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斌,赵晨雨
体育伦理道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人们树立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意识,促进个人品格的完善,尤其是在竞技体育比赛中,可以放弃自身利益力争道德上的完善,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1]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群众对体育的需求,体育领域的道德要求越来越被人们看重,无论是在竞技体育中的道德失范现象还是在体育经济中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都要求我们针对体育伦理道德进行深刻的探究。那么,近二十年来,我国体育伦理领域研究经历到了哪一个阶段?都有哪些研究成果?未来的发展趋势怎样?这些都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基于此目的,我们需要对近二十年来体育伦理领域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借助CiteSpaceV可视化分析软件,以CNKI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体育伦理研究文献为分析数据,对体育伦理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得出近二十年来体育伦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
本研究选取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在检索之前,首先对检索词选取进行了专家访谈,最后根据专家意见以及相关领域理论,最终确定了 “ 体育伦理 ” “ 体育道德 ” “ 奥运伦理 ” 三个检索词。通过以上述三个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期刊来源类别选择 “ CSSCI ” 以及 “ 北大核心 ” ,共检索文献条目343条,文献涵盖题目、作者、摘要和关键词等基本信息,检索时间跨度为2000-2020年。详细内容见表1。
表1 数据来源及检索方式
1.2.1 文献计量法
对在CNKI数据库中收集的文献资料以及通过可视化分析软件得出的数据,运用Excel、Prism软件进行汇集整理分析,生成文献发文量趋势图以及作者数量表等,为体育伦理研究领域可视化分析奠定研究基础。
1.2.2 知识图谱分析法
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又称可视化分析法,是由美国雷克塞尔大学陈超美博士研发的CiteSpaceV软件,在java环境下运行该软件,将文献数据转化为图片或图谱的研究方法。通过CiteSpaceV软件(版本为CiteSpaceV.7.R1(64-bit)),将检索到的文献数据转换为wos格式后,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作者、机构合作分析,采用Minimum spanning tree(MST)和Pathfinder(寻径网络)两种算法生成知识图谱,能够更清楚的认识 “ 体育伦理 ” 领域的热点和前沿趋势。
学术论文发文量的变化是衡量某领域发展的重要指标,构建相关领域全面、系统的文献分布曲线,对整体把控该领域发文特征,目前所处的阶段、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和动态都具有重要意义。[2]
统计2000-2020年体育伦理领域核心期刊发文量。如图1所示,宏观来看,近二十年体育伦理文献量呈现上下波动式发展,2020年之前发文量有下滑的趋势,之后有所回升。
图1 2000-2020体育伦理研究年发文量分布图
微观来看,体育伦理研究有两次阶段性增长,第一个阶段为2005-2008年,发文量在2005年迎来第一个增长转折点,随着2006年《体育事业 “ 十一五 ” 规划》颁布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举办,群众对体育热情持续上升,促使我国学者针对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开展中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因此,在2006年达到近二十年来体育伦理研究发文量的峰值。后奥运时代,关于体育伦理研究的发 文量趋于平缓。但随着十八大的召开, “ 和谐社会 ” “ 生态文明 ” 等新任务在我国发展规划中进行,体育伦理是否能够促进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又进一步促进了体育伦理研究的发展,在2010-2014年迎来第二阶段的增长高峰。
在此之后,针对体育伦理的研究迈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发文量逐步减少,发文质量逐步提高。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的核心,代表了论文的主题。[3]使用高频关键词绘制共现网络来发现关键词连接疏密程度,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4]利用CiteSpaceV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文献数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在CiteSpaceV分析界面选择时间跨度为 “ 2000-2020 ” ,节点类型选择 “ Keywords ” ,点击 “ GO ” ,确定合适的阈值以及调整合适的节点大小,得出体育伦理领域2000-2020年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在知识图谱中去掉 “ 体育伦理 ” “ 体育道德 ” “ 奥运伦理 ” 检索词,图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的大小代表关键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次,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程度。
