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2021-07-22 14:04朱建国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体教后备南京市

朱建国,周 浩

体教融合是我国实现体育强国和教育强国的必经之路之一,是我国体育事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1]。2020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树立 “ 健康第一 ” 的教育理念,由面向运动员转向面对全体学生,以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为导向,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赛事体系,以学校体育为总抓手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以及完善的人格[2]。《意见》的印发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体育未来的发展方向,确立了学校体育的主体地位以及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发展领域与任务。南京市作为我国改革试点的先锋,给予体教融合相关工作高度重视,早在2018年南京市教育局发文《关于印发南京市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指在加强全市的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2021年南京江宁又印发了《江宁区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等。基于此,本文对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当前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并通过借鉴国外优秀的后备人才培养经验,取长补短,给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后备人才的培养带来启迪,也给后人带来经验与借鉴。

1 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

1.1 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参训机制

1.1.1 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年龄及人数概况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进行调查,如表1可知,6-7岁年龄段人数为78人,7-8岁年龄段人数为72人,8-9岁年龄段人数为88人,15-16岁年龄段人数为73人,占比分别为8.8%、8.1%、9.9%和8.2%,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年龄结构呈两边少,中间多的现象。从表中不难看出,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出现了人才逐渐流失的现象。15-16岁年龄段的青少年正处于升学阶段,学习压力大,空余时间少,面对训练与学习之间的矛盾,大多数人会放弃前者,这是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而6-12岁这个阶段的运动员正处于小学阶段,学习压力小、空余时间多,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自己兴趣的事情,因此数量较多。12-15岁这个阶段的学生运动员正处于初中阶段,由于南京市的初中生需要参加体育中考,因此很多学生积极参加羽毛球训练,学习技能,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所以数量较多。

表1 南京市青少年羽毛球人才不同年龄段数量表(n=888)

1.1.2 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选拔的方法及因素

运动员选材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测量评价手段选拔适合从事某类运动项目训练的专门人才的过程。运动员选拔得好,选拔得准,可以提高培养人才的效率,加快培养事业的接班人,这一过程在后备人才的培养中非常重要,是竞技体育中重要的一环[3]。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教练员进行调查研究,如表2可知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选拔主要是以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成绩来选拔,选拔的理念单一,只有考虑到运动员的当前状态,没有考虑到运动员后天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后备人才的选拔与输送。科学的选材可以有效地挑选出先天适合从事羽毛球运动并且后天也具有一定天赋的羽毛球运动员,通过问卷调查法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教练员选拔运动员主要考虑因素为身体形态、遗传因素、生理指标、心理因素及文化知识,其中文化知识仅占5.0%,说明教练员更加关注运动员的遗传因素和身体素质,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和心理因素层面受到了忽视,在体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下,教练员应在选拔运动员的过程中,在文化知识和心理上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表2 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选拔依据(n=40)

表3 运动员选拔考虑因素图(n=40)

1.1.3 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参训动机

为了更好地了解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参训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参训动机进行调查,如表4可知有371人参训的目的是锻炼身体,所占比例最大,为41.8%,其次有360人参训目的是培养兴趣爱好,所占比例为40.5%,走专业化道路的运动员最少,仅占8.1%,还有一部分运动员由于教练员与家长的劝说才选择参训,这一部分为85人,占比例为9.6%。总体来说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参训动机主要以锻炼身体与培养兴趣爱好为主。

表4 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参训动机表(n=888)

1.2 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

1.2.1 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训练情况

后备人才在日常的学习与训练中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尤为关键[4]。通过对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训练频次的调查可知,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训练频次大多为2-3次和4-5次,训练次数为0-1次与6-7次占少数。根据以上统计数据可知,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训练次数处于偏少的状态,说明在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在学训矛盾之间,更加倚重学习。为了进一步了解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训练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可知羽毛球后备人才的训练时间为1-2小时最多,人数为378,占比为42.6%,其次是2-3小时,人数为254,占比为28.6%,再次是3小时以上,人数为176,占比为19.8%,训练时间少于1小时的最少,人数为80,占比为9.0%。通过专家访谈法向有羽毛球教练访谈可知一般专业运动员训练持续时间为2-3小时,因此可知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训练时间大部分低于2-3小时,不利于运动员熟练掌握羽毛球技战术。

