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收缩背景下日本基础教育设施规划应对策略及其启示

2021-07-22 08:18曾尔力李罕哲王广鹏DONGYuZENGErliLIHanzheWANGGuangpeng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设施规划日本

董 禹 曾尔力 李罕哲 王广鹏 DONG Yu, ZENG Erli, LI Hanzhe, WANG Guangpeng

0 引言

城市的繁荣与衰退是自然交替的过程,收缩作为城市发展进程中难以回避的客观阶段,已成为国际城市研究的热点问题[1-2]。目前学界对于收缩城市概念尚无统一定论,但普遍认为人口减少是收缩的核心标志[3],其中人口变化以劳动群体与少年儿童与的减少为主[4]。对我国而言,随着GDP增速减缓与人口“红利”逐渐丧失[5],城镇化进程也由快速推进转入稳步发展阶段,尽管增长依旧是主流,但收缩态势也为我国未来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6]。

在城市收缩背景下,劳动人口衰减会导致税收总额降低、区域财政支持受限,引发公共服务设施地域分布不均、硬件短缺落后等矛盾[5],霍兰德(Hollander)也在研究中提出需重点关注收缩型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调整[7]。进一步来看,随着适龄儿童减少,基础教育设施可能出现班级规模变小、校园空间闲置、教育服务水平下降等问题[8]。基础学校作为保障社会公平、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公共设施[9],其教育供给能力与区域人口密度变化显著相关[10],因此,保障基础教育服务也是收缩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城市收缩为基础教育设施规划埋下诸多隐患,然而我国基础教育设施研究重点仍基于“千人指标” “分级配套标准”等数据指导增量规划[11-13],较少有学者关注收缩视角下的基础教育设施规划技术与内容革新[14]。

日本作为亚洲地区城镇化和少子化先行国家,早在21世纪初就有约50%的城镇步入收缩历程[15]。在城市发展阶段的显著变化下,日本基础教育设施规划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及其富有成效的应对策略,可为我国相关规划带来一定启发。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总结日本城市收缩过程中基础教育设施所面临问题,梳理了相关规划制度的优化细节与核心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结合多个地方的实践案例,归纳日本在保障学校规模、提升设施利用效率、激发学生归属感与学校活力等多方面的具体规划经验,以期为我国人口减少城镇的基础教育设施发展提供新思路。

1 日本基础教育设施的现状困境与发展导向

1.1 收缩背景下基础教育设施面临的挑战

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在经历了快速城镇化后,三大经济圈(东京—大阪—名古屋)的虹吸效应导致局部城市开始收缩;70年代生育率的下降则成为日本城市收缩的直接诱因,加上经济危机的负面作用,日本21世纪初已出现大规模城市收缩,部分地区基础学校的正常运行也受到影响,中小学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1.1.1 适龄儿童减少,学校规模骤降

与人口总量变化趋势相似,从1950年开始,日本基础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的数量以波动形式经历了先增后减的变化;伴随着生育率的低落,20世纪80年代起适龄儿童数量持续减少;2018年的学生数量已降至96.8万人,仅为1960年高峰数据的一半[16](图 1)。经济繁荣期的极速扩张和大规模的增量规划逐渐显示出累积的反噬效应,新学校过多导致设施分散和学生密度下降的矛盾提前凸显,截至2018年,全日本已有50%的小学与61%的中学规模低于标准12班规模[17]。

图1 日本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数量变化折线图Fig.1 line chart of changing number of Japan students during basic education period

1.1.2 增量时期集中修建,教育设施老旧

日本大量基础教育设施建于经济飞速增长时期,大规模的集中修建也意味着集中老化。迄今为止,全日本约70%的公立中小学已修建超过25年,设施老化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信息时代多样化的课程需求、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等逐渐提高了教育设施的建设标准[18],许多学校面临设施水平难以匹配实际需求的矛盾。

1.1.3 人口与设施分散,学生归属意识薄弱

虽然本文重点关注收缩背景下的基础教育设施规划,但政府、社区、市场等主体在城镇发展网络中紧密关联,各主体的正面或负面效应都会在相互影响间逐渐放大。在人口流失严重的日本城镇中,通勤距离变长、公共服务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导致愈发严重的地域失衡和社会关系崩溃,降低了青年儿童对学校和社区的归属感,低年龄段学生频繁出现责任感缺失的“个人主义”问题(逃课、斗殴、校园欺凌等)[19]。无论从经济、教育还是社会功能上,学校都难以在城市收缩大背景下独善其身。

