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陀岭怀想

2021-07-21 09:24方丽芬
闽南风 2021年6期
关键词:老林隧道公路

方丽芬

汽车像一枚优雅的音符,迎着三月的春风,呼呼地在丝滑的柏油路上滑翔。窗外风光旖旎,正想捕捉,它们已像蒙太奇式电影,在眼前交织而过。

正谈论着数十年来公路的发展变革,只见大山阻隔,心里疑惑“山重水复疑无路”,却见两个门拱。汽车一矮,我们已进入洞口,又深入洞中,这就是盘陀岭隧道。

盘陀岭隧道位于国道324线福建省漳浦县与云霄县交界处的盘陀岭垭口,由盘陀岭1号隧道(西洞)和2号隧道(东洞)组成,1号隧道长822.3米,1991年8月建成通车;2号隧道长950米,1997年12月建成通车。

隧道内,两溜LED灯照出隧道的长度和广度,我们仿佛正在经历一场星轨星空的邀约,惊诧间,只见眼前一片光亮,汽车已穿越时空,出了隧道。

隧道北面,视野开阔,占地3000平方米的盘陀岭服务区呈现眼前,隔离带内是占地2000平方米的停车区、休息区、加水区和公共卫生间。长途奔驰的旅客,至此可以抛锚歇息,松弛一下紧绷的神经。

为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美丽的休息环境,服务区的员工正忙碌着各自的事情,有的清洗停车场,有的打扫落叶,有的擦洗玻璃,看我们走近,他们憨厚地笑笑,继续埋头忙碌着手中的活儿。

走进休息室,中间椭圆形会议桌四周的背椅随时等候您来歇息停靠。南面茶桌恭候的员工会及时为您递上一杯滚烫的热茶以及可口的茶点,您可以坐下来慢慢品茶,顺便为手机充电续航,茶桌旁的热水器也是24小时温暖等待。北面是书桌、地图,您可以在这里翻翻书,顺便打听前方的路线,或者带上旅游地图。就连日常的应急药品、针线包、眼镜、简易修车工具等,细心周到的工作人员也早已为大家准备了,让人们在风尘仆仆的旅途中,享受宾至如归的温暖感。

“老郑,毛巾递给我一下,这块还得擦洗”,休息室门口,两位年过半百的员工正在擦洗玻璃,一人擦拭,一人扶梯,动作娴熟,配合默契,一看就知道是对老搭档。岁月的风霜,把他俩的肤色染得黧黑,双手磨洗得粗糙皲裂,他们就是漳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盘陀岭公路站站长郑晓东夫妇。

“把路放在心上,把心放在路上”,这是他俩的座右铭,也是公路站员工恪守的格言。早就听说他们夫妇几十年如一日的诸多传奇故事,今日终得一见。

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郑晓东一直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兢兢业业地养护着盘陀岭隧道。30多年来,他与公路站的全体员工精心维护路况,及时处置坑槽、破损、裂缝等路面病害,提升了路况水平;为了加强路面保洁,他们及时清理边沟,确保路容路貌完好;他们还定期开展桥隧养护,及时排查、修护、清理,助力桥安隧好;公路站严格实施科学有效的规范化管理,营造优良的盘陀岭停车区,不断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几十年来,在他们的精心养护下,盘陀岭隧道道路清洁,路面整洁,路况优良。他们夫妻二人,更是一路互相扶持,将全部的爱洒在公路上,用汗水扮靓“美丽公路”。

2018年12月7日上午,盘陀岭公路站的安全员巡查时发现漳州新华都购物广场的货车在路边突发自燃,立即打电话给正在隧道作业的站长郑晓东请求帮助。郑晓东立即叫所有养护工停下手中的活儿,从隧道值班室拿出八支备用灭火器,出动八个人、两辆养护车,即刻奔赴现场。他们临危不乱,有条不紊地对自燃车辆进行灭火。

不到2分钟,他们成功灭了火,消除了隐患,解除了危机。漳州新华都购物广场的货车司机代表公司向盘陀岭公路站送上一面红色锦旗,写着“感谢云霄公路分局盘陀岭公路站:危难之际,神速施救”,并多次激动地握手言谢,感谢养护工们伸出援助之手,及时灭火消除险情,避免了公司的财物损失,保护了员工的人身安全!

停车区对面,绿树扶疏,花木摇曳,池塘绿水悠悠,鹅卵石小径古香古色,花园边上,大红“福”字尤为醒目。在雕梁画栋的凉亭小憩,沐着凉风,闻着花香,听着鸟语,顿觉神清气爽,旅途的疲惫到此烟消云散。

在服务区会议室,1号隧道的建设者与见证人老林向我们讲述了1号隧道建设通车的全过程,由于当时的挖洞技术较为落后,修建1号隧道历时3年,现在只要几个月就可以修成。作为三代修路养路的公路世家,老林为我国目前的修路技术遥领世界前列深感自豪。

