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类专业C语言教学改革探索

2021-07-22 07:08屈青青
电子测试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电类C语言编程

屈青青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77)

关键字:高职教育;C语言;改革探索

0 引言

C语言作为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门基础语言,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并且能直接对硬件进行操作,具有处理高级程序和多任务的能力[1],因而被作为众多高等院校的典型计算机教学语言,也是绝大多数高职电类专业都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文中结合高职电类专业特点及高职学生特点,对如何进行C语言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高职电类专业教学特点分析

高职电类专业,以笔者所在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为例,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制造技术与设备等专业均开设了该门课程。笔者认为,这些专业中开C语言课程的目的,首先是为后续课程如《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的学习奠定软件基础。其次,在目前“互联网+” 的信息化冲击下,通过这门课使学生对软件程序设计这一领域达到“管中窥豹”的效果。然而,C语言课程体系庞大,内容丰富且抽象,涉及的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学生普遍反映“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久而久之,便会滋生畏难情绪和厌学情绪,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 课程改革思路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C语言从教经验,结合所在院校电类专业特点,在教改中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1)结合专业需求,重构C语言课程教学体系

首先,围绕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C语言课程的要求,适当缩短C语言教学课时,提高实践课时比例。调整开课时间,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其次围绕专业培养目标,重新制定课程标准,并根据项目化授课方式,进行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及项目化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培养;以项目为载体,用任务训练岗位职业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第三,以知识够用为原则,将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运算符的使用、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作为教学基本内容,适当扩展数组函数的知识。对于学生几乎不用的且难于理解的部分,比如多维数组、指向指针的指针、链表等内容进行了删减。

(2)教学模式的更新

在采用项目化教学的同时,引入以学生为中心,“教中做,学中做,做中评,评中学”[2]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授课方式上,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堂知识点的讲授通过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共享给学生的方式进行前移,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带着较好的知识基础走进教室,从而充分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课堂上的讲授部分仅仅针对重点、难点,或者同学们在线学习过程中反馈回来的共性问题。

(3)改革考核方式

形成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平时成绩、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4]。以学生在项目中的参与度、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情况等为依据形成平时成绩;以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为依据形成阶段性考评;以上机考试和笔试两部分作为期末考评。其中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阶段性考核占20%,期末上机考试和笔试各占30%。上机考试部分,由客观题目和自主命题两个部分组成。自主命题部分是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由学生自行创设问题情景并编程完成。打分时以完成题目要求为基本准则,以该题目的实用性、创新性及程序运行效率等为加分点进行打分[5]。实践证明,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有效提高了学生应对实际问题时的软件编程能力,极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良好。

(4)新型教学手段的使用

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采用,使得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的教学手段的使用成为了可能。例如,在每个项目引入前,可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利用QQ群共享教学文件、项目指导书、多媒体课件、课程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提前对即将引入的教学项目有总体了解,并设计解决方案,以便在课堂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此外,可利用微课来对每个项目中子任务具体要求进行展示,让学生高效、直观了解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新型教学手段的使用,提高了教学效率,缩短了课堂理论教学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项目实训,获得了更多的上机实践机会。

3 教学改革探索中的几点思考

在上述教改措施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笔者还有以下建议:

首先要重视第一节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门课程的第一节课讲什么,对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这门课有很大的影响。笔者的第一堂课一般会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什么是C语言。结合当前学生喜爱的热门电子产品、电玩游戏及近10年TIOBE 编程语言社区排行榜,将学生引入软件编程的世界。之后简要介绍课程内容,弱化它与英语的关系,打消学生的学习顾虑。第二,为什么学C语言。结合专业特色及就业岗位需求,从“学以致用”角度出发,向学生阐明本门课程的重要性。第三,怎么学C语言。向学生介绍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鼓励学生勤思考,多实践,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第二,注重学生编程逻辑思维能力的建立。在开始的两至三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采用“鹦鹉学舌”的方法,以模仿为主。在学生熟悉了数据类型,常量和变量的概念,掌握了输入和输出的基本方法之后,引入项目子任务时,笔者会按照图1来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思维:

图1 C语言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框图

首先进行任务需求分析,要求学生先从数学角度考虑该任务的解题方法并分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并总结数据及表达式的内在规律。接下来,要求学生分析任务中涉及到的数据,明确已知量与未知量,并确定为已知量赋值的方法。在接下来的未知变量求解过程中,利用之前已确定解题方法及寻找到的可能存在的数据规律,将其过程以C语言的合法格式书写出来。最后得到未知变量并将其输出。学生在经过了这样六步思考之后,程序流程图便可以比较容易地画出来,进而写出程序的源代码。

长期教学实践证明,在C语言教学的初级阶段,这样的训练方式,能快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C语言逻辑思维能力,为C语言后面数组、函数及其他编程算法等内容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4 结束语

高职教育要求加强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能力为本位的综合素质培养。本文根据《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在高职电类专业中的课程定位,结合专业岗位需求,对C语言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及新型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并着重指出在实施过程中“第一节课”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编程逻辑思维能力等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探索符合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寻求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教学模式,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电类C语言编程
编程,是一种态度
元征X-431实测:奔驰发动机编程
编程小能手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创业型大学电类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
应用型本科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论子函数在C语言数据格式输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