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的前生今世

2021-07-21 09:24沈国徐
闽南风 2021年6期
关键词:凤山国道水泥路

沈国徐

一直想写一条路,它伴随着我成长,成为我记忆里的一条充满颗粒感的纽带,甚至我把它唤作:这是一条回家的路。每次看到它,脑海里总会出现它的不同身世,以及情感历程。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路上,不是在离家的路上,就是在回家的路上。离家走的是这条路,回家走的也是这条路。

它多次出现在我的诗句里,我曾这样写过:我努力地张开掌纹//寻找那条与生命线叠在一起的这条路//它看起来//多像一把昏黄的蜡烛//散发着命运的呓语……

也这样写过:这个世界有很多路//只有它经过我唯一的家乡//就像那么多女人,只有妈妈怀着我的昨天//每次在外乡的路标上看到它//有如见到亲切的家人//看见家的方向家的气息……

这条路就是国道324线,它呈东西走向,横穿过漳州市区、龙海、漳浦、云霄、诏安、广东、广西、直至昆明,是国家主干级公路。它其中的150多公里在漳州,是漳州最重要的一条公路。

解放后,国家实行公路军管,那时国道324就是一条透着南方酸性土壤特有的红色或黄色的沙土路,桥是石拱桥或是木桥。那时见山开山,开不了就绕。我们家族的一些长辈就以记工分的形式参加了诏安凤山岭国道建设。以前凤山岭国道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而是沿着凤山往内蜿蜒而去。兜兜转转一大丢,再绕着凤山往外,在外凤才恢复往漳州原来的方向。那时如果是步行要走上半天。

所以才有了一处叫公子店的地方。傳说诏安县的读书人要去州府考秀才或是举人,只能走凤山这条土路。凤山优美,沿途多寺庙:金山寺、报国寺……读书人有雅兴,也有诚心,总想为前途占一下卜,于是见寺拜寺,见庙诣庙,甚至登高赋诗抒怀。早早地从县城出来,在翻凤山时又花去半天,下山再走一小程,天就黑下来,再往前就是风烟苍茫的四都与远方。于是大都在如今的金星乡政府处驻足,仆人会建议:公子,在这里歇一晚再走吧,明天就出县境了。久而久之,这里成为公子歇息的地方,公子店便成为一个地名,被传叫开来,从此成为国道上的一个地标。如今公子店在高德地图里,离县城只有16公里,抚思追远,让人感慨万端。

漳浦与云霄之间的盘陀岭、龙海的九龙岭都是20世纪60年代,以记工分的形式造出来的公路。山再绕也绕不过劳动人民与天斗与地斗的革命热情,再高也高不过公路人贡献国家的情怀。

到了20世纪80年代,国道324上升为省垂直管理,成立公路局来管理道路养护与建设。从此公路建设翻开了新的篇章。土路开始硬化,用薄薄的柏油来作路面。黑色的柏油路满载着我童年的记忆,至今它黝黑粗糙的样子还在我的梦里挥之不去,我常常梦见自己赤着脚丫在它嶙峋的额头上自由地奔跑,不断踢到露出来的石牙。

从诏安到漳州需要一个白天的时间。那时我五六岁,随父亲去漳州,要早早地起床,早雾还未散时就动身,赶上县城唯一的那班去市区的班车。一张车票只有两个手指宽,白色纸片很薄,如今在记忆里却是沉甸甸的样子。它有一个专用词,叫票根,很贴切。上车时车站的人会给车票打上两个窟窿。那时很慢,真的很慢,汽车出站后,像老人一样慢慢地走,路况不是很好,跌跌撞撞。凤山岭已经改造完毕,上一会儿坡,再往下就出了凤山。而盘陀岭还是老样子,要在山上一直绕。山高林密,阴天容易起雾。如果山上雾大,还要等,等雾消散开来才能继续行程。我第一次出门坐车,被所有一切都硬梆梆的“远征”牌客车给绕得头晕脑胀,吐得一塌糊涂。

养路工人在盘陀岭上有驻点,在大雾天或是大雨天,他们会出来巡查。那时汽车抛锚是常事,而养路工人的驻点俨然成了乘客之家。养路工人是那时一个人寂寞无聊的旅途中最可爱的朋友。

曾听过一个关于一对养路工人夫妻的感人故事。夫妻俩都是盘陀岭上的养路工人,生一个小孩子,带在身边。遇到下雨天或起雾,两个人都要去巡路,就把小孩子给放到一个山洞里,洞口用石头堵住,防小孩子爬出来,也防野兽进去。巡完几十公里的路,再原路回去把小孩子带出山洞。那小孩子的幼年果真如闽南童谣所唱“无人伴,山猫伴;无人亲,山鸟亲”。而那个山洞,三四岁的光景爬不出来,但到了七八岁,有了力气就关不住了。有一回他真的就爬出来,在盘陀岭公路上乱逛,幸好遇到一辆客车,司机认出小孩子,把他带回去。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路不好走,养路工人以路为业,以站为家,默默地辛苦地付出,就像黑夜里的霓虹灯,照亮了远方,唯独没有照亮自己。

