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荧 陶金生
6月11日,安化县梅城镇完小教师、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陈碧霞的公开课又一次受到青年教师的追捧。像往常一样,这次听课的不仅有该校的教师,连周边学校的教师也慕名前来。
“是安化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我想反哺这里。”朴实的话语,道出了陈碧霞坚守28年的初心。获评高级职称、评为特级教师,一路成长,她感恩于老教师的传帮带,在教学之余,她走上了助力青年教师成长的帮扶之略。
“我只是想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这些年轻人,让他们变得更优秀。”带着这样的初衷,2018年,陈碧霞在网上注册成立了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3年多来传达优秀课例90多个。每一次录制微课,她力求盡善尽美。有一次,为了录制微课《古诗新唱》,烈日炎炎,她把自己关在房间,不开电风扇,也不开空调,但仅是为了录制的时候没有杂音。
在多年的实践中,陈碧霞总觉得线上教学让她与教师之间难以有效互动,2020年初,她成立了线下名师工作室。
“我要参加线上集体备课大赛,该怎么弄”“想请你看看教学设计”……对青年教师的请求,陈碧霞总是有求必应。值得欣慰的是,陈碧霞培养的青年教师在教学上均取得不错的成绩。
2012年,梅城镇完小教师李家琳刚走上讲台,其驾驭课堂、解读教材的能力还不强。针对这一情况,陈碧霞为她“私人订制”了—套方法——读透教材、进行教学设计、课文试讲,一步——步,帮助她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我发现自己的评价语言贫乏、没有激励性,这也是导致我课堂不生动的原因。”李家琳坦言。比如在《永生的眼睛》教学中,在学生朗读完之后,李家琳常说的就是“你真棒”“你能读得更有感情吗”,针对她的语言没有“吸引力”“引导性”,陈碧霞给她创设了许多情景下的评价语,“从你的朗读中,我看到了一个伤心愤怒的女儿”“你读得字正腔圆,如果你的语速能稍微快点,就更能显出女儿的悲伤来”……在陈碧霞的言传身教下,李家琳各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终比不上一群人走得远!”这是陈碧霞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近几年来,她送课下乡的足迹遍布全县10多个多镇的20多所学校。
线上线下,陈碧霞忙得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