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平
摘要:在传媒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基于现代新闻与传播现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理念,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现在,我国传媒业正处于从传统媒体向“四全媒体”发展的新阶段,各级报社也正处于从传统新闻单位向现代媒体机构转变的关键时期,这就对新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通过分析报社新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对新时期新闻人才培养提供合理建议。
关键词:四全媒体 新闻人才 人才培养 传统媒体 报社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四全媒体”充分阐明了我国传媒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对培养报社新闻人才提出了更高且更多的要求。
一、“四全媒体”对报社新闻人才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全媒体”是新闻信息传播破维发展的新理念,构建出崭新的传播体系。全程媒体破时空之维,对公共事件的流程信息以及进度历程全程跟踪播报,全角度切入主题。全息媒体破信息技术之维,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在大数据时代下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技术,使信息采集“全息化”,传播的呈现形式逐渐多样化,给用户沉浸式的感官体验。全员媒体破社会之维,通过全员参与、全局动员、全面触達、全体互动,实现信息传播内容与主流声音同频共振。全效媒体破生态之维,互联网媒体具有明显的平台化趋势,其功能空前丰富,远远突破传统媒体较为单一的信息传播功能,正在成为社会的数据总汇和运营枢纽,因而无人不用因此,平台的传播效果也将大大提升并可精确测量。“四全媒体”有助于新闻传播的整合和升级,对新闻人才的培养起着指导作用。
1.报社新闻人才应具备整合传播的能力,做到报道全程化。“全程媒体”要求报社在公共事件的传播中全程管理、全程跟踪,这就要求报社新闻人才具有整合传播的能力,及时追踪新闻报道,从新闻热点角度切入并设置讨论议题,引发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万物皆媒”打破了曾经两级化的传播模式,在自媒体越来越发达的当下,人人都可以传播新闻事件。报社的优势在于权威性,且读者对报社的新闻关注度较高,报社采编人员可对某一大众关注的公共新闻进行深入采访并挖掘新闻热点,进而形成具有深度的报道。
2.报社新闻人才应具备复合型能力,做到报道新颖化。在当今的新闻改革中,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是报社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从报纸、广播、电视到如今通过手机客户端阅读新闻,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报社作为传统纸媒面临严峻的发展困境。在传统纸媒的探索道路中,“全员媒体”的趋势愈演愈烈,报社只有不断输出优质新闻内容,才能在众多信息内容中脱颖而出。这就要求报社新闻人才不仅要有新闻知识储备,还需具备多领域知识,能够及时抓住并报道新闻热点。
3.报社新闻人才应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做到报道智能化。全程媒体需要具备智能化选题、写作、评论分析、认知学习、自动推荐的新闻智库;全息媒体需要认知工具以及受众整合系统;全员媒体需要具备基于人工智能的效果转化分析系统、舆论模拟环境平台。对于报社来讲,一方面,移动端已成为当代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利用大数据有针对性地定位受众群体,关注受众群体的阅读需求是增加浏览量的关键,报社只有定位受众群体,才能更好地进行传播策划。另一方面,图文、语音、视频、VR、AR、MR增强了报纸的可视化和便捷性。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发展趋势下,报社新闻人才必须及时学习新型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工作中。
二、“四全媒体”视角下报社新闻人才培养现状
“四全媒体”是新闻传播以及规律性发展的重要成果。继5G的商用,技术的革新改变了媒体的传播渠道以及用户的生活方式,多渠道、多智能化阅读手段让受众具有更多选择。报社新闻人才虽然在新闻界仍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智能化、数字技术冲击下,其培养情况不容乐观。