表5 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一周训练次数分布图(n=888)

表6 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训练时间图(n=888)

1.2.2 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学习情况

为了更好地平衡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训练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对后备人才的学习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调查可知,有31.3%的学生对学习时间表示非常满意,有33.6%的学生对学习时间表示满意,有22.6%的学生表示学习时间一般,还剩下12.5%的学生表示对学习时间不满意,根据以上数据可知,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对学习时间总体来说是满意的,说明在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更关注学习,同时也说明了运动员的训练时间相对不足。另外还有一部分运动员训练,是为了以特长生的身份进入更好的学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训练与学习的失衡。在对后备人才学习成绩的调查中可知,运动员学习较好和一般占比例最大,分别占比为33.6%和39.8%,由此可知在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学习成绩普遍较好,说明在体教融合培养模式下运动员在训练和学习上得到了双重保障,这是因为体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教育为主体,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表7 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对学习时间的满意程度(n=888)

表8 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学习情况图(n=888)

1.3 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保障机制

1.3.1 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人力保障

教练员在训练实施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一名优秀的教练员可以塑造出一个优秀的运动队[5]。通过调查可知,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教练员大部分年龄在31-40年龄段,占比为37.5%,其次是20-30年龄段,占比为35%,41-50年龄段人数最少,占比为27.5%。就此可以说明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教练员呈 “ 年轻化 ” ,年轻的教练员是教练员团队的主力军,教练员团队的 “ 年轻化 ” 有助于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的交流,也有助于提高运动员训练时的激情。与此同时,全面提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为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高质量培养保驾护航。2020年,江苏研究制定《省体育局关于加强全省青少年体育训练基层教练员培训工作意见(2020-2026)》,建立健全了基层教练员培训机制,全省共举办28期基层教练员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共2071次,并组织151名基层教练员参与总局青少司举办的线上培训。为进一步全面提高教练员的执教能力,省体育局持续开展基层教练员业务培训,建立和完善基层教练员业务培训并建立和完善基层教练员培训长效机制,保证了基础教练员的专业素养和执教能力。另外在深化体教融合的改革中,优秀退役运动员将进入校园走向体育教师岗位,并在校园里设立教练员岗位,大量优秀退役运动员、优秀教练员走进校园指导业余训练,开展校内、校际比赛,这些举措使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有了丰富的人力保障。

表9 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教练员不同年龄段数量表(n=40)

1.3.2 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赛事体系与物力保障

孙科等人在《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中说到青少年体育赛事是体教融合的核心。2020年,江苏共举办青少年阳光联赛55项次,15934人次投入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联赛中,同时制定了《江苏省青少年体育竞赛指南》,规范赛事组织,构建统一的、规范、相互补充的全省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给体教融合模式下青少年后备人才提供了舞台,为国家输送高水平后备人才。同时,江苏结合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创建工作,对照《江苏省中等体育学校建设标准》,加强体育运动学校督导,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对训练器材设备的满意度进行调研。通过调查可知有9.7%的运动员对器材设备表示非常满意,有19.5%的运动员对运动器材表示满意,有33.4%的运动员表示一般,剩下还有37.4%的运动员表示不满意,基于以上数据可知,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对器材设备持一般和不满意的态度。这说明在体育器材建设相关政策的实施上,上下衔接效率低,另外导致该结果的原因是一些学校位处市中心,学校面积小,用地紧张,加之市区土地价格昂贵,因此改善体育场地和器材的难度较大导致达不到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满意程度。

表10 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对器材设备的满意程度(n=888)