如图2所示,在研究主题方面,主要围绕着 “ 竞技体育 ” “ 体育伦理学 ” “ 兴奋剂 ” “ 奥林匹克运动 ” “ 体育文化 ” “ 学校体育 ” “ 体育教学 ” “ 体育管理 ” 等领域内的伦理问题展开研究。从研究人群上看,主要有 “ 运动员 ” “ 大学生 ” 和 “ 体育教师 ” 。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合并分类可以看出,体育伦理领域主要分为四个研究主题,分别为竞技体育伦理研究、学校体育伦理研究、体育文化伦理研究以及体育管理伦理研究。
图2 2000-2020体育伦理领域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对作者的合作分析可用来确定某领域的核心学者以及学者的学术流派和学科结构,对相关领域有深入了解和丰富科研成果的学者知识图谱中节点大小代表作者发文频次多少,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不同学者之间的合作程度。由图3可知,我国体育伦理研究队伍人数众多,但并未形成庞大规模,作者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节点之间连线仅有172条,图谱密度仅为0.0022。其次,可以看到,近二十年来我国体育伦理领域有多个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发文量最多的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熊文,共发表了9篇关于体育伦理的研究,其主要的研究方向为竞技体育伦理,探讨了竞技体育中竞技道德与利益的问题,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6]位居第二的为来自上海体育学院的龚正伟,共发表7篇关于体育伦理的核心论文,主要立足于 “ 传统体育伦理思想 ” “ 体育伦理学建构 ” ,以及 “ 中西体育伦理比较 “ 等视角进行研究。祝大鹏来自武汉体育学院,共发表了5篇体育伦理核心论文,研究对象主要为运动员与体育专业大学生,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体育道德的评判标准与体育道德强度量表研究。值得一提的是,祝大鹏关于体育道德的量化研究打开了体育伦理研究方法的新大门。以上研究者共同构成了我国体育伦理研究的核心力量。
图3 2000-2020体育伦理领域作者合作知识图谱
在作者合作方面,我国体育伦理领域已经形成了小规模的合作团体。其中,以龚正伟为核心,由刘湘溶、徐正旭、张子沙等人组成的合作团体最大,合作紧密程度最高。其次是以季浏、孙开宏、王坤组成的合作团体以及祝大鹏、单曙光、赵鹏等人组成的合作团体。但是,体育伦理领域研究作者的合作网络整体密度偏低,研究作者之间合作关系较弱,大多以个人为主体展开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体育伦理的研究进展。
表3 2000-2020体育伦理领域作者发文量表(N≥3)
主要研究机构引领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它们的研究成果能够反映该学科领域内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科学机构合作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直观展现对该领域发展起到关键推动作用的核心科研机构。[7]运用CiteSpaceV可视化分析软件,节点类型选择 “ Institution ” ,调整适当的阈值和节点大小,生成体育伦理领域研究机构知识图谱,如图3,进一步分析体育伦理领域的研究机构分布和合作情况。
图4 2000-2020体育伦理领域科研机构合作知识图谱
图中显示连线共有73条,图谱密度仅为0.0016,可见我国体育伦理研究机构队伍单薄,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研究团体,机构与机构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体育伦理研究的进展。
从空间上看,研究机构分布并不均衡,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区,可能与地区经济水平、科研能力成正比关系。研究机构主要以高校为研究主体,其中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研究体育伦理最多的研究机构,
在合作关系方面,以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中心的节点连线最多,研究机构合作团体在体育伦理领域处于核心机构地位,具有引领体育伦理领域发展趋势的关键作用。但体育伦理领域主要研究机构并未形成研究网络,没有针对共同问题进行学术交流。因此在未来发展方向上必须加强机构之间的合作程度,积极召开关于体育伦理为主题的会议和相关的专题报告,以便于机构间相互交流和学习,共同推动我国体育伦理领域的高速高质量发展。
为了更进一步呈现我国体育伦理研究的演进趋势,本研究选择使用时区图方式分析,Time-Zone时区共现图是用时间维度来表示知识演进的知识图谱。以时间轴的形式对体育伦理领域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形成以体育伦理为研究主题的时区分布图,可以直观呈现出不同时期内体育伦理研究热点的分布和动态变化趋势。[8]因此,借助CiteSpaceV可视化分析软件中关键词时区共现的功能,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在关键词共现界面中找到功能区见面,选择 “ Visualization ” 后进一步选择 “ Time-zone View ” ,调整适当阈值和界面大小,得出体育伦理领域时区共现图,如图5。
图5 2000-2020体育伦理Time-zone View时区共现图
图5 中,节点所在的年份是首次出现研究热点的时间,节点的大小表明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各个研究热点之间的联系程度。通过对知识图谱的研究,结合以体育伦理为主题的相关文献的发文趋势、文章内容等因素综合分析,大致将近20年来体育伦理领域研究分为3个阶段。具体划分如下:
