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荣
目前绝大部分的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技术教学都是动作划分为六个阶段:移动取位-引拍-迎球挥拍-球拍击球-随势挥拍-动作还原[1]。经过长期体教结合,发现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技术教学逆向教程: “ 球拍击球-迎球挥拍-架拍 ” 技术训练,对初学者的教学效果非常好,使 “ 击球 ” 更易上手,缩短技术教学进程,让初学者信心满满,收获颇多。
1.1 构建 “ 双循环 ” 教学途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课堂设计创精品课程;促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项教学相结合;采用 “ 逆向流程 ” 教学。形成 “ 我要学、主动练、重参与、赛促练 ” 的学习氛围,解决学生自主学练的瓶颈问题和更快掌握专项技能。
1.1.1 构建学习评价体系,强化体育评价功能,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1.1.2 加强 “ 第二课堂 ” 的管理和竞赛体系的完善。利用学校优质资源共享,创建专项教学实践平台,拓展学生创新创业途径,以服务于专项教学和竞赛,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掌握一项技能为终身体育锻炼服务。
2.1 构建与技术相匹配的知识点
击球动作表面是依靠腿部和手臂力量。该力量深层次来源于躯干核心肌群动力链的传导由脚、腿、腰、腹、胸向击球手臂、手腕、手指传递[2]。
2.1.1 击球阶段知识点:(以右手持拍为例)
正手握拍法-像与人握手一样。手腕手指松紧度对球飞行速度和方向起决定性作用且影响击球质量。伸肘前臂手腕内旋转,击球瞬间手指握紧正拍面鞭打式击球[3]。肘关节带动前臂和肩向上运动,达到最大伸展是获得最高击球点的基础。转肩倒肘-肩关节角度越大,则上臂向上抬得越高,有利于肩关节绕身体纵轴转动。肩关节柔韧性好和快速运动能力,更好完成击球动作。通过身体后倒、加大挥拍距离来增加击球的力量。
2.1.2 倒拍阶段的知识点-下肢的脚、膝、蹬转,转髋送髋,拧腰、挺胸、转肩肘高抬,前臂手腕内旋转,倒拍头至最低点,呈展体反弓蓄力状态。击球瞬间躯干扭转角大,则躯干肌肉群拉伸程度大。重视躯干扭转角的弹性势能对上肢力量发挥的积极作用。
2.1.3 架拍阶段的知识点-展胸夹肘手腕松。肘夹角小,前臂靠近身体有利于躯干扭转瞬间转肩抬肘。
2.1.4 步法移动的知识点-判断启动和移动。侧身架拍,三步交叉步后退移动-两步并步后退移动-一步蹬转后退移动。准确判断并合理的后退步法移动到最佳击球位置(最佳击球点在右肩前上方高点)。
2.1.5 回位与判断起动节奏知识点-把回位速度控制在击球后回中心位置的时间正好与对手击球是瞬间同步,能顺势快速起动[7]。步法是手法正确运用的保证。
2.2 构建与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开展学生教学演练与团队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与展示。自抛自练的教学方法可以开发学生的左、右脑协同配合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左、右侧肢肌力同步增强(尽可能减少羽毛球运动员左、右身体不一样大的困境),可以提高学生的距离感、方向感、空间感、速度感等整体运动知觉敏感性。击球-倒拍-架拍 “ 逆向流程 ” 教学[4]:
2.2.1 熟悉球性练习[8]
正面对网,坐在前发球线后,两臂伸直,左手直臂持球向右手上方2米抛球,右手臂伸直同肩平、掌心向上等接自由落体的羽毛球。
同上,改右臂伸直贴同侧耳、掌心向上,等抛球到最高点,右手快速伸臂接(击)球。
同上,改屈臂倒肘贴同侧耳、掌心向左,等抛球到最高点,快速手肘最大伸展,右手快速伸臂接(击)球。
由坐改站立,同上,接(击)球时,要求左脚撑右脚蹬,形成向前上方的合力,双脚尖踮起形成最高击球位置,右手快速伸臂接(击)球,形成最佳击球的位置。