1.4 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输送机制

1.4.1 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输送地点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输送的地点进行调查可知,没有输送地点的学校占60.0%,输送地点为普通学校运动队的占20.0%,输送地点为体校的占13.3%,输送地点为职业运动学校的占6.7%,根据以上数据可知,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输送的地点各不相同,而大部分学校都没有自己输送地点,这对于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表11 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输送地点分布表(n=15)

1.4.2 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输送依据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输送的依据进行调查可知,仅拿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作为人才输送依据占比为40.0%,运动员文化课及比赛成绩的综合成绩作为人才输送的依据占比为40.0%,目标院校的技能测试作为人才输送的依据占比为20.0%,以文化课成绩作为人才输送的依据占比为0%,综上所述可知,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输送依据主要是以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和比赛成绩以及文化课的综合成绩作为评判标准。

表12 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输送依据表(n=15)

1.4.3 羽毛球后备人才输送困境

羽毛球后备人才的输送是后备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通过问卷调查法可知,后备人才输送困境主要是相关运动梯队建设的不成熟,其次是学生运动水平及获得的运动成绩较低,其他因素影响较小,因此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应大力发展其梯队建设,并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及运动成绩,这是解决后备人才输送困境的关键。

表13 南京市羽毛球后备人才输送困难原因表(n=15)

2 美国体教融合模式下后备人才培养的经验借鉴

在美国没有专门的体育主管部门,也没有负责协调各项体育工作的权威机构,相对于中国关于体教融合方面的研究,美国没有明确的相关研究,但是美国很好地通过依托学校把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所以认为这种人才培养方式就是体教融合的培养方式[6]。

2.1 美国在运动员培养上始终贯彻体教融合理念

在美国的教育系统中,体育是其重要的一环。在美国小学、中学以及大学中,运动员的发展成为学校重点培育对象,在运动员的培育与发展中始终强调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注重运动员个人价值的实现[7]。这种人才培养方式其本质是与教育的理念是相同的,充分体现出体教融合的培养理念。美国体育的训练和竞赛主要是以学校、社区和体育俱乐部为基础,学校作为人才输出基地,培养出许多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如大家都有所了解的NBA,大部分优秀篮球运动员都出自学校联赛,通过参与选秀进入到NBA赛场上。在美国,许多大学生体育组织如大学间的体育联合会、初级大学体育联合会、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每年都要举行大量的大学生体育赛事,给运动员大量参加比赛的机会,锻炼与提高运动员的能力,为美国的职业俱乐部、联盟输送大量的人才[8]。基于以上所述发现,美国在运动员人才培养上始终讲究体教融合,体育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让体育成为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2.2 严格要求运动员是实施体教融合的前提

在美国可以自由申请加入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一旦进入成功,必须得遵守协会与俱乐部的条例,这体现了美国学校严格要求运动员的特点。在学校里,运动员与普通学生的要求标准是一致的,运动员与普通学生一样,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分和毕业条件才能获得毕业。在美国NCAA大学联赛,运动员的文化课成绩必须高于所在学校的文化课成绩的平均水平,否则就不能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这无疑对既要花费时间训练又要学习的运动员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例如著名篮球运动员林书豪毕业于哈佛大学,但是他仅是哈佛大学过去60年来第一位入选NBA的篮球运动员。为了保障运动员的学习时间,在美国也有许多州限制运动员除了参加本校以外的比赛外,不能再去参加其他的比赛,也有许多大学限制运动员每天最多参加固定的训练时间,这些措施很好地保证了运动员文化课的学习时间,促进了运动员文化课与训练之间的平衡。