(1)2000-2002年为我国体育伦理领域研究的基础探索阶段。此阶段尽管发文量较少,但研究主题和所涉及领域却非常广泛,研究热点多集中在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伦理取向等基础理论和基础问题上,例如,龚正伟、张子沙(2000)提出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必须实现现代转型,更好地调节人们的社会和利益关系;[9]王斌(2002)辩证分析了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具有本民族特色和自身的理论体系。[10]在体育伦理道德方面,陈锡林、刘艳(2000)从价值观角度出发深度阐释了体育伦理道德的内涵与结构,并探讨了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11]申建勇(2000)在论述21世纪高科技与兴奋剂所带来的体育道德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要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和体育法律建设。[12]这一阶段关于体育伦理基础性问题的研究为下一个阶段更为细致、聚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2003-2015年为我国体育伦理领域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此阶段体育伦理研究的发文量呈陡坡式上升,受国家政策和国际体育发展的影响,所研究的内容更具体、更微观、更聚焦,研究问题更深入,主要的研究热点集中在竞技体育、和谐社会、体育文化、体育技术化、学校体育、社会责任等等。随着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和奥运会举办,关于竞赛中发生伦理道德失范的现象不断增多。因此我国学者开始就竞技体育伦理道德展开了长时期的研究。熊文、田祖国(2004)采用伦理价值分析法,对竞技体育伦理精神进行深刻的内涵阐释,提出竞技体育伦理精神表现了竞技体育的道德性和价值性,发展竞技体育应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合理伦理文化。[13]刘湘溶、刘雪丰认为竞技体育的目的和手段以及发展方向的异化才是导致竞技伦理问题的关键,竞技体育要实现自我调整和自身伦理建设。[14]在体育竞赛更为细化的问题中,体育竞赛手段、体育技术化所带来的体育道德不公引发了学者们的探究。董传升(2006)认为体育发展功利性、体育对预设理论的僭越以及体育技术解构与重构引起体育伦理价值的颠覆是造成技术化困境的重要因素。[15]沈克印(2010)借助高科技泳衣案例探讨了科技与伦理的支点,认为只有实现体育科技与伦理的良性互动才能使竞技体育科技走出伦理困境。[16]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以及08年我国举办奥运会的影响,学校体育开始迅速发展,同时也引起各个方面问题的产生。李世宏(2010)认为学校体育伦理贯穿学校体育活动始终,使平衡学校体育活动中各方利益的 “ 杠杆 ”[17]杨春莉(2007)提出要借助学校体育教学来达到对学生伦理教育的目的,[18]与我国现如今提出的课程思政目标类似。另外,关于体育伦理学学科建设方面,李宏斌(2010)认为体育伦理学是关于体育道德关系和现象系统研究的应用伦理学学科,[19]龚正伟(2007)则系统阐释了体育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内容、方法。[20]这一阶段体育伦理的研究可谓百花齐放,研究热点分布于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使体育伦理发展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3)2016-2020年为我国体育伦理领域研究的缓慢发展阶段。此阶段中体育伦理研究发文量趋于缓慢下降,研究结果多以研讨会、综述等形式发表。该阶段出现的研究热点主要有体育经济、体育产业、新时代等。随着国家46号政策的颁布,体育产业不断深化,但王志博(2016)认为我国体育产业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体育经济市场缺乏良好的伦理规范和运作规模,体育产业将会经历激烈的伦理挑战。[21]其中,李龙(2017)提出体育产业发展水平非均衡化、评价标准过度市场化,这些现象都是对体育伦理的背离,社会呼唤体育伦理回归。[22]
研究表明,我国近二十年体育伦理研究发文量总体呈上下波动式发展趋势,在2006年达到最大发文峰值,随着国家政策的颁布和群众对体育的需求,体育伦理研究内容逐步多样,但领域内作者合作关系较弱,大多以个人为主体展开研究,只有少部分合作团体,体育伦理领域研究机构较为单薄,机构发文量最大的为华东师范大学,但机构与机构之间合作程度较低,对我国体育伦理研究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可以看出,体育伦理研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特点,每一次研究热点变化都与当今国家政策、基本国情或国际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主要研究热点是围绕着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体育文化、体育管理中的伦理问题以及体育伦理学科构建等研究视角展开。研究热点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基础探索阶段、快速发展阶段以及缓慢发展阶段。
当前,我国体育伦理领域研究大多以思辨研究范式为主,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但研究热点呈现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研究主体多元化。本研究采用CiteSpaceV分析软件对体育伦理领域近二十年来研究趋势和热点进行分析,旨在对我国体育伦理领域研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在选择文献数量上略有不足,缺乏对国外体育伦理的相关研究。因此,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应放眼于国际,采用更为科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我国体育伦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