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管工程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刍议

2021-07-22 08:02民航厦门空管站陈依妮
民航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开箱空管资产

□ 民航厦门空管站 陈依妮/文

今年是“十四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亦是“四强空管”建设进一步推进与完善之年。持续加强民航基础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促进民航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保障能力与服务水平,既是民航系统的战略构想,也是社会及广大旅客的殷切期望。为此,民航局在2020年12月24日下发了《关于印发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旨在通过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流程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人工决策向数据决策的转变。笔者针对近些年来空管行业持续不断的基础设施投入与设备升级改造建设中占绝对比重的固定资产管理来进行研究,旨在分析空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现有缺陷,尝试提出建立并优化固定资产管理平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传统纸质模式下数据使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模式不能满足海量数据的循环叠加

近些年来,得益于全行业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空管系统的标准化程序化水平也水涨船高,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依然有一些不易察觉的薄弱环节亟需引起重视和关注。具体到固定资产的信息系统构建,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基础投入不足,没有做到设备电子化全覆盖。从固定资产购置时的统一管理,到交付使用时各部门的分散管理,空管系统在实际运行中逐渐确立了树型的部门之间分工权责体系。但随着保障能力的不断升级和设备扩容,固定资产的数量增加迅速,之前传统纸质台账与卡片在各部门流转的程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对于工作数据跟踪挖掘和管理决策的需要。

二是纸质模式与现实需求脱节。固定资产的使用单位都是专业性很强的业务部门,例如管制、技保、气象等等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一般都是兼职人员,随着工作岗位变动,在记录处理海量数据的现实要求下,如何在短时间内了解大量的纸质台账与资产卡片,如何保存重要设备性能说明资料,如何高效完成单个设备故障报废调新后的再编号,如何配合完成每年一次的资产大盘点等等,都是相关人员不得不面对的巨大挑战。

(二)基础模块无法解决各个阶段的联动需求

毫无疑问,市场上已开发成熟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这些系统有的侧重比价,有的侧重供应商管理,有的侧重入库出库管理,都是根据不同单位的特定需求而设计,无法满足空管部门多维度的决策需求。例如:

缺少下一年度预计投资建设新增资产的模块。无法掌握现时存量资产与未来增量资产的配置比对,无法为下一年度的资产投入、资金预算申请和概算批复提供基础数据;缺少在建项目固定资产的模块。项目进入实施阶段,但尚未安装并交付的资产管理时常被忽视,是在库在装还是出库待装,往往不清楚该资产的实时状态。

缺少资产处置环节的模块。这个环节一直是资产后期管理的灰色地带,当资产进入预报废阶段时,没有制定可供检测和追溯的处置程序,如:对设备数据防泄密的格式清除、对资产处置的剩值回收等等缺乏统一规范、统一审批、统一处置。

缺少各部门对资产分类分项归属管理的模块。项目在立项前、实施中、交付后的全过程都涉及多部门的协同。就笔者了解,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系统只实现单一地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服务,无法实现关键信息检索,无法差异查找特定数据,无法提供灵活、便捷的子报表操作归属模块,精准为各部门提供归口业务支持。

缺少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过程针对资产组合、资产分摊价值处理的模块。

(三)原有流程无法体现过程管理的交叉防控

事实证明,现有纸质模式无法实现资产从采购、开箱、安装、竣工、交付、运维、报废的全过程监控,只能勉强做到简单的“事后保管”,无法实现“预先防控”。突出表现在:

在项目前期,项目的申请上报是运行使用部门,项目的落实执行是建设实施部门,项目的采购合同成为了上述两者的惟一纽带。设备进场时靠以往传统的人工点箱、人工点材,往往无法避免因核对大量设备型号、规格、数量时的疲劳清点而造成的错、漏、忘。

在项目中期,设备进场开箱清点完毕到安装之前,存放在仓库、机房等地的新购资产处于监管真空状态。

在项目后期,交付用户的固定资产在运维、报废过程中同样无法实现及时科学有效的交叉检查记录。

提升固定资产管理与风险防控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变革模式,建立平台,实现海量数据的协同管理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平台,不仅可以通过资产扫码机一扫入库、出库、变更、交付、运维、报废过程的基础数据,更可以收集各阶段过程的决策资料,克服前述的若干缺陷(资产管理人员岗位变动、设备卡片难以保存查找、设备性能说明缺失、设备故障调换再编号等等)。更重要的,平台有助于实现数据从静态到动态、从人工到数据的智能转变。使用部门的具体需求、上级单位的概算批复、实施部门的过程执行、多部门协同交叉监管,以及后期分摊价值后交付运维的等环节都将在同一个管理平台上流传、复核、审批,实现同时在线、实时更新每年不断投入资产的海量数据,不仅有助于了解家底,提高效率,实现多部门信息共用共享,还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并理解各类数据的过去时概况、现在时变化、将来时预算等等,对促进多部门协同管理都大有裨益。

2021年4月12日,厦门空管站开放进近第三扇区

厦门空管站专题研究空管工程建设事项

(二)多方参与,强化环节,扩展符合自身管理的模块

对比市面上大多数的固定资产管理平台,结合笔者的预期,为了强化多方参与并行管理,有如下建议:

一是前期申报。平台要实施一个合同,必须经历项目发起人、合同管理人、财务预算人、工程执行人、最终审批人的环节,扩展核对模块,对标责任人模块。

二是中期落实。项目落地后,需具备接收人、开箱人、安装人、使用人、责任人各自模块,强化廉政模块,对标风险防控模块。

三是后期管理。设备在质保期内故障或者超过生命周期,发起报废程序必须具备责任人、审批人、预算人、管理人以及最终审核人的环节,扩展评估处置报废模块,对标运维监控模块。

四是预算模块。对上报下一年度投资计划的项目,必须具备使用人、审批人、预算人、管理人等必需环节,依托预算模块,对标优化集约模块。

(三)事前控制,交叉管理,形成相互制约的防控机制

建立并运行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平台对于弥补管理缺漏、提高使用效率、预防资产流失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通过数字化的智能管理平台,可以快速实现“三个一致”:

1.计划与合同一致。规避从提出需求到采购落地,单纯依靠人工核对数量、规格、型号的海量数据盲区,建议通过利用平台数据的导入,能快速实现分项自动比较核对,完成申报需求的计划与签定的合同核对一致。

2.货物与合同一致。当设备大规模进场开箱时,如何杜绝供应商分次分批发的货物漏发、错发,建议加强实施人与使用人开箱清点无误后的共同锁定功能,保证开箱已清点的固定资产数据不被篡改。杜绝人为疏忽,造成二次遗失。保证收到的货物与合同核对一致。

3.安装与合同一致。当设备从开箱清点到分仓库暂存后,准备进行设备安装上架时,利用先前管理平台完成的上述两个环节的锁定核对,通过扫码机扫码上架进入匹配合同数据,就能够杜绝人为调换、丢失、侵占资产的可能,形成固定资产的闭环管理。保证安装上架的设备与合同一致。

目前,随着空管建设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 ,新建、改扩建及升级工程越来越多,固定资产的新置管理、新旧资产交叉管理、升级管理也愈加繁杂。如前所述,传统纸质记录管理模式越来越成为资产管理的掣肘,在现实中难以为继。因此,建立并持续优化新的数字化资产管理平台,加强固定资产的集约管理和内部控制,具有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开箱空管资产
开箱
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问题探析
中小机场空管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空管无线电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的设计
治愈强迫症!全球刮起“真人开箱照”旋风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乙醇蒸气放空管设置室内引发爆炸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开箱取宝之博山豆腐箱
快递企业收开箱费被指霸王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