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英 彭雯清
在移动互联网盛行之前,电视作为大众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娱乐与休闲媒介,其一方面为需要陪伴的人们提供了精彩的电视节目;另一方面则扩宽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使人们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更加了解。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与其他媒介形態实现跨屏融合,有利于扩展电视媒介的传播方式。而电视艺术作为大众传媒艺术形态,具有典型的文化特征,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为当代美学理论的延伸作出一定贡献,同时也能为电视艺术的发展提供支持。由王贤波编著的《当代电视艺术的视觉性思维》一书,以视觉文化为切入点,对当代电视艺术的特征进行解读,并围绕电视艺术中较为主流的艺术类型,结合文本分析的方法从艺术特征、传播法则、技术变革等角度,对当代电视艺术的视觉文化特征进行阐释。
九个章节,内容丰富。《当代电视艺术的视觉性思维》一书共有九个章节,涉及电视艺术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全面。第一章介绍了视觉文化时代的电视艺术,具体包括视觉文化时代艺术批评的转向、图像时代的电视艺术批评及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第二章则从视觉艺术审美方式的变迁及浏览、围观、静观、窥视四个层面,对电视艺术的“收”和“看”进行了讨论。第三章介绍了电视艺术的创作与视觉消费。第四章介绍了电视艺术语言的眼神与虚拟现实。第五章介绍了电视艺术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第六章介绍了电视艺术总的身体审美化。第七章则介绍了电视的视觉暴力与青少年儿童的成长,分别从电视作为青少年儿童成长的亲密伙伴、电视如何成为视觉暴力的源头及儿童行为模式如何发展等方面展开论述。第八章介绍了电视艺术的视觉表现力——商业广告。第九章介绍了视觉技术发展带来的电视艺术新思考进行了介绍,具体从新技术带来的视觉新样式、新技术带来的电视艺术视觉性思维以及视觉文化时代的电视艺术未来趋势进行了说明。
多元艺术分类体系,多重独特审美体验。关于电视艺术传播审美特征,《当代电视艺术的视觉性思维》一书提到了以下几点:一是电视艺术具有多元分类体系。作者立足于中国电视艺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将现存的电视艺术分成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以作品形态存在的电视艺术,包括电视剧艺术、电视纪实艺术、电视文学艺术、电视音乐艺术和电视广告艺术;第二种是以节目形态存在的艺术,包括电视综艺、电视选秀及电视游戏等;第三种是以活动形态存在的电视艺术,常见的有电视晚会和大型电视文艺活动。二是电视艺术审美具有多层级特征。具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直观体验、反思体验及重构体验,而影响电视艺术审美互动呈现多层次特征的原因不仅包括观众审美能力及审美目的的差异,还在于电视艺术审美环境的多样化。三是电视艺术在批评上具有多维视角及独特性。基于电视艺术表现形态的多样性,导致对其的审美批评也呈现出多样化、多维度的特点。此外,艺术批评还需要具有独特性,唯有具备独特性的电视艺术批评,才能避免出现电视艺术批评话语中的人云亦云,电视艺术批评也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指导实践,创新理论。对于电视艺术的传播策略而言,通过阅读本书并结合实践需求,一是可利用当前高度发达的数字技术及网络优势,采用数字电视、网络电视及手机电视的方式来实现电视艺术传播载体的多样化。二是在电视专业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电视产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电视艺术需进行个性化的发展与传播,尤其是随着电视频道专业化、互动电视技术及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形式的普及,电视艺术更应朝着专业化、精品化及差异化的方向发展,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可并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三是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视艺术而言,要想更具生命力,就需要具备审美化、生活化及趣味化。电视艺术的创作本身就是为了展现生活中的美,以丰富并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所以,电视艺术的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需要以审美化的方式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加以展示,进而实现对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作用,最终帮助人们建立起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当代电视艺术的视觉性思维》一书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指导具有创新性,对电视艺术传播的审美特征及策略探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