1.2 体制优化方针与规划策略概述

为了应对适龄儿童减少、学校规模缩减等城市收缩带来的挑战,日本统筹管理教育政策和学校设施的文部科学省①(MEXT)从多角度优化了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管理体系,以增强规划可行性与效率。考虑到区域间经济发展与人口变化的差异,中央遵循“权力下放”原则制定法律条文,保障和鼓励地方教育规划的独立性。中央以把握“战略导向”为主要职责,为地方提供经济、信息等支持,定期检查项目建设成果,同时也为地方政府提供可快速执行的标准模板,以助于各地规划推广与全国数据统计。为了解决教育设施供需不均衡等问题,日本也逐渐重视标准化动态反馈流程,推荐各地政府采用循环型管理控制工具,即PDCA循环(PDCAサイクル)[20](图 2),从必要性、效率、成果等方面严格、客观地评估规划步骤,切实提高规划制定与实施质量。此外,日本深化了公众参与和多方合作机制。2006年,《教育基本法》将学校、家庭、社区相互合作上升为法律规定的教育实施途径。2014年,日本重新修订《地方教育行政的组织及运营的相关法律》,设立协助公立学校运营的“PTA学校运营协议会”,将社区居民引入学校管理与运营机构中[21],并多次修订NPO教育非盈利法人制度,赋予市民活动团体法人资格,以增进教育多元的公共利益。

图2 日本基础教育设施规划中的PDCA循环机制Fig.2 PDCA cycle mechanism of Japan basic education facilities planning

除了从宏观层面完善基础教育设施规划体系,日本多地政府依据当地经济与人口变化情况,选择适宜的规划手段解决当地基础学校面临的问题。地方通过精准人口跟踪模型,为基础教育设施规划提供全面、详细、科学的信息支撑,并在限制学校增量发展同时偏向减少、归并低效存量设施,采取学校—社区公共设施协同互补的整体发展模式。对缺乏竞争力的收缩城镇而言,日本重点关注既有基础教育设施功能更新,并鼓励营造独具特色的基础学校以吸引外来学生,提升本地公立学校的活力与吸引力。

2 基于精准人口模型的供给调整策略

相比传统规划重点满足绝对供需平衡,收缩背景下的日本更关注规划内容的系统性、长效性和可持续性,基于精准、科学的人口模型全面掌握适龄儿童数目变化趋势,通过系统组成部分的优化、协调和重组来增加设施配置“弹性”,及时调整供给策略。

2.1 步入收缩:资源整合适应减量发展

自2005年起,约70%日本城市已面临适龄儿童持续减少现状。对这些城镇而言,主动进行减量发展,积极缓解教育空间闲置及使用效率变低问题是规划发展的基本方向。随着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第80回)指出,小中一贯制能有效保障学生减少背景下学校、班级规模、教师配置等的合理性[22],因此中小学联合成为多地政府减量供给的重要策略。日本小中一贯制包含“设施分离”与“设施合并”两种类型,“设施分离”指维持既有校舍和运营体系,采用“一中一小”或“一中多小”的合作形态,设立上级学园简化管理流程并减少工作人员,节省教育管理投入,可看作设施合并的过渡阶段;“设施合并”指中小学迁至同一学园内办学,共用游泳池、图书馆等公共空间,集中散点资源的同时提高教学设施供应能力,改善学生受教育条件。

位于静冈县西部的磐田市是日本典型的收缩城市,面临严峻的人口缩减与设施过量问题。该市0-14岁适龄儿童从1985年起便呈下降趋势且长期保持低迷,预计2040年将降至高峰期的三分之一(图 3),因此该市积极应对教育设施减量调控需求,对全体公立中小学推行联合办学策略。

图3 磐田市人口变化情况预测Fig.3 the population forecast of Iwada City

规划准备期间,磐田市政府通过“PTA学校运营协议会”对家长和学生进行调研,全面了解利益相关者意愿,将学生身心健康、通学路程、交通安全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与此同时,完善多类保障制度为设施合并奠定基础,如结合地区现状引入自行车、校车等多种走读方式来改善学生通勤条件。规划期限内(2015—2021年),全市32所中小学将逐步整合为10所小中一贯制学校。以其中三所学校的合并流程为例,政府首先通过运营协议会初步介入三所学校的管理,接着“丰田中学”兼并规模最小的“丰田北部小学”,最终以“丰田中学”校址为核心,在翻新和扩建基础上构建“设施合并型一体校”(图4)。规划完成后,学校设施质量和多样性将得到极大提升,游泳池、棒球场、网球场、武道馆等体育场馆一应俱全[23](图5)。磐田市通过合并中小学集中有限的资金和资源,预防了教学设施分散可能出现的空间浪费问题。

