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治疗技术在青少年社区矫正中的应用

2021-07-21 12:46孔伟
社会与公益 2021年5期
关键词:应用

孔伟

摘 要:团体心理治疗技术在实现社区矫正目标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青少年社区矫正过程中,可以将团体心理治疗技术运用到小组工作中,针对矫正对象存在的情绪和行为的严重困扰,运用团体心理治疗技术中的团体动力和情感力量,借助指导者的权威控制,促进矫正对象分享、体验、反思,排除社区矫正对象潜在的负性心理情绪和危险行为倾向,提高矫正质量,使其健康平稳地渡过矫正期,顺利平安地回归社会。

关键词:团体心理治疗技术;青少年社区矫正;应用

社区矫正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也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社区矫正方式发源于近代西方进步思想家对封建主义制度下罪刑擅断、滥施酷刑、监狱黑暗等种种反人道现象的批判和反思,其中,罪刑法定、罪刑均衡、刑法人道的三大原则,奠定了文明时代刑法制度的基础理论,也是现代社区矫正制度的基本价值理念。“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近年来,将团体心理治疗技术运用到小组工作中,因其针对性强、系统性高、效率高等特征,在矫治青少年矫正对象的攻击性、提高其情绪调节能力等方面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一、青少年社区矫正的实质与目标

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较为复杂,往往会产生自卑、自闭、孤僻、冷漠等负性心理,这就需要社区矫正工作者引导他们融入社会。绝大部分青少年矫正对象大都文化程度不高,家庭关系不良,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一般人群,犯罪源于冲动、一念之差。然而,究其本质,大多有好的、善良的一面。需要通过社区矫正工作不断探索矫正对象犯罪心理的滋生、发生过程以及形成犯罪的种种原因、现象和规律,对其进行心理引导,使这些迷失的年轻人重新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

(一)青少年矫正对象的心理特点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等心理测量工具对矫正对象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矫正对象表现出的具体心理问题主要以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症状较突出,社区矫正对象的精神质(P)项得分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这说明社区矫正对象这一特殊群体心理不健康者高于一般人群,心理健康状况问题较为普遍,心理和精神处于消极状态,但核心症状是以情绪障碍为核心的神经症[1]。

究其原因,罪犯的心理问题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有生物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社会文化等认知因素在其成长的不同阶段对其心理状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另外,社区矫正对象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矛盾较突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不够,没有形成相互承诺、帮助和支持的系统,再加上这一特殊人群,经历的生活事件较普通人群多,当遇到困难、不幸、痛苦、悲伤时,很难在家庭中表达自己的情绪,加上身边可以学习的榜样少、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久而久之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并引起行为变化。

(二)青少年社区矫正的实质

社区矫正工作正是以犯罪心理学、社会学等基本理论为依据,深入分析研究新时期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行为及其矫正方案,促使罪犯的心理和行为发生积极变化的活动的总称,是有效矫正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社会适应性训练,排除社区矫正人员潜在的负性心理情绪和危险行为倾向,稳定其改造情绪,提高矫正质量,使其健康平稳地渡过矫正期,顺利平安地回归社会。

在社区矫正过程中,一方面,对矫正对象所犯的罪行,应给予相应惩罚;另一方面,应给予他们反思和改正的机会。这就要求社区矫正工作者以优势视角来看待矫正对象的问题,对他们采取主动的人文关怀,承认和尊重矫正对象的潜能,并善于发现矫正对象的“闪光点”,运用矫正技巧,发掘矫正对象的潜能,恢复其缺失的社会功能。因此,社区矫正过程实质上是矫正社会工作者与矫正对象互动的过程。在这个互动过程中矫正对象的积极参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目标

形成矫正对象问题的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根本在于矫正对象社会功能的缺失。生活情境与青少年犯罪有着密切关系,个体与社会是互动的、双向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当这种关系处于正常、和谐的状态时,人的行为也处于正常的轨道上,当人与社会联结的链条出现断裂或自我联结的链条出现障碍,就会导致人的社会功能被破坏,从而走上犯罪道路。因此,社区矫正应重视情境的重要性,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帮助青少年净化社会情境,帮助矫正对象恢复他们的社会功能。

社区矫正中的控制和监管只是外在手段。外因是条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矫正对象的内在问题。对社区矫正而言,应更多地重視矫正对象的内在因素,必须通过内因对矫正对象产生作用,只有当矫正对象能够对自己的意识、情绪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时,才会真正降低他们重新犯罪的可能性。因此,实现矫正对象的自我控制、自我监管应该是社区矫正的基本目标,而促使矫正对象回归社会是社区矫正的根本目标。矫正社会工作者必须重视矫正对象的参与,争取矫正对象的理解与合作,与矫正对象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相反,没有矫正对象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就不可能实现矫正工作的目标。

二、团体心理治疗技术在青少年社区矫正中的优势

团体心理治疗技术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协助个体开发心理潜能或解决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在团体心理活动中,引导者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互动,创设新的、良性互动的情境,引导成员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反馈,相互支持鼓励,增进成员对自己的了解和接纳以及对他人心理的认识,促使成员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良好的行为模式,提高成员社会适应性,促使成员的人格成长[2]。

(一)团体心理治疗技术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自由、民主、轻松、愉悦的团体氛围能够使成员产生强烈的安全感、肯定感和归属感,从而帮助成员提高参与热情、增加开放度、增强自信心和信任感,表现出更好的合作精神,实现很多共性及个人问题得以在团体内开放、有效地解决。同时,团体特有的多向沟通模式能使成员间深入交流、良好沟通,通过互相支持、集思广益,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外,团体反馈比个人反馈更有力量,团体类似于真实生活,成员在这里进行间接学习,并可将习得成果扩展至日常生活。

