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通 黄玥 黄威
摘要:在传统的大学课堂中,教师主要关注课程元素、专业技能的培养与传授。随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人们逐步意识到,高校不仅要培养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还要培养拥有优秀品德的人才。学生的品格、品行影响了我国未来的发展,高校学生只有拥有了“中国心”,才能肩负起复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程建设
一、研究背景
教师这一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职业,被人们誉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师者授业,“所加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在新时代,教师不能只作为传授书本当中知识的传播者,也要成为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灵魂塑造者。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活动中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高校应在坚持“高德立人”的基础上,从世界各国碰撞的大背景出发,探索社会演进、思想变化和价值取向。2014年,上海大学可以说是“课程思政”发祥地,首开“大国方略”课程,被认为是“给90后的一双读懂中国的眼睛”[1]。 2017年,复旦大学推进了3门思想政治理论示范课程,28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随后,全国思政会议上提出其他课程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一个协同效应。
二、课程思政建设基础
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课程思政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方各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要做好课程思政,教师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情感联络
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让教师做到由下而上热爱专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2]。老师需要与学生建立情感连接。学生与教师之间情感上的认同比较强,这一认同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在这一关系中,双方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随着教师的自我丰富和自我提升,教师逐步发展为具有引领作用的导师,发展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辅助者、支持者和促进者。当教师面对新同学,想要增进情感时,完整的自我介绍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客观地了解老师,还能全方位展示老师的人格魅力,散发正能量。亲其师,故而信其道。优秀的教师主动与学生交谈,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程序式的认知发展成为独立、有自我判断力和创造力的思想者[3,4]。
2. 打造有趣、实用的思政元素
学生一定希望课程是有趣味的、实用的。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要体现价值体系,还要体现知识的应用意义及趣味性。大学课程内容丰富,文化知识层次较深,课程目标也各有不同,师生需要对课程本身进行专业理解。大学各门课程之间均存在紧密的联系,也促进了课程内容的丰富。因此,教师应根据所在学科的特点,不断拓展课程内容,体现实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有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从而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来。此时教师要在趣味性当中融入一定的课程思政。可见完整的教学过程不仅要有传统的大纲、教案,还必须形成一个系统化的课程思政案例集。课程负责人可以集合教学团队的智慧,分工合作撰写课程思政案例,包括章节的知识点、育人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融入的思政元素等。教师可以把每个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用不同形式结合起来,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三、实施方法
1.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
高校的师资队伍,特别是专业教师,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地方、行业和企业发展服务。教师不仅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跟踪专业领域更前沿的实用技术,接触行业企业的管理模式,感受工业企业文化。因此,企业的职业发展前景、优厚的薪酬待遇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将对这些教师产生重大影响,并由这些教师输送到高校。如果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不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师的思想动态,空谈说教,反而会导致对立情绪。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要加强互联互动,主动加强与地方和行业企业的衔接,全面掌握相关行业企业的具体情况。
2.构建课程思想政治教学体系
构建课程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就是构建一个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库和学习测试四个维度的教学体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西方消极价值观。在这个总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每门课程或每项活动的具体特点,相应地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根据每门课程或每项活动的具体特点,相应地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针对每门课程或每项活动的具体教学内容,根据其具体特点进行相应的设计。采用三维教学模式,包括“课内外协同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协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导向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
“课内外协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全方位地把思想政治教学和活动内容融入日常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中,使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成为学校的日常教学与活动,产生协同效应。“线上线下合作思想政治教育”是将线上思想政治教学和活动与线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和活动相结合,在网络平台、新媒体等信息化渠道的支持下,产生合作效应。“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引导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之中,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指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和判断中西价值观,产生了综合效果。
3.新技术下的教学融合
有研究指出,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可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增强学习体验,创造心理沉浸感,让学生体验到课本上无法获得的东西。5G技术的优势在于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减少网络延迟,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增加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因此,我们必须借助一些高科技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显示,许多高校开通了微博或微信公众号,宣传和引领思想政治教育。还有的高校建立包含电视台在内的全媒体平台。为应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许多高校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如搭建校园生活轻应用平台服务师生,建立校园网络电视台,开设专题栏目,传播校园文化。
新的教育技术的出现,让混合式教学备受人们关注。老师变成学习的设计者和支持者,课堂也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学习一些基本知识概念,到课堂上进一步对知识进行内化吸收。以布鲁姆的知识目标为依据,从理解、应用分析到创造评价,使用TBL(Team-Based Learning)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等教学方法,进一步划分课前、课堂和课后三部曲。教师需要将思政元素无痕的刻划到这三部曲当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激发爱国情怀。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当今的世界之大变局下,教师必须抓住人才培养核心关键,教育引导学生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联系,明晰作為教学管理工作者应有的担当和使命,以及作为大学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与责任。
基金项目:本项目系2020年吉林大学课程思政“学科育人示范课程”项目: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参考文献:
[1]顾骏. 给学生一双眼睛,看懂中国——“大国方略”系列课程策划思路与技巧. 《青年学报》. 2016(04)
[2]叶龙花.教育即生成——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1(05)
[3]孟桂芝,姚慧丽,钟坦谊.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等数学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01-26.
[4]袁进霞.新媒体技术运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若干思考[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1-27.
(作者简介:刘通,山东潍坊,讲师,硕士,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