图4 设施合并型一体校改造流程Fig.4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integrated school

图5 小中一体化校园布局平面图Fig.5 layout plan of the integrated campus

2.2 短期增长:区域互补限制增量发展

近年来,日本遭受了增量规划在城市收缩趋势下的反噬,因此政府特别关注繁荣发展阶段后可能出现的收缩现象。日本部分城镇虽未步入收缩,适龄儿童数量也处于增长期,但从长远来看,逐步减少的阶段即将到来。基于相关背景,日本严格限制发展地区的教育增量计划,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设施浪费问题,鼓励“调整内在制度增强教育设施体系结构适应性”。各地政府针对当地发展情况与详细的人口变动模型,提出细致规划调整策略以满足教育供需关系的相对平衡。

位于神奈川县中心的海老名市由于交通线路开发与公寓修建,总人口和儿童数量仍保持增长态势。但从年龄结构来看(图6),1985年起0—14岁年龄段所占比例逐渐下降,人口模型预计适龄儿童数量在2020—2029年间保持增长,达到顶峰后将逐渐呈下降趋势[24]。

图6 海老名市人口变化情况预测Fig.6 the population forecast of Ebinashi City

通过关注深层分区人口变化规律,政府发现适龄儿童的数量变化具一定复合性,部分区域学生人数将增加,而其他区域儿童却在减少,变化速率与增减阶段均有差异(图7)。因此,市教育局利用区域需求变化的互补性来平衡各学校规模,统筹考虑未来学生数量、基础学校标准规模(12~18班)、上学标准距离(小学4 km、中学6 km),以及社区人口与位置、公共交通与公共设施情况、城市开发建设与防灾对策等因素对学区进行重新编制(图8)。规划取消了大谷学区,并将入学需求增加与适龄儿童减少的邻近区域合并,不同学区间允许存在重叠范围,以弹性适应儿童数量变化。同时,以“公交+自行车”的相对时空服务半径代替原有绝对直线服务半径标准,优化学区的服务覆盖水平。为确保需求变化背景下供需关系的基本稳定状态,《海老名市基础教育设施规划》也提出了10年短期、20年中长期、40年超长期规划目标(图9),采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每五年重新评估学区并更新其范围。政府通过以上措施,限制增量发展同时满足了基础教育设施规模调控需求,预防未来发展阶段中设施的闲置和浪费。该策略也有效增加了儿童与居民接触的机会,有效培养学生对地区发展做贡献的价值观,提升地方感与归属感。

图7 海老名市不同区域人口变化情况预测Fig.7 the population forecast for different regions of Ebinashi City

图8 海老名市学区调整规划Fig.8 school district adjustment plan of Ebina City

图9 规划评估的反馈流程Fig.9 feedback process of planning evaluation

3 社区协同的可持续整体发展策略

面对教育设施空间标准提升与人口减少的双向趋势,规划者须在“增”与“减”的矛盾中找到其发展的平衡点。日本在城市收缩、社区衰退、财政赤字、学生缺乏归属感等复杂背景下,鼓励学校与社区合作,以区域共同利益为标准实行“互补”规划。规划师尝试摆脱孤立的思考模式,更多地以合作、互助为切入点。学校也不再是一个封闭而独立的环境,它将与区域关系更加紧密。

3.1 外向“共生”:教育设施功能复合化

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基础教育学校成为面向社区的据点设施”(地域コミュニティの拠点施設に向けた、周辺公共施設との複合化·多機能化)[18],即分割中小学校园空间增加其功能多样性,并让其对外开放成为社区核心公共服务场所。在中央引导下,日本部分人口缩减城镇尝试在新规划中,让基础学校满足教学需求同时纳入公共服务功能。校园采取“开放共享”与“设施兼容”的策略,逐步向社区开放绿地、体育馆及富余教室,相关空间可用于社区教育(图书馆、博物馆)、社区体育(体育馆、游泳池)及社区福利设施(老人、残疾人支援中心)等内容[18]。都道府县“推进委员会”和市町村“运营协议会”组织人员(教师、社区协理员、PTA成员、志愿者、学生家长)共同管理开放空间,支持基础学校成为地区信息、文化、情感传播的重要场所。

