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6月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并介绍加强未成年人学校保护工作举措。为保护学生隐私和自尊心,减少攀比、避免歧视,缓解应试压力,《规定》禁止学校、教师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但是要求学校采取措施,便利家长知道学生的成绩等学业信息。
(6月3日《新京报》)
禁止在校成绩排名,教育部早已有规定。但是,具体到现实中,公开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的做法,还是屡禁不止。要切实做到不公开考试成绩和排名,既需要严肃问责,追究违规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更需要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缓解教师、家长的“名次焦虑”。
与之前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相比,《规定》对于不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有一定的调整。之前是“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而现在是“禁止学校、教師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但是要求学校采取措施,便利家长知道学生的成绩等学业信息”。
这一调整是比较务实的:保护学生隐私,防止攀比、歧视,确实不应该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但连学生家长也不告诉,就有些过了。
不当众公开而向家长公布,一定程度回应了家长的关切。但也有人觉得,都向家长公布了,家长也会互相打听,最终会知道全班的排名情况。针对这些问题,就有必要进一步推进评价改革,摆脱当下存在的“唯分数论”。
于教师而言,“分数焦虑”源于上级教育部门、学校用学生的平均分数、排名考核教育教学,有的地方、学校甚至就按学生统测成绩排名对教师进行奖励或者处罚。所以教师要通过公开分数、排名的方式,要求家长重视学生成绩。
于家长而言,“分数焦虑”则源于今后的升学,就是按名次高低进行评价,在这种语境下,家长不可能不关注排名。
要消除教师、家长的“分数焦虑”,就需要建立多元教育评价体系,不再用单一的分数评价学生,要给学生提供多元选择。只有构建多元评价、多元成才的教育生态,才能缓解“名次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