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律延
去年暑假,我到外地进修两个月。其间,我爸妈在我家帮我照顾孩子。
老人们爱用巧克力诱惑孩子吃蔬菜。一来二去,我4岁的儿子学会了跟大人讲条件:“我先吃巧克力,再吃蔬菜!”像吃饭、刷牙、收拾玩具这种自己的分内事,他也会讨价还价。
我进修结束回到家,发现儿子完全变了样。叫他午睡起床,他撒娇要我给他穿衣服。被我拒绝后,他说:“那你给我买冰激凌。”到了吃饭的时间,他又说:“你让我看电视,要不我就不吃饭!”
这种“凡事都要谈条件”的情况,逐渐破坏了我给他立的很多规矩。老人们觉得孩子学会谈条件是聪明的表现。我却觉得在规则范围之内的讨价还价应该鼓励,这有助于孩子形成批判性思维,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不希望他处处无视规则,甚至逾越规则任性而为。
次日吃饭时,儿子又说要奖励巧克力才吃蔬菜。我明确地告诉他:“不管你吃还是不吃饭,都不会有巧克力,因为吃饭是你的分内事。如果你不想吃,可以直接告诉我。你晚上肚子饿,没有人单独给你做饭。要是不吃,你现在就可以离开餐桌。”当我摆出一副“你爱吃不吃”的架势时,他反而乖乖地吃饭了。
晚上,我找了几本家教主题的绘本。借助绘本故事,我告诉儿子,很多规则是绝对不可以讨价还价的。与儿子谈完,我又跟父母沟通,提出“明确底线、适度放手”的原则,跟他們交代了我跟儿子明确约定的规则,要求他们在原则问题上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心软。但我也知道,隔代亲,老人很难对外孙坚持原则,于是我叮嘱他们,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推给我。比如当孩子讨价还价的时候,对孩子说:“我们只能按规则去做,你要讨价还价,就去找你妈妈。”
如今,通过一家人共同努力,我儿子凡事都要提条件的毛病已被彻底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