图10 御池中学对社区开放的多功能空间Fig.10 multifunctional space of Oike Junior School open to the community

文部科学省通过整理“校园设施复合化优秀案例集”为规划筹备政府提供信息支援。以日本都市圈中规模较大的京都市御池中学为例[26],规划首先考虑如何在校园开放的情况下保障学生安全,相关策略包括制定危机管理手册、配置常驻警备人员、教职员工时刻携带PHS(无线市话网络设备)、校园关键出入口设置监控摄像头、严格检查入馆者证件等。在改造校园空间时,也需详细评估人流动线、检测区域隔音,缓解居民与学生间的影响。在满足学生与居民使用不同入口且内部动线不相互干扰情况下,御池中学2层及以下空间分门别类向社区开放,室外操场也可供社区居民使用。此外,学校还与防灾机构合作,在地震等非常灾害时为社区避难提供场地。

学校多功能空间的开放策略不仅降低了30%社区公共设施维护管理费用,也实现了区域文化传承的角色:通过在教学中融入社区文化与特色,中学生可在育儿所、老人福利设施等地参与社会实践,老人也在学校感受到与新一代的联系,进而增强社区整体归属感。

3.2 区域“协力”:教育设施功能精简化

在日本倡导教育与社区公共设施进行空间共享与功能整合的趋势下,除了开放学校作为区域公共服务点,部分政府也依据当地情况,选择采取“教育核心化与辅助功能外放”策略。即精简学校设施,校园仅维持基本教育功能,将校园内低效率功能外放至社区中,减少和归并低效存量设施,利用结余的用地、人才和财政资源实现学校资源配置优化。

例如,海老名市教育局为增强儿童体质,要求全体公立基础学校开设游泳课程。但受到实际情况限制,部分学校由于修建较早而未设计泳池空间,部分校园泳池则因底部破裂或排水管堵塞而需高额修缮费用;部分学校泳池虽满足使用标准,但维护管理仍需一笔不小的费用。考虑到各校泳池状态差异与额外的运营费用,加上该市已有四所高质量、工作日低利用率的温水游泳馆,因此政府决定裁撤所有公立学校的游泳功能,把课程安排在社区公共泳池中。规划以运动公园和北部体育馆为试点,为3所中小学(柏谷小学、杉本小学、大谷中学)提供游泳场地,最终将开放市区内四所大型游泳馆,以满足19所学校的游泳教学需求(图 11)。学校根据地点的远近程度,选择步行或安排巴士前往游泳池,保证路途花费时间在15分钟之内。废弃的校内泳池则将被赋予无需维护的新用途,如杉本小学游泳池被改建为丰富课余生活的钓鱼池,其他泳池则分别被改为草坪、广场、网球场、灾难物资储备中心等空间。

图11 海老名市公立游泳池对学校的开放情况Fig.11 public swimming pool available to schools of Ebina City

对学校而言,该策略在20年间将为其减少共19亿日元的更新、清洁、维护费用[27];对市属公共场所而言,设施共享可以增加游泳馆工作日的使用人数,提高公共设施利用率。额外的收益还包括,体育馆专业救生员能更好地保障儿童活动安全,共用泳池也为学生与周边居民提供了更多交流机会。

4 提升基础教育设施活力的复兴策略

在积极适应儿童数量变化与区域合作的基础上,如何增强基础学校活力也是日本基础教育规划发展的研究重点。除全国性的低生育率外,内在动力不足也是造成偏远城镇收缩的重要原因,加速了家庭向核心城市转移的现象。对低生育率与高迁出率叠加的非中心收缩城市而言,基础教育设施的功能提升与环境改善能有效减缓本地学生外流趋势。此外,日本也考虑积极发挥城市自身环境优势,吸引部分外来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填补生源。

4.1 留住当地学生:教育设施更新与优化

2015年,文部科学省结合PDCA循环管理工具制定“教育设施长寿规划指南”(学校施設の長寿命化計画策定に係る手引)[28],立足长远效益对校园环境进行优化。虽然全日本范围内公立基础学校都面临使用到期、设施老化问题,但由于部分城市可提供民办、私立等多样化教育选择机会,因而老旧教育设施对经济落后的收缩城镇具更强的威胁性,使地方陷入学龄儿童家庭更快流失与经济萎靡的恶性循环中。因此,日本希望充分发挥小城镇的人口滞留作用,有选择性地优化基础教育设施环境质量,留住当地学生。