1.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人才培养刻不容缓。近年来,我国报社新闻人才特别是骨干人才流失非常严重,不仅包括经营类的员工,也波及采编人员,使本就举步维艰的报社雪上加霜,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已经刻不容缓。人才流失主要是因为新媒体时代新闻工作性质决定采编人员必须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随时赶往新闻现场并及时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一些习惯“朝九晚五”的报社新闻人才,难以适应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压力,最终选择离开报社新闻行业,造成报社新闻人才流失。另一方面,报业用人机制落后于行业发展。目前,国内报社大多执行正式在编员工与聘用制并行的政策。虽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招聘人员成为现在大多数报社的主力军。但在报社的同一岗位中,招聘人员的薪酬待遇与正式员工存在一定差距,使得招聘人员降低了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无形中使得部分有志于新闻事业的人才望而却步。同时,新媒体公司在市场中的涌现,让报社新闻人才具有更多选择机会,导致部分较为优秀的新闻人才因薪酬待遇得不到满足而离开报社。
2.报社新闻人才整合传播能力较弱。从“全程媒体”来看,报社新闻人才需对一个公共事件的新闻传播从发生、发展到结束进行全程化跟踪报道,用独特的思维深入分析新闻要点,并为读者设置讨论的空间。而传统报社的出版流程为新闻采访、新闻编辑、新闻播发,之间缺乏连接关系,每一个板块都有专人负责,这就造成新闻稿件的思维不连贯,成为一个相对“间断”的新闻传播流程,与“全程媒体”突破时空维度限制的特征不一致,也是现阶段报社新闻人才缺乏对新闻资源进行统筹和整合的能力的具体体现。
3.报社综合型新闻人才匮乏。在新媒体时代,“四全媒体”的发展要求报社新闻人才具有专业复合能力,而这样的综合型新闻人才正是报社严重匮乏的。新闻界曾推崇“文人办报”,因此报社中的新闻人才大多具备知识分子属性。但随着传媒行业的发展,报社对具备经营意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综合型人才缺口问题亟待解决。
三、“四全媒体”视角下报社新闻人才的培养策略
“四全媒体”时代需要报社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新闻人才,突破我国报社新闻工作中出现的人才难题与困境。
1.培养“全员媒体”意识,完善报社运营机制。“四全媒体”时代下培养报社新闻人才“全员媒体”意识,是激发报社新闻人才主动学习积极性的核心。“全员媒体”意识可以激发人的创作激情,在分享互动式参与过程中产生动力。这种状态下的新闻人才没有上下班的概念,他们可以在网络中活跃在各个时间段。永不休息的网络使新闻人才需要更加灵活的激励机制,使其合理参与到新闻工作中。社会时事热点随时都可能发生,每个时间段都是人们关注不同社会热点的黄金时间,报社新闻人才要具备随时在线的意识,才能在新闻领域有所提升。
报社薪酬管理体系的完善是报社新闻人才培养的基础。报社可以按用户的反馈机制改善薪酬奖励机制,调动优秀新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报社内部人员的竞争力。报社可以缩小编外人员和正式招聘人员的薪酬差别,将薪酬的考核重点放在新闻稿的质量、浏览量及社会影响价值上,让报社新闻人才了解到工作竞争的核心在于个人的新闻整合传播能力,激发报社新闻人才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智能化手段,加强新闻人才整合传播能力。针对新闻人才整合传播能力较弱这一现象,报社可以让新闻人才利用智能化技术手段更高效、便捷地整合新闻传播。“全程媒体”要求报社新闻人才具有传播整合的思维和能力,新闻报道要从采访、写作、播发一体化出发,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全方位、全流程地完成新闻生产与优化。
3.利用“全息媒体”技术,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为了发展,报社需增加专家型新闻人才,培养具有“四全媒体”思维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新闻人才可充分利用“全息媒体”现代化技术手段,让读者沉浸在新闻报道中,用更加立体的呈现方式打动人心。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体感官的延伸。每种媒介的使用都会对受众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全息媒体”让受众沉浸在虚拟的传播中,弥合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把万事万物连接起来,给人以多维度的感官刺激。例如,在线上网站增加的音、视频等内容。在分析复杂新闻事件时,新闻人才可以运用可视化手段对新闻事件进行图形解释和分析,增加语音读报板块,利用“全息媒体”技术让新闻报道变得更加生动、立体。
信息社会不断发展,全媒体意味着信息技术将深度介入新闻传播的各个环节:地理定位技术、体感技术、大数据等扩充新闻源的外沿;人工智能助力机器人深度学习,提高机器人写作与新闻内容分发的效率;VR、AR等技术手段应用于新闻叙事、预测判断和可视化新闻报道;基于智能算法记录受众使用行为和阅读习惯,通过描绘用户画像向受众精准投送个性化新闻信息。为了适应媒介的无界化、数字化、互动化、多功能化,新闻传媒要革新理念,报社新闻人才也要勇于接受市场的挑战,紧跟时代步伐。
作者单位 河北美术学院影视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沈阳.“四全媒体”的新内涵与技术新要求[J].青年记者,2019(03).
[2]沈正赋.“四全媒体”框架下新闻生产与传播机制的重构[J].现代传播,2019(03).
[3]唐丹,王安琪.融媒時代“四全媒体”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新闻论坛,2018(12).
【编辑: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