2.2.2 直臂正拍面击球
正面对网坐或立于双打发球线后,两臂伸直、左手直臂持球向右手上方2米抛球,右臂伸直贴耳、正手握拍拍面向前,等抛球到最高点,右手正拍面击球,体验腰腹、手腕、手指发力技巧。
2.2.3 倒拍-击球
手臂改为屈臂倒肘、拍头至最低点,让拍框侧面碰到右臀,身体成反弓状,等抛球到达最高点,快速伸臂,右手正拍面击球。体验手肘最大伸展击球。例:口令式自主学练-正手握拍法纠正。持拍直臂上拉肩后伸呈最大角度。手腕内转,前臂内旋抬肘,肘向前上方。肘关节夹角小,最有利于完成倒拍头至最低点。左脚向前跨半步,脚后跟着地。重心在右脚上,展体呈反弓蓄力。左手直臂抛球至右手上方2米。等抛球到最高点,右脚蹬、左脚撑,双脚尖踮起,躯干收缩发力,肩肘最大伸展,右手快速伸至最高击球点,正拍面鞭打式击球后制动(发力墙)。体验口令式动作自下而上依次协调叠加式发力击球,要求学生自己大声,身体1、2、3依次发力。
2.2.4 侧身架拍——架拍呈展胸,上臂抬至与肩平,肘夹角小于90度,正手握拍,把球拍当作是手臂的延伸部分,有手拍一体化的感觉。体验两臂与肩成等腰三角形架拍姿态,有利于架拍稳定和更好地发力击球。可以先侧身架拍状用右手扔球或者挥拍。身体面对墙,右脚尖抵墙侧身架拍姿势,左脚撑,依次右侧肢:脚蹬转、膝内扣、转髋、扭腰、挺胸、抬头、转肩、抬肘倒拍形成反弓姿势蓄力后,由下而上依次发力,等力量传递到上臂带动前臂向前上方挥拍发力,最后手腕外旋加速发力,让羽毛球形成最大的出球初速度。体验侧身架拍靠墙,转体抬肘,形成倒拍头到最低点,拍框侧面碰到右臀成反弓姿势,成一触即发的状态。
2.2.5 侧身架拍打吊球(固定球在原地握拍,拍头碰到球的高度),侧身架拍,左手指吊球,同上,转身正面对球,正拍面击球后制动。体验侧身蹬转扭腰、下肢带动上肢的发力顺序人的身体在运动时扭矩可以身体的爆发力大小,功率P=功W÷时间t,功W=力F×距离s;所以,P=F×s/t=F×速度v,功率P=力F×半径r×角速度ω。所以下肢先转,上肢被动发力,形成最大扭距,然后快速转体形成最大角速度,从而获得最大击球力量。
自抛自练——站在前发球线后,侧身架拍,左肩对网,同上,左抛右击。体验侧身抛球,转身倒拍正面迎球挥拍击球(自主训练)。
一扔一击——侧身架拍,左肩对网,同上,同伴体侧或隔网适当距离扔球,练习者找准击球点击球。体验原地蹬转抢最高点击球(合作学习)。
3.1 移动——同上,站在前发球线上,侧身架拍(或持球),并步或交叉步侧身后退至双打后发球线挥拍(扔球),跑步回位,重复5-8次。
3.2 回动与启动——同上,跑步回位至前发球线,左手拿球、右手持拍,起动-蹬转侧身架拍,后退到双打后发球线侧身挥拍一次、扔球一次,跑步回位,重复8-10次。
3.3 多球练习——同上,一人发球,一人移动击球,重复10-15次。多球练习能提高移动速度与击球动作的配合及人对球的判断与反应能力。
4.1 课内课外、线上线下 “ 双循环 ” 教学
4.1.1 优化课程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采用多媒体教学(精讲多练),学生教学演练展示,也可以充分利用手机的拍摄功能,把学生动作完整拍下来,然后与正规动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自己的不足或者是错误动作,加以改进,自主学练与合作学习,教学竞赛、以赛促练、等手段,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尽快掌握羽毛球专项技能。
4.1.2 加强羽毛球专项俱乐部指导和管理,竞赛体系的完善。采用微课件制作(团队合作)微网平台互动(资源共享)、羽毛球赛(校园体育文化)等手段,整合学校教学资源,创建实习平台,培养学生学习羽毛球的兴趣。
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技能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体系。专项技能测试包括技评水平、成绩达标、课堂教学演练或团队合作学习,以及专项比赛、邀请赛、交流赛,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