低成本、高效率、有重点、有计划地更新既有基础学校是日本城市收缩地区的重点规划与发展目标。教育设施更新需基于严谨、全面的现状普查,市政府组织调研团队(具有建筑师或建筑施工管理技师等职称的专业人员)对基础学校进行评估,并根据《教育设施长寿计划解说书》建立详细设施资料库,包括学校的建筑基本情况、建筑结构稳定性、非结构部分现状、历史修缮措施等内容(图12)。基于现状评分,将学校健全度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紧急度则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依据相关信息把基础教育设施更新分为“大规模改造”和“长寿命计划”两类。“大规模改造”适用于校舍破损严重(梁柱倾斜、钢筋腐蚀)、部分功能丧失(卫生间排水系统故障)的基础学校;“长寿命计划”则从耐久性、生态性、多样性角度对学校实施功能提升性更新,包括加固结构、改换LED灯、采用绿色材料等细节。同时,采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在规划制定时精确计算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期的管理维护预算,实现经费有的放矢。

图12 基础教育设施信息资料库Fig.12 information database of basic education facilities

此外,日本也通过高新技术、预防性维护等手段来提升设施更新质量,并以多个项目一体化施工的策略缩减项目成本,同时积极引导民间投资,根据企业经营活动周期调整施工进程。最后,通过大数据和调查问卷等方式充实PDCA循环管理评价机制,全面掌握学校更新的支出与收益情况以指导未来项目发展。

4.2 吸引外来人口:山村留学模式化

日本于1968年诞生了“乡村留学”这一概念,即大城市内中小学生到异地公立学校进行一至两年的特色学习。该项目最初旨在满足大都市学生体验自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身体素质等多方需求,也提供了缓解儿童自闭、狂躁等心理与行为障碍的新教学模式。但随着部分非中心城市面临严峻的城市收缩与儿童减量,日本政府发现“乡村留学”也可作为吸引短期外来学生、维持本地学校规模、提升基础教育活力的重要手段。此外,“留学点”将成为外来儿童的第二故乡,学生成年后仍会对这片土地充满特殊情感,加大对地方经济或宣传上的支持,增加地方教育收入与关注度。

位于日本东北部的秋田县,人口自1960年起便持续下降且减少率为全日本最高,仅依靠裁撤与合并策略也难以维持当地基础学校的合理规模。由于秋田县风景优美,因此政府采用了“乡村留学”发展模式,通过该策略吸引新一代育儿移民,增加流动人口与短期外来学生。招生宣传方面,可委托NPO法人山村留学协会在网络上对项目进行展示,公开当地山村留学相关资料(费用、课程、日常生活);生活保障方面,地方政府对空置或破旧住宅进行改造,为外来学生提供“寄宿家庭”“学生宿舍”“家庭迁居②”三类居住形式;师资力量方面,日本政府设置了三至五年的义务性教师轮岗制度,并给予偏远地区教师工资补贴、医疗保险、住房优惠等福利性保障,为地方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支持。在相关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秋田县“乡村留学”项目除了教授基础学科,还提供“采集毛豆”“制作竹筏”等特色课程,吸引了许多外来中小学生来此进行短期学习。据统计,截至2018年日本共有22个都道府县、63个市町村、138所中小学开展了“山村留学”项目,合计接收20 710位“山村留学生”[29]。

5 启示

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各城市在发展速率与阶段上的差异也在逐步扩大。长期来看,“二胎政策”也难以缓解部分地区将出现的人口即零增长、乃至负增长局面。虽然当下我国尚未面临类似日本的过疏化现象,但提前研究收缩背景下日本基础教育设施规划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可为我国新一轮城市化和逐渐到来的少子化社会建设,从社会教育公平角度为城市收缩提出可供参考的规划经验。

首先,日本“权利下放”“动态反馈”“公众参与”三方面制度优化内容为我国基础教育设施规划带来一定借鉴:随着人口中心转移与少子化社会到来,日本希望尽量减少中央对地方教育的规划干预,通过详细的规划框架与案例模板提供适当的支持而非直接参与。此外,日本也全面普及规划反馈工具以加强中央对基础学校的了解程度,有效推进地方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的自我完善。与此同时,在相对完善的政府监管下,日本积极探索政府与市场、非营利组织机构的合作机制,鼓励市民加入学校运营、管理体系之中,搭建积极的战略伙伴关系以减轻政府人力与资金压力。