我们参观了古驿道、盘陀岭及岭上的白云寺、观音庙、蒲葵关、南宋帝昺井,还有古碑及古今诗文题刻。老林于1970年至1975年援助也门公路建设,1988年至1995年在盘陀岭建设及管理隧道,他见多识广,像导游一般有条不紊地向我们介绍了盘陀岭的建设及周边环境。

盘陀岭古称蒲葵关,在云霄和漳浦两县交界处。岭之东绵亘着奇石嶙峋的梁山山脉,岭之西是重峦叠嶂的乌山山脉。古时山高岭险,仅有羊肠石径可以通行,是闽粤交通的瓶颈,商旅皆视为险途。

唐以前,盘陀岭是中原和蛮荒的分界线。唐宋时多位公卿名宦获罪后,贬到潮州、岭南以至海南一带,都要经过盘陀岭古道。唐丞相李德裕被贬岭南,经过盘陀岭时,曾留下“明朝便是蛮荒路,更上层楼望故乡”的诗句。明朝登州知府林弼路過盘陀岭,咏诗比之为蜀道。诗云:“盘陀岭上几盘陀,茅草潇潇雨乍过。水暖游鱼出阴涧,草香驯鹿食阳坡。怪山当面疑无路,啼鸟迎人却和歌。总谓世途当险恶,太行蜀道复如何?”

盘陀岭古驿道的险恶,大家早有耳闻,但还是静静聆听老林的介绍,沉浸在古人对盘陀岭的印象中。只见老林面露喜色,继续说,新中国成立后,盘陀岭修了公路,使之成为闽粤交通要道。接着他神色一黯,声音低沉地说,虽然修了公路,但岭高路陡,弯道颇多,事故频发。20世纪80年代开通隧道后,难越的关山,瞬间天堑变通途,闽粤之间的车辆,终于免去盘陀曲折颠簸之苦。他的声调越来越高,仿佛回到30年前,回到他修建盘陀岭隧道的青春岁月,胸中有股豪情在激荡。

老林的话勾起我对过往的追忆。1988年夏天,我告别父母,到当时叫漳州师院的闽南师范大学求学。虽然两地相距98公里,但当时汽车时速慢,盘陀岭交通不便,遇到交通堵塞,须得4个小时才能到家,加上拐弯颠簸,一路总要晕得七荤八素,因而很少回家。

听说盘陀岭在挖隧道了,隧道通车之后,盘陀岭6公里迂回曲折的卡脖子地段,将变成800多米笔直宽敞的隧道,于是日思夜想,直到大学毕业,梦想还未成真。毕业后几次经过,路况依旧,为了避免晕车之苦,渐渐地不大外出了。

1991年秋,听说盘陀岭隧道通车了,大家欣喜若狂,奔走相告。那年冬天,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欣喜,买了张车票,赶紧一试为快。还在云霄境内,仿佛经历几秒的穿越,汽车就到漳浦了;回家路上,正忍著恶心,汽车已经出了盘陀岭隧道,“到家了”,心里一阵欣喜,晕车的症状顿时消失,内心满是欢喜雀跃。

此后,到漳州再也不必爬山越岭,再加汽车提速,到漳州只需一个多小时。偶尔有亲友到盘陀岭上的白云寺进香,也会邀我一起游览。过盘陀岭不再是折磨,而是愉快的休闲。

正在遐思,汽车已到岭上。岭上有座白云寺,坐东向西,始建于宋代,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元明清曾多次重修,1927年至1984年先后经过三次修缮。白云寺的兴修,可见盘陀岭古往今来处于闽粤交通枢纽的重要性。白云寺下方,国道324线隧道贯穿山体,日夜车驾如梭。

老林又带我们参观了李德裕、林弼等人的诗文碑刻,作为隧道的开通者和养护人,他满怀豪情地为我们诵念自己被题在碑亭的两首诗文,“《通车有感》:千古盘陀岭,如今一洞通。南来北往客,可曾知神工;《隧道》:自古盘陀岭,有名蒲葵关。山高水流急,坡陡路弯曲。八八至九七,山下二洞穿。车流畅捷过,业绩万古传。”白云寺一带还有很多古迹,往北约百米处的虎什山脚,有一井泉,相传南宋少帝赵昺南逃时,曾于此饮喝,故名为“帝昺井”。据说汉代南越国故关“蒲葵关”遗址就在古井附近山峦上。白云寺对面观音亭前竖立着清康熙年间漳浦云霄两县交界的县界碑,碑高120厘米、宽70厘米,碑额阳刻双龙戏珠图案,中间刻“大清”二字。

离开白云寺,汽车沿盘陀岭北坡而下,沿着略显荒芜的路面,老站长几次建议,这条旧国道要养护起来,作为战备需要,养路虽难,造路更难,我深深理解此言的深远意义以及他在造路的岁月所经历的艰辛和付出的代价。

回忆盘陀岭的前世今生,我忍不住口占一绝:梦回年少过盘陀,岭陡路迢艰险多。隧道洞穿天堑尽,车流如织唱欢歌。

猜你喜欢
老林隧道公路
“播放”音乐的公路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家乡的彩色公路
爱不失聪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回报
进击,时空隧道!
中国十大壮美公路(一)
改色的汽车