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

2021-07-21 09:24柯国伟
闽南风 2021年6期
关键词:农村公路红色旅游石榴

柯国伟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四好农村路”,指出“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四好农村路”被提升到国家高度层面,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广大农民百姓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一环。漳浦农村公路养护里程共156.3公里,包括8条县、乡道及专用道路日常养护代养工作,由7个公路站负责养护坂旧线、石佛线、榜长线、深六线、海官线、漳东线、港佛线、赤佛线。这些路连接着乡村的互通和发展,联系着地方经济和交流,更是乡村发展起航的大动脉。没有“四好农村路”,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建好、管好“四好农村路”,乡村里的人走得出去,可以学习外界先进的经验和好做法并引进乡村,同时把乡村的农产品推销出去,促进乡村发展。外面的人也走得进来,带动乡村旅游和贸易,让农村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致富,实现和外界的互通有无,实现双赢,打通农村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意义重大。

为让这些“四好农村路”始终保持畅通、安全、舒适、美丽,漳浦积极推动辖区内公路的养护工作。由于农村环境的特殊,农村公路经常会出现丢弃的杂物,在桥涵洞堆积废弃物。养护人员总要每天巡查清理,并对村民做好耐心的劝解工作,同村委会联系,共同做好维护路面、桥洞整洁的工作,防止桥涵洞因为堆积的杂物或树枝阻塞排水导致水位上升,尤其在暴雨天,随着水量增大,水和杂物会对桥洞、桥墩造成严重冲刷,容易发生桥构件安全隐患,也会让水漫溢到路面上,影响行车安全和路面美观。

养护农村公路工作繁杂多样,需要更多的用心和耐心,需要公路人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劳动。一些单位和个人常在没有审批的情况下,随意对道路进行施工,破坏路产而不自知。养护人员总要及时对路况进行检查,联合相关执法大队对路面进行封闭管控,监督事后恢复情况,做好路产保护工作,及时恢复公路设施。

如果说预防性养护是防微杜渐的工作,那么日常性养护则更加繁重,需要立竿见影。漳浦深六线路面常发生滴洒漏现象,货车运载超载沙子,导致路面满是黏土、细沙,这种清理只是司空见惯的常态化工作。有时,意外的突发情况,才真正体现出养护农村公路的不易。

2020年5月7日,由于强对流天气影响,漳浦在傍晚刮起狂风,下起暴雨,佛昙公路站站长第一时间急忙冒雨上路巡查,发现省道201线佛昙段沿线多处路树倾倒,有些树干折断占据两个车道,掉落的枝叶散落一地,严重影响夜间过往车辆的通行安全。养护工人携带清障工具奔赴受阻地点后,立即进行安全布控、合理分工清除倒伏树木,疏导交通。晚上十点多,在雨夜奋战两个多小时的养护人员清理完第八处倒伏树木后,又巡查了一遍管养路段才回到班站。天一亮,他们又对辖区范围进行养护巡查作业,发现了新的倒伏树木,立刻投入到新一轮的清理工作中。

正是这样一件件不为人知的小事,才保证农村道路出行的安全,也体现养护工人甘于奉献的精神,他们始终在幕后辛勤工作,默默无闻。不论是寒来暑往,还是暴雨烈日,他们每天都在路上,是守护公路的“天使”。他们经常没有节假日,每天都有人在岗位坚守。他们笑称自己也是农民,天天在外劳作,风吹日晒,家常便饭。尤其在台风天,更面临着更加复杂艰辛的环境。