在具体规划策略方面,日本基于精准人口预测模型及时调整规划目标,力求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弹性匹配。进一步来看,由于日本已长期面临多年龄段人口负增长、地方财政压力激增处境,因此在供应上偏向减少、归并包括教育设施在内的低效公共设施,并强调以基础教育为核心的“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学校在吸纳周边资源同时也回馈整个社区,实现设施整合与空间高效利用。相关策略启发我国可进行更长时间范围、更深层次的人口数据探索,全面了解适龄儿童数目的长期变化趋势,及时限制可能收缩区域的基础教育设施增量建设,并采用弹性规划策略适应学生数目变化,如更改行政和服务范围圈层。同时,对我国部分收缩城市而言,未来基础教育设施规划也可兼顾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在规划初期就预先考虑是否开放学校空间,如何统筹利用周边社区资源等问题。通过探索顺应人口收缩的社区复合式教育发展模式,提高区域聚集度与活力,提升学生与居民的归属感。

此外,日本积极提升收缩城市教育活力的存量发展举措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随着城市发展阶段的变化,规划者应更关注基础教育设施功能改善,更新与优化学校设施以稳定人口收缩地生源。在具体实践中,注重对学校现状的全面性调研,及时更新“教育设施信息资料库”内容,提升城市规划专家、学校管理者对设施状态的了解程度,提高专项规划的科学性。对我国经济发展弱势、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偏远收缩城镇而言,也可尝试参照日本乡村留学思路,根据地区实际情况,提供师资与设施配套完善的“夏令营”“研习社”,给予外地儿童来此短期学习的机会与可能性。该策略也与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的目标耦合,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基础教育资源要素在城乡间合理流动和平等交换,让更多学生体验农耕文化与自然魅力同时,也为当地基础教育发展带来了活水之源。

当下日本面临的诸多问题也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敲响警钟,暂时的“增长”不意味适宜持续增量规划。随着部分城镇逐步进入收缩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可在规划制度优化基础上,正视自身潜力并转变发展理念,注重学校机能的改善与区域整体发展的可持续性,逐步构建符合我国人口收缩特征的基础教育设施规划框架。长远来看,基础教育可被视为驱动收缩城市的“绿色引擎”,以“基础教育发展”为契机提升收缩城市的社会服务水平,满足市民的生活和求学需求,提升城市的宜居性。

注释:

① 日本文部科学省(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 MEXT),2001年1月6日起由原文部省及科学技术厅合并而成,负责统筹日本国内教育、科学技术、学术、文化、及体育等事务。

② 由于日本有大量家庭主妇,因此“乡村留学”项目中会有母亲陪伴儿童一起到小城镇求学的情况。

图片来源:

图1:根据日本2019年学校教育统计数据绘制

图2: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平成29年度文部科学白書第2部:文教·科学技術施策の動向と展開[EB/OL].(2019-06-28)[2019-10-15].http://www.mext.go.jp/b_menu/hakusho/html/hpab201701/detail/1418107.htm.绘制

图3-5:翻译改绘自「小中一貫教育に適した学校施設計画·設計プロセス構築支援事業(2016-2021年)」[R/OL].(2016-09)[2019-11-20].https://www.mext.go.jp/content/1387961_004.pdf.

图6-8,12:翻译改绘自海老名市学校施設再整備計画[EB/OL].(2018-08)[2019-10-15].https://www.city.ebina.kanagawa.jp/guide/kyoiku/iinkai/1007720.html.

图13:翻译改绘自海老名市公共設施白書[EB/OL].(2014-11)[2019-10-15].https://www.city.ebina.kanagawa.jp/shisei/seisaku/kobetsu/1003790.html.

图14:翻译改绘自学校施設の複合化の特徴と取組事例:先進的な取組事例[G/OL].(2017-03)[2019-12-28].https://www.mext.go.jp/b_menu/houdou/29/03/__icsFiles/afieldfile/2017/03/29/1383568_7.pdf.

图15:翻译改绘自参考文献神奈川県海老名市:学校プールを廃止し、市民プール等を活用[EB/OL].(2018-04)[2019-12-28].https://www.city.abiko.chiba.jp/shisei/shingi_iinkai/kosodate_kyoiku/abkgakkousisetukeika.files/4006pulujirei.pdf.

猜你喜欢
设施规划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民生设施非“摆设”
探寻日本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黄金时代》日本版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