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于司可,石广,李玲君
(1.牡丹江市中医医院 康复医学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2.德阳凯宁医院 中医康复科,成都 罗江 618500;3.解放军第七十八集团军医院 普外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9)
脑卒中是指脑缺血或脑出血性疾病,导致大脑细胞和组织坏死,具有突发性、进展迅速特征。偏瘫属于脑卒中常见后遗症,需尽早展开功能恢复训练,促使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传统康复治疗主张引导患者完成被动、主动肢体活动,配合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训练过程以非强制性运动为主,虽然可起到一定锻炼作用,但此时患者对健侧肢体存在依赖性,导致患肢锻炼不足,影响康复效果[1]。强制性运动疗法作为新型的康复训练方法,可弥补传统康复训练不足,其主张通过限制健侧肢体活动,促使患者强化患肢活动,继而提高康复效果[2]。为此,本次研究对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进行了探讨,选择牡丹江市中医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作为研究资料,详细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牡丹江市中医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1例。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55~80岁,平均(62.05±4.27)岁,包含脑梗死25例,脑出血16例,左侧偏瘫24例,右侧偏瘫17例;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56~80岁,平均(62.07±4.15)岁,包含脑梗死24例,脑出血17例,左侧偏瘫22例,右侧偏瘫19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3]:经颅脑CT及MRI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病情稳定,患侧下肢合并足下垂及足内翻;改良Ashworth量表分级Ⅰ-Ⅲ级;患者知情,签署同意书,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4];合并脑外伤、肿瘤等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双侧肢体偏瘫患者;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精神障碍及精神病史患者;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下肢感觉功能异常患者。
1.2 康复方法
1.2.1 对照组: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评估病情变化,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卧床期间加强体位监护,抬高患肢,定时肝肾,保持良肢位摆放。先进行床上被动活动训练,先从大关节开始,再进行小关节活动,完成外展,外旋、屈膝、伸髋等训[5]。恢复自主活动后进行主动训练,指导患者循序仅仅进行自主翻身、坐起坐位平衡训练,站起训练,占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每周5 d,每天30~60 min,未展开健侧限制运动。
1.2.2 观察组:在上述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强制性运动疗法,先完成被动活动训练,待恢复自主活动能力后,利用休息位夹板限制健侧肢体活动。限制时间至少为清醒时间的90%。对患肢展开重复强化训练,循序渐进完成上肢、下肢的运动功能训练。①上肢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塑形训练,让其连续做超过现有运动能力的动作,持续增加任务难度和肢体运动幅度,并结合日常生活常用行为经塑形,如拧螺丝、模拟吃饭、捡豆子等,并将每个动作分解成小动作,不断重复训练。每天训练4 h,每周5次,训练过程中每隔1 h放松1次,活动健侧肢体活动,避免制动导致关节僵硬或肌肉萎缩[6];②下肢训练,利用椅子进行起坐训练,先从50 cm高度开始,每天150~200次,逐渐降低椅子高度,直至20 cm,每天2组;运动平板训练40 min,初始在静止的活动平板上行走,熟悉动作要领后开始训练,从慢速开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速度,保持速度为0.5~1 km/h,训练过程中,站立位保持膝关节伸直状态,迈步期足跟先着地,髋关节尽量伸展,每天2次;上楼梯时健侧先上,患侧后上,下楼梯时患侧先下,健侧后下,依据体能调整训练强度及训练时间;③生活训练,睡觉、洗浴、睡觉及完成其他可能影响安全及平衡的运动时可拆除夹板,促使患者逐渐适应患肢活动,逐渐加强训练难度,尽量将训练内容与日常生活结合,如进餐、写字、叠被、梳头等。每周5d,每天30~60 min;④心理护理,理解患者因死亡威胁及活动受限出现的负面情绪,主动与其沟通交流,耐心引导其表达,借助文字、手势及语言等方式,与患者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鼓励其每次训练后的成就,列举康复良好的病例,激发治愈信心[7]。
1.3 观察指标。训练1个月后评价两组康复效果:显效为偏瘫肢体功能正常,肌肉测评≥3级,自主开展日常活动;有效为偏瘫肢体功能明显改善,肌肉测评<3级,自主开展轻度日常活动;无效为肢体功能、肌力无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测定训练前、训练后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取Barthl指数评价评价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生活质量采用采用SF-36量表评价,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测定训练前、训练后两组运动功能变化,肢体运动功能采取采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价,上肢运动功能总分66分 下肢运动功能总分34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强;静态平衡能力采取BBS平衡量表评价,满分56分,分数越高,平衡能力越强;移动平衡能力采取“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时间越短,平衡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卡方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分析表1可知,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n(%)]
2.2 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比较。分析表2可知,训练前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比较()
表2 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比较()
组别 例数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生活质量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观察组 41 16.25±2.25 8.12±1.13 57.23±9.15 77.22±10.58 55.52±8.48 80.43±11.06对照组 41 16.42±2.40 10.21±1.72 58.02±9.24 68.28±10.35 55.06±8.92 71.19±10.37 t-0.330 6.502 0.388 3.867 0.239 3.902 P-0.741 0.000 0.698 0.000 0.811 0.000
2.3 两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比较。分析表3可知,训练前两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移动平衡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Fugl-Meyer上肢、Fugl-Meyer下肢、静态平衡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表3 两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组别 例数 Fugl-Meyer上肢(分) Fugl-Meyer下肢(分) 静态平衡能力(分) 移动平衡能力(s)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观察组 41 32.52±5.52 52.26±8.11 15.52±3.37 26.06±4.11 22.24±4.15 41.15±5.52 27.25±3.36 16.22±2.04对照组 41 32.62±5.73 46.21±7.46 15.28±3.42 20.21±4.03 22.41±4.18 34.07±4.81 27.51±3.42 21.16±2.84 t- 0.080 3.515 0.320 6.507 0.184 6.191 0.347 9.045 P- 0.936 0.000 0.749 0.000 0.853 0.000 0.729 0.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增多,脑卒中作为常见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也相应增多。脑卒中急性期需尽早用药及手术,同时需重视康复治疗,预防或减轻后遗症。传统康复治疗通过评估患者耐受力及恢复程度,循序渐进展开肢体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可起到一定锻炼作用,但非强制性运动,导致患者活动中习惯性使用健侧肢体,对患肢锻炼不足,影响康复效果[8]。强制性运动疗法通过限制健侧肢体活动,强迫患者使用患肢活动,锻炼患者对患肢活动的适应能力,提高运动功能,而且可锻炼肢体协调能力,提高平衡能力。强制性运动疗法应强化重复训练,从小动作开始,反复训练,在逐渐增加运动种类,同时融入日常生活肢体活动,促使患肢能够尽早完成日常动作,提高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证实强制性运动疗法利于肢体功能恢复,改善肌力,逐渐恢复日常活动能力,治疗效较好。与张健[11]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 vs.68%)”相近。强制性运动疗法鼓励肢体偏瘫患者大量使用瘫痪侧肢体,帮助患者战胜“习得性废用”,刚开始训练以小动作为主,循序渐进治安掌握复杂的动作,有效恢复肢体活动能力,而且强迫患肢活动还可激活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兴奋性,诱导脑细胞中应用的依赖性皮质功能重组,改善脑功能。强制性运动疗法通过限制健侧肢体,降低上肢出现习惯性废用的效果,持续锻炼进一步扩大大脑半球对应皮质部位。训练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移动平衡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Fugl-Meyer评分及静态平衡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证实强制性运动疗法可逆转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神经功能,锻炼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平衡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实施强制性运动疗法可促使患者运动功能改善,适应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康复效果,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