2010年的台风“鲇鱼”来袭,佛绥线湖西岭路段因为暴雨冲刷,一股泥石流将占地30多立方米的土方冲到路面上,造成公路阻塞。湖西公路站站长蔡志明正好在县城的医院接受腰椎盘突出的治疗,那段时间,病痛曾让他一度下不了床。然而,接到防抗13号台风“鲇鱼”的通知时,他顾不上正在做的针灸,要求医生拔下针头。在他的再三坚持下,医生被迫中断治疗,他第一时间带领职工冒着暴雨赶赴现场。到了现场,蔡志明二话没说操起铁铲一头就扎进土方的清理当中,在他的带动下,工友们也纷纷铆足干劲抓起工具清理,雨水汗水混杂在一起,湿透了每个人的衣服。经过5个多小时的奋战,被阻的公路终于恢复通行,见证了公路人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路通了,路好了,农村发展的瓶颈得到解决,村民的好日子也就来了。在漳浦石榴镇,有一条红色旅游道路——“中共闽粤边区特委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靖和浦)出口公路”,是交通部红色旅游公路重点项目。起点位于国道324线与龙湖大道对接处,终点位于海拔700多米高的石榴镇车本村,沿山旧线经石榴镇镇区、攀龙村、龙岭村、山城村至石榴镇车本村,直达中共闽粤边区特委旧址,线路全长34.6公里,双向两车道,基本达到二级公路标准。通过这条“四好农村路”,走出一条由公路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实现村民脱贫、拉动红色旅游发展的新路,助力乡村振兴,“四好农村路”正变成村民的“幸福路”。

车本村位于石榴镇东北部山区,素有“闽南井冈山”之称,是中共靖和浦中心县委机关旧址所在地。它远离县城,坐落在南靖、平和、漳浦三县交界重峦叠嶂的山旮旯中,海拔800米,是漳浦县海拔最高的村庄。这里曾是闽南靖和浦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也是中共闽粤边区特委、中共闽南地委,靖和浦县委、靖和浦苏维埃政府机关驻地,陶铸、邓子恢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红色资源丰富,发展红色旅游最合适。但这里原来通往景点的道路狭窄,路况差,盘山蜿蜒,承载能力不足,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存在诸多不便,更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感叹旅途艰辛,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如今,这里成为许多党员干部和群众接受红色教育的好地方,经常有游客来感受红色文化。现在以“红军之家”为核心景点,配套建设红军遗址公园、红军廣场、红军井、红军烈士陵园等景点,融合独特生态环境、古民居、三王公庙等风景,形成集文化、旅游、休闲、养生、摄影创作、绘画写生为一体的旅游景点已基本形成,重点发展农家乐和民宿。重走红军路、吃红军饭、住红军屋等红色旅游和“森林探险家”生态旅游线路,给游客带来全面的旅游观感,畅享旅游乐趣。以前,村里小路崎岖,一下雨,路上都是泥浆,游客不愿来。现在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环境优美,不少人趁着周末来村里赏景游玩,感受新农村的美好。现在漳浦还开通每日三班次的“漳浦——车本”旅游专线,交通更加便利。

越来越多的游客进村,一些村民足不出户,就在家门口卖些山货、土鸡土鸭和土特产,颇受青睐,村民增加了收入。原本冷清的村庄变得热闹,一下子网聚人气,成为周边旅游的好地方。车本村的经济收入从原来的传统农业转变成红色旅游产业,用野生蜂蜜、野生茶、黄精、观音坠、石榴填鸭等乡村原生态美食、乡村土特产伴手礼等特色产品,打造车本红色品牌,提高村民经济收入,带动村里剩余劳动力120余人。村里的贫困户借助这些红色旅游,通过小额贴息贷款帮扶,种水果、养禽畜、卖特产,顺利实现脱贫。

车本村主要以种植蜜柚、青枣等水果为主,以前水果成熟后,大车进不来,只能用拖拉机或板车拉到10多公里外的石榴镇,交通不便、运输麻烦、成本高。现在公路拓宽,水果用大车运输更方便,省下不少运输成本,这条公路的建成迅速带动当地水果产业发展,激发村民种植水果的积极性。

车本村是漳浦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和发展不单是解决基本的交通问题,更是拉动乡村发展和广大农民奔小康的重要经济动脉。维护好这条动脉,离不开广大公路人默默辛苦地付出。有了这条维系外界的“四好农村路”,乡村就有发展的光明前景和期盼,广大农村百姓的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好,蒸蒸日上。

猜你喜欢
农村公路红色旅游石榴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石榴
石榴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石榴
石榴
红色旅游市场营销与红色文化传承
信阳红色旅游带动6.5万人就业
农村公路建设今明两年将增加454亿元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