家乡的变化》这节习作课例中,我和我的课题组员采取了用“教课文”来“教作文”。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方法,古语云: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为了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表达与修改的技巧,我们选择了《桂林山水》中描写漓江水的片段进行仿说仿写,然后在仿写的基础上在小组中展开仿评仿改。如一位学生写家乡果园的变化时,没有把果园枝繁叶茂或果实累累的美景写生动具体。为了引导学生把果园的美写生动,我们建议黄冰老师在作文点评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模仿描写漓江水的方法,来尝试把果园的某个特点写生动具体。这样,学生的评价就有所依据,修改自己或别人的文章也有法可鉴。在习作修改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班级交流获得一次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教师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参照老师和同学们的修改意見,结合自己原有的体会进行第二次习作,这样才能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用课文”来“改作文”,体现了“积累与运用”的关系,给学生的自改或互改起到了范扶的作用,这对学生自我评价习作有很大启发,对学生准确评价、修改自己或他人的习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家乡的变化》这节习作实验课,留给我们的反思是很多很多的。有些问题我们已经基本解决,有些困惑仍是教学瓶颈。我们将在不断的反思中沉淀经验,摸索出一条在习作教学中做到“扶放有度”的新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教师教学用书》(2018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2: 3-4.
[3]吴忠豪.《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小学语文教学专题行动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