我们是在旅途,山上常起大雾,偶尔经历一两次很新鲜,而养路工人却是天天如是。多少人的青春,也随着每一次大雾一起消散。再看到他或她时,已是白发斑斑的老人。

诏安汾水关素有闽粤第一关之称,出了汾水关就是广东。广东是沿海经济改革开放最早的省份,“要致富,先修路”,也得益于经济,他们很早就修起了四车道的水泥路,而一过汾水关,福建这边却是依旧颠簸的柏油路。所以过往的乘客会开玩笑说:屁股一颠,就知道已来到福建。

“输人不输阵”,从1992年起,市里决定改变这种现状,开始斥资,举全市之力建设“先行工程”,也就是主要道路路面水泥化工程。而试点就是从接广东的汾水关这段国道开始,以四车道水泥硬化路面对接广东。

我的一些叔叔辈就曾亲身参加这段路的改造。当时我的一个远房亲戚,从部队退伍后,就直接安置进入国道改造工程队。那时候提倡“人人都是铺路石”精神,资金不足汗水补,誓将路修到底。于是挖来河滩草绿化公路的两侧,一个锄头一个锄头地挖出排水沟来……

盘陀岭也改道了,修了一条隧道,从山前直通山后,“天堑变通途”。从此绕来绕去的盘陀岭终于成为历史,被敢于打拼、奋起直追的漳州人给勇敢地翻了过去。也许这也是这条国道在水泥路之前的那几世,留给我们份量最重的路段。每忆及,或抚摸“盘陀”这两字的来由,多少让人嘘唏不已。

国道也进入了水泥路的这一世。这一世,多了五个象征市场经济的收费站,以费养路,市场经济也像这一条国道一样进入提速时期,臻至深水领域。

我开始出去读大学,频繁出现在这条路上。这条水泥路见证了我们这一代的成长,从读大学再到就业,再到结婚生子,再到如今四十而不惑,它果真饱含了我们的思想变迁与情感历程。

那时还没有高速路,县里去漳州的车次很多,而且有了一家叫闽南快运的客运公司。收费站更是以市场经济的样子横落在路上,无论你从哪里来,去哪里,都要交费。漳州这边总共有五个收费站,大约每走个二十分钟,车子就要慢慢停下来:前方五百米处是收费站,请减速行驶。

直到2009年,国家取消二级公路的收费,撤站改税,五个收费站才被撤除掉。

其间,国道水泥路也经历一次改造,在原有的水泥路面上再追加一层水泥。我正好常去市里,于是又仿佛回到从前的慢与颠簸,每一次出门都苦不堪言。

2010年我有了自己的小车,出门更加方便。自己开车上路,才知道道路安全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一个人只要在路上,家里人都很挂念。到了目的地,先要报一声平安。再想到以前,如果是土路,或到处是石牙子的柏油路,那真的让人很担心。

这几年国道324一直在大力提高安全设施。先是路灯工程,做到天黑无暗角,其次是中间的护栏,几乎全线都有设置,又增加了一些限速的电子警察监控。

2016年开始,国道324开始进行“白改黑”,又换了另一种身世,进入沥青时代。同时九龙岭进行改造,打通了两个隧道,从此不用再盘绕九龙岭,行车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水泥路面的平稳性,与沥青路面真的没法比。以前水泥路面,汽车常有异响,因为路面有伸缩缝,中间要留有缝隙,防止热胀冷缩时路面拱起来。沥青路面没有那么硬,是柔性路面,整个是用压路机压出来的,行车于上,几乎如行云流水,让人顿感自驾的乐趣,却无舟马劳顿之苦。

由土路发展到沥青,国道324历经四种身世,每一次都是一次华丽的转身,一条路,足以反映一个地方的经济实力,这几年道路的快速发展,是漳州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人民幸福指数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

当然所有的这一切,离不开漳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的付出。从以前发扬“以路为业、以站为家”的养路精神,在物资匮乏的时代,发扬公路人的主人翁精神,筚路蓝缕,舍小家为大家,敢为我先,克服种种困难,保障了一條繁忙公路的运行。全市公路部门总共有31人荣获全国、省市劳模、五一劳动奖章。

新时代,他们坚持路况优先的发展理念,举全系统之力积极推进路面改造工作,路况水平持续提升,实施预防性养护487公里,建成262公里生态示范路段,连续三年跻身全省前列。

如果以时间为坐标,国道324铺就的就是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历程;如果以路为坐标,那么这几十年公路人的精心付出就是这条路上最美丽的风景。

猜你喜欢
凤山国道水泥路
周明扬
城市的地下有什么
王凤山:三分“严”+七分“慈”=十分“爱”
落凤山四景
一条蚯蚓在水泥路面上蠕动
Ho Feng—Shan何凤山
水泥路的面积
凤山的弥勒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