2.3 丰富的校园竞赛体系是实施体教融合的基础

在美国,不管是在小学、中学还是在大学校园里,始终会有不同项目的校园竞赛,学校给学生设置了大小不同的比赛。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训练方式,例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运动能力差,学校会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主要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锻炼身体,以娱乐性为主。在中学阶段,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专项,身体素质也有了较强的提高,具有一定的运动水平,学生会采取集中营的方式进行训练,并且会安排与不同的学校之间进行比赛来提高运动员的水平。在高中阶段,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级别会比之前更高。在大学阶段,大学生分为不同的等级,例如美国大学联赛NCAA,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一级联赛、二级联赛和三级联赛,其中一级联赛为美国NBA提供了大量的后备人才,是美国名副其实的后备人才基地。根据上述可知美国的校园竞赛体系从小学到大学层层递进,为美国竞技体育输送了一大批人才。

2.4 高水平的教练员与充足的器材设备为体教融合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在体教融合模式下,充足的器材设备和拥有有一定水准的教练员是运动员进行训练的基础。在美国,许多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根据孩子自身的意愿,通过自费的形式把孩子送去体育俱乐部或者学校体育兴趣班去学习运动技能来培养孩子的兴趣,其中学校体育兴趣班的教练员主要由学生家长自发组成。在中学阶段,学校的运动队会有专门的教练员进行指导,而这些教练员大多数具有丰富的执教经验和参加比赛的经历,为运动员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了运动员的运动水平。而到了大学阶段,学校运动队的教练员的水平是非常高的,许多教练员都曾经参加过职业的比赛,给运动员带来丰富的职业经验与技巧。有些水平较高的运动员甚至会私自聘请专业的教练员进行自我训练[9]。根据以上所述可知美国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培养特别看重,并且为了运动员的高水平发展,常常会聘请高水平的教练员和提供充足的器材设备。

3 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后备人才的发展策略

3.1 始终贯彻体教融合理念,营造发展环境

体教融合模式下南京市后备人才培养需要教育部门、体育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等互相之间达成共识,转变观念,深化思想融合,要坚持以教育为主体,坚持以学校体育为基础,致力于营造一种关注、参与、支持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氛围和环境[10]。其中,教育部门要摒弃应试教育的态度,要深刻认识到体育始终都是教育的重要一环,肯定竞技体育的特殊作用和地位,把运动训练始终贯穿于日常的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之中,促进学生教育、体育、品格的全面发展。体育部门要摒弃排斥教育的思想,要知道体育是离不开教育的,要主动把体育纳入教育体系之中。另外要重视体育的社会价值,肯定体育的社会功能,提高人们的体育价值观,遵循体育与教育的发展规律,并服务于青少年,把青少年培养成德智体美劳的后备人才。

3.2 实施青少年体育普及强基工程,推动青少年体育竞赛一体化改革

推动业余体校与普通学校深度融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项目和校内体育活动并开展业余训练。积极推动体育活动的开展。全面整合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竞赛,分类指导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建立健全各类体育项目社团、校队和各类体育项目联赛制度与体系,逐渐打造锦标赛、冠军赛、分站赛、俱乐部赛、校园联赛和国际邀请赛等多元化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

3.3 资源调配需要重新定位

随着深化体教融合以学校体育为主体,从今后的趋势来看,竞技体育将作为一个子系统纳入学校体育之中,体校的文化教育职能将交到学校之中,运动员将纳入教育体系之中,因此资源调配需要重新定位,在资源调配上应更多地倚向学校体育,在体育器材及教练员资源上应向学校体育转移。

4 结束语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是实现体育大国转为体育强国的必然途径,也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当今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在体教融合模式下应以教育为主体,学校体育为基础的情况下开展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竞技体育应逐渐作为一个子系统寄托于学校体育之下,相关政府部门应转变观念,达成共识,始终贯彻体教融合的理念。青少年体育赛事作为体教融合的核心,应积极推动青少年体育竞赛改革,完善体育竞赛体系,并让更多的优秀退役运动员及教练员走进学校来开展体育活动和业余训练。

猜你喜欢
体教后备南京市
后备母猪选育及饲养管理注意事项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刘辉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挖藕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地域特征视角下黑龙江省“体教融合”的政策指引与推进路径
南京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