(二)团体心理治疗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影响源的多样性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受到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的交互作用影响,人的大部分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他人、模仿他人而学会的,对榜样的观察是学习新行为的条件,新行为就是行为的榜样化。团体内并不是一对一的双向沟通,因此有多个影响源对成员产生影响。多个影响源能够提供丰富的参照模板,成员可以同时学习模仿多个成员的适应行为,这种合作关系能够增强成员之间的亲近感。成员通过反思和体验,从多个角度洞察自己,对于优秀的行为或思想,可以选择学习与模仿;而对于不良的行为与思想,则会反思自己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改正。因此,团体心理治疗技术相比个体咨询效率更高,省时省力,在矫正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

(三)团体心理治疗技术重视矫正对象的人际关系与情感需要

团体心理治疗技术运用团体情感力量,促进矫正对象分享、体验、反思,是团体治疗较之于个人治疗的巨大优势。长期以来,社区矫正的长远目标着眼于帮助矫正对象谋得一技之长与自足的生活条件,然而,并未考虑到矫正对象的人际关系与情感需要。尤其是处于青少年阶段的矫正对象,在自我认同与亲密感的寻求上常存在困扰。团体心理治疗技术则能在个案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矫正对象的社会功能,为他们提供实际操练人际技巧的机会[4]。

在团体中的分享及体验,如分享学习成功经验所产生的自尊感、成就感,提出个人问题所带来的羞愧感,想要解决问题的紧迫感,个人被集体关注的归属感,被他人信任和肯定的尊重感等,都能激发矫正对象强烈的良性情感。在团体中的反思,如对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归因方式等的思考,可以促使成员从更多元的角度认识自身状况,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2]。另外,共同的经历可以使团体成员减少孤独感、无助感,产生安全感可以消除一些心理压抑行为,合理宣泄情感,在互动中碰撞、交流、成长,从而达到消除症状,发展健康人格的目的。

三、团体心理治疗技术在青少年社区矫正中的应用

团体心理治疗技术因其耗时短、操作性强的特点,在社区矫正中成为有效的心理干预模式。构建“回访-心理助力-成长-回馈”的发展型助人体系,引导涉罪青少年重拾生活热情,重塑人生目标,融入回报社会,可以预防重新犯罪,实现“解困—育人—成长”的目标。

(一)团体心理治疗技术方案主题和流程的设计

团体训练方案的主题秉持“教育、感化、挽救”的理念,以正向思维为主线,有针对性地开展成长性、支持性的团体心理治疗技术。主题需依据矫正对象的年龄、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心理特点进行选择,从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切入。目标是帮助矫正对象增进对自我的认识、寻找情绪和行为失控的原因,提高对生活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从而改善人生状况。

在制定团体训练的方案前,掌握团体训练活动开展的目标:强化矫正对象的个人能力与人格特征,提高其对活动的感悟与主观能动性。基于这样的目标,制订科学可行的活动方案计划,设计团体训练活动流程:掌握矫正对象的内在需要——确定实施团体训练的性质以及共同目标——设计训练活动的整体框架与流程——细化团体训练的各项活动——完善方案和准备预案。

(二)制定、实施团体心理治疗技术方案

在团体训练方案与计划的带领下,团体成员才能够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程序化、规范化地开展每一次活动,保证训练活动的效率与效果。团体活动以游戏、讨论、行为训练和分享体验等形式为主,每次活动均布置家庭作业,目的是促使成员进行自我强化,表达自己在团体心理治疗技术中的感受、体验、收获,对团体心理治疗技术的建议以及在团体中掌握的新行为技巧等,每次活动根据成员建议酌情进行调整。

团体心理治疗技术一般分四个阶段,每周一次,每次团体心理治疗技术时间为120分钟。

第一阶段:团队建设阶段。通过两次团体心理治疗技术,形成一个熟悉、接纳、团结互助的团体。第二阶段:认知重构阶段。帮助成员改变原有归因模式,建立正确的社会认知模式。第三阶段:控制情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了解不良情绪产生的情景以及与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关系,学习正确表达情绪的方法,培养控制冲动的能力。第四阶段:巩固与结束阶段。

(三)团体心理治疗技术的评估

团体心理治疗技术的评估包括过程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团体心理治疗技术的过程评估包括团体的关系、气氛、计划执行、团体事件处理、团体结束是否妥当等方面。总结性评估常用团体指导者事先设计好的评估表,或事先选定的测验等。在团体结束时让矫正对象填写,然后进行分析,了解矫正对象对团体训练的满意程度、对团体活动的看法、团体感受及行为变化状况,以便指导者客观评定团体训练的成果,今后改进工作。指导者也可以利用自己参与观察的方式,分析团体互动的情形,还可以请矫正对象写总结、写感想,以此评估团体训练效果。

总之,在整个团体活动课都结束后,指导者应对整个活动的设计、组织等的得失进行深入反思,关键是对活动效果的反思。只有矫正对象在活动过程中投入了自己的感情、进入了活动情境,对活动目标有切身的体会和思考,对具体的课程目标有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引起了他们对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考,且较长时间影响其行为,甚至终身受益。这样的团体活动才是真正成功的。

参考文献

[1]许晓峰,孙金荣,沙维伟,等.江苏省扬州市社区矫正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3):137-139.

[2]杨琴,杜建彬.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方案设计[J].中国校医,2011(7):490-492.

[3]杨素华,谭雅静.团体心理辅导对矫正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2(9):50-51.

[4]陈心洁,李佳琪.三名社区矫正青少年的转变:团体心理治疗携手个案社会工作的介入优势[J].中国社会工作,2